Three Perspectives Of Observation

Page 1


The records and observations span from May 23, 2024, to July 13, 2024.

Li Cheng, Zhu Photography

Preface 前言

隨著我們對某地的熟悉,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似乎逐漸被忽略。然而,在旅行過程,對於陌 生環境和人文歷史的不了解,反而讓我以更貼近的視角觀察那些日常與紀念的瞬間。

以下用三種視角分析我在馬來西亞古晉旅行中的一系列照片,透過異地的第一人稱觀察, 重新審視臺南鄉間教堂的修復前、修復過程與修復後的三種狀態。這段旅行促使我想回到 家鄉,從日常與紀念的角度研究那些日常中的不平凡,值得觀察卻被忽略的細節。

Disorder 雜亂的無序 雜亂無序的街道立面與鐵皮屋頂是常見的。

Chaotic

Traces of Time 時間的痕跡 不同街道角度,能讀到不同殖民時期建築留給我們時間的暗示。

Contradictions in the Everyday 日常的矛盾 廣告招牌是日常所見,但在清真寺與穆斯林墓園旁卻是突兀的存在。

Repetitive Symbols 重複的符號 重複性的符號會讓我們想到紀念性空間,但其實這是一棟當地的法院。

Massive Memorials 巨大的紀念物 在熱鬧的街區市中心能看到這麼龐大的清真寺對當地居民是習以為常,卻是我前所未有的體驗。

River and Daily Life 河與日常

清真寺旁的砂拉越河區隔了北砂拉越與南砂拉越,居民的生活都圍繞著這條河。

神龕空間的氛圍仿佛讓時間靜止,然而牆上掛著的時鐘卻不斷提醒著時間的流逝。

Kuching City Mosque

步入清真寺,視線自然而然被引向壁龕的中軸線,但我認為吊燈才是空間中最神秘的部分,唯有站在正中心抬頭仰望。

Kuching City Mosque

這座清真寺是整趟旅行中感受最深,伴隨著祈禱廣播的吟誦聲,由當地穆斯林帶領我參觀與介紹屬於他們的日常。

Daruhana Mosque

Mosque 清真寺的水晶吊燈,也是旅行過程中見過最漂亮的吊燈。

Daruhana
Petra Jaya State Mosque

在柱間仰望圓形穹頂,首次體會到當建築尺度達到某種宏大程度時,會不由自主地對空間產生一種敬畏與畏懼之感。

Petra Jaya State Mosque

感受地毯的觸感與注視神龕空間,是我閱讀每間清真寺的方式。

Petra Jaya State Mosque
Petra Jaya State Mosque

在清真寺花園前玩耍的孩子們。用照片記錄這一瞬間,是我想試圖從日常生活與人文互動間,重新審視和研究紀念性空間的一種方式。

Daruhana Mosque

Epilogue 後記

在馬來西亞古晉生活一個月的旅行中,最令我感觸深刻的是每次親身體驗當地的清真寺。

雖然古晉並非大城市,但正因如此,我得以貼近地觀察當地居民在清真寺中的日常祈禱。

從踏入清真寺,第一眼先看到壁龕、抬頭看到吊燈,再到目睹人們虔誠地跪拜在神龕前, 每一個細節都深深打動了我。感動的不僅是建築本身,更多的是看到居民很日常的向自己 信仰祈禱的過程與互動。我想試著將過往旅行的經驗轉換成研究的初衷與動機。

Li Cheng, Zhu Photography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Three Perspectives Of Observation by 朱立丞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