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悄然來臨,
一張黑白肖像掛在牆上,
意氣風發的青年挺拔,
那究竟, 是誰?
劇本介紹 一個冬日的雨夜裡,女兒靜坐,召喚那些曾經模糊的身 影,他們如今都現身於眼前,逐漸清晰,開口,話音迴盪在 山間一座養老院,一名老婦人點燃的香菸之間,也在牢房, 滿是醜惡蚊蟲的房間中,一架飛機上,交錯於引擎轟鳴聲, 一間半地下室,瀰漫著陳舊的氣味。
家族成員在時間的潮浪推湧下重新團聚,與不知名的醫 生一起,他們又將談起彼此的過往與未來。歷史,以不同的 姿態遺留在每個人心中,顯現於每個歲月流過的軀體,最終 什麼也不剩,落下一張家庭照,父親、母親、舅舅,所有人 同坐於此,女兒張口,訴說歷史的洪流。
萬物生長,收錄自《萬物生長》 劇本集,出版於2023年。是小說家 童偉格的首部劇本合集。劇本全篇由 不同角色的言語構成,有時低聲呢 喃,有時相互交織。作者以獨有、變 幻的筆觸重新建構一個家庭,也召喚 一段殘缺的時光。
我
無法準確記憶,自己是怎麼寫完了〈萬物生長〉這個劇本,只 記得最初的起點,是數年前,在與小說家胡淑雯一同工作《台灣白色恐 怖散文選》編務的某刻,我突然感覺有必要以自己的方式,釐清一些個 人的惶惑。
因為密集閱讀從解嚴前刻起,方始大量出現的台灣白色恐怖年代受 難者見證文字,不時,我感覺自己,就像走在岩漿流湧的地表上一樣——
受難者的時空,如斯長久地潛抑,如今姍姍出土,卻猶然滾燙,很直接 地,令我在閱讀之時,無法無動於衷。面對這些文本,我所想堅持的「盡 可能客觀」去看待,變得在立場上十分可疑,實際上也並不可能。
我感到遺憾,因為生命時間並不可逆,昔日,更多曾經青春的見證
者們,已經帶著他們各自的受難記憶,潛入歷史的無記憶裡了。因為藝 術容或可能,為人贖還一個更盡其理想的生命形式,然而,無論何時, 寂滅的生命,往往可能就只是一個寂寞倖存者的原地消逝,無聲無息, 此外無他了。於是,寫作這個劇本,毋寧更像是為了安定我自己的神魂, 並暫時安放一些悖論。
例如:在明確察知受難的真實性,並不適合美學審酌過度介入的情 況下,我仍想將難以言表的受難情狀,框定在特定形式裡;只因我猜想, 惟有透過美學想像的保護,我們才能對事實上,我們無法獨力承解的受 難他者,開始賦予思考。我但望個人私自的代禱,不會顯得太過輕率。
也於是,我感謝北藝大戲劇學院的師生們,願意接續這般矛盾的揣 摩。I人如我,竟然能年復一年在教室裡講課,我覺得自己是有點莫名, 而同學們顯然對我太好了。我希望自己的授課和這個劇本,都沒有全然 浪費掉同學們的時間,也祈願縱然艱難,我們仍能共同銘記,彼此合力 再現過的消逝。
劇作家介紹 童偉格,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
大學戲劇系,著有《拉波德氏亂數》 等書,合著有《字母會A-Z》,合 編有《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台 灣白色恐怖散文選》。
“All around is desolation, a wasteland, not a breath of life.” —— Keith Lowe,
Prisoners of History: What Monuments to World War II Tell Us about Our History and Ourselves
Keith Lowe 在《Prisoners of History》裡寫道:「四周 盡是荒蕪,一片廢墟,了無生息。」他談的是戰後的紀念遺址—— 那些被時間封存的空間,看似沉默,其實仍在說話。過去的暴力 並沒有結束,而是以石碑、牆面與空氣的形式,繼續滲透當下。
《萬物生長》與這種凝視荒蕪的姿態相呼應。劇中的空間如 同一座被遺忘的記憶地景:牢房、養老院、家庭、路燈下的荒地, 都被時間與語言的沉默包圍。
偉格跟我提到了柏林的「恐怖地形圖」,我卻一直想不起來, 第一次造訪那座城市時到底有沒有去過?
Lowe 書中說,人們往往被自己的紀念方式所囚禁;《萬物 生長》則讓這種囚禁化為舞台上的氣氛與聲音——
主創群簡介 導演|許哲彬
四把椅子劇團藝術總監,英國皇家中央演講戲劇學院(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劇場創作碩士(MA in Advanced Theatre Practice),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講師。曾獲選為2017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亞當 計劃」藝術家實驗室首屆成員、PAR表演藝術雜誌2021戲劇類年度人物、2022 年雲門創計劃獲獎助者。劇場導演作品光譜涵蓋台灣原創、在地轉譯、通俗娛樂、
嚴肅議題等面向,以「集體性」為創作宗旨,聚焦於文本為核心的「新寫實」美學, 並且受邀於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臺北藝術節、臺中歌劇院遇見巨人系列、臺南 藝術節等國內重要場館與藝術節;多部作品曾提名入圍台新藝術獎,2025年以《太 陽》獲得第一屆臺北戲劇獎最佳導演獎。
舞台設計|劉達倫
自就讀國立藝術學院戲劇學系開始,即熱衷於舞台設計、燈光設計、以及表演等劇 場創作。2002年獲得舞台設計碩士學位後歸國,以台北市為基地,將重心放在舞 台設計創作迄今。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曾與國內各大劇團合作,近期作品包括全民大劇團《腦內失控的 iTunes》音樂劇; 綠光劇團《押解 - 菜鳥警察 vs 老扒手》2024重製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 《憨第德:快樂崇拜》;表演工作坊《張愛玲的最後一夜》及果陀劇場《妳和我和 他的真相》等。
服裝設計|陳佳敏 【劇場服裝設計作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依卡洛斯的羽毛》、《海鷗》、《米帝亞的受難》、
《愛因斯坦的夢》、《PORNOGRAPHY》、《恐怖行動》 亮棠文創/《莎姆雷特》李國修紀念作品經典版
全民大劇團/《妃比尋常笑》音樂劇、《大畫昭君~觀落雁》音樂劇、《同學會! 同鞋~》音樂劇、《丞相起風了》、《你好,我是接體員》、《最後一封情書》、《賽 貂蟬》、《致這該死的愛》、《ROOMMATE室友》、《瘋狂伸展台》、《情人哏 裡出西施》
耳東劇團/《魔二代再起.西哈遊記》音樂劇 臺北故事劇場/《花季未了》、《露露聽我說》
【電影造型指導/督導作品】
《車頂上的玄天上帝》、《一家之主》、《瘋狂電視台瘋電影》、《范保德》、 《SILENCE沈默》 服裝督導
燈光設計|簡立人
【學歷】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藝術碩士
【榮譽】
2009作品《如影隨形》於世界劇場設計展(WSD 2009) 獲燈光設計類銀獎,韓國首爾
【個人簡介】
從事劇場工作、舞台燈光設計及教學三十年,燈光設計作品涵括戲劇、舞蹈、歌劇及大型 活動;近年來為國內外各表演團體設計之重要作品有:表演工作坊《江雲之間》、《這一夜, 誰來說相聲》、《曾經如是》、《ㄠㄠ洞捌》、《隱藏的寶藏》、《冬之旅》、《讓我牽 著妳的手》、《海鷗》、《旅途中說相聲》、《寶島一村》、《如影隨行》、《暗戀桃花 源》’06版、《如夢之夢》、《亂民全講》、《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央華文化《北京 人》、《新原野》,全民大劇團《致·這該死的愛》、《往事只能回味》、《同學會》,北 藝大製作《福春嫁女》、《香絲相思》,戲劇學院製作之《谷德搖搖搖》、《此時此地》、 《人間煙火》、《霧裡的女人》、《吶喊竇娥》等、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劇《山海經傳》, 香港話劇團《德齡與慈禧》等,2009台北聽障奧運開閉幕典禮,2011「臺灣燈會在苗栗」 燈區規畫設計;亦曾與北京國家話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德國司圖加特芭蕾舞團、紐 約市立芭蕾舞團合作,以及為NSO國家交響樂團、綠光劇團、九歌兒童劇團、果陀劇場、 當代傳奇劇場、明華園、原舞者等知名團體設計燈光及舞台。
技術設計|謝維宸
主修老師:楊金源老師 (劇場設計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還是到了這一天。
四年前,本打算物理系畢業後直接躺,但聽從友之建議鬼轉來劇設,母曰:不理解, 但接受。每天都在不要跳這個坑和跳了賭一把這兩個問題來回擺動。但最後很明顯, 賭性堅強。
來都來了。這兩年做了無數的製作,有大有小。常常獨自在實驗室做到天亮,累了 就在實驗室放行軍床,或者鋪一張板子席地而睡。也常常對天抱怨(半夜的實驗室 沒人),不幹了的念頭一個接著一個,但每次看到戲可以順利演出,組員上工可以 開心,好像其他都不是那麼重要了,我想這就是劇場迷人的地方。
我感謝金源老師、隆圭老師在這三年予我的一切協助;感謝汝和老師成為我剛進劇 場時的一盞明燈;感謝佰十二碩班的大家,我們一起走到了這一步;感謝我的裝台 小隊,請不要忘記我們一起做的偉大事蹟;感謝我的家人、杯、朋友及校內外曾經 幫助過我的劇場大佬們,為我三年的劇場生涯增添許多顏色。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 多了,就感謝天吧。
最後期許自己:如果有一天,當我足夠強大,願我有能力回頭,為曾經的自己及還 在路上的人,留一盞燈。
//一吋木螺釘的長度大概就是一個指節,依此類推。
聲音設計|洪伊俊
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創作碩士MFA,主修劇場聲音設計。創作領域包含劇場、舞蹈、電影 與展演。曾任紐約Stella Adler表演學校駐校聲音設計並獲其贊助取得傑出人才簽證(O-1 Visa)。
曾參與外百老匯The Public Theater, Atlantic Theatre Company, Westside Theatre, 東 尼獎最佳區域劇場Huntington Theatre Company等製作。近期作品:第一屆臺北戲劇獎 頒獎典禮、四把椅子劇團《獨疝其身》、《太陽》;北藝大戲劇《熔爐》、《海鷗》; 台大戲 劇《哈姆雷特機器人》; 飛人集社《一家二加毛毛蟲》; 黑眼睛跨劇團《末日前的冬之旅》等。
作品《太陽》入圍第一屆臺北戲劇獎最佳劇場設計獎。現任台灣大學與文化大學戲劇系兼任 講師。
表演指導|林子恆
英國艾賽特大學舞台實踐藝術碩士,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以演員及表演教師身份於台灣 劇場藝術深耕多年。其表演風格深受菲利普·薩睿立教授(Phillip B. Zarrilli)所倡之身心合 一表演方法影響,同時結合希臘阿提斯劇院The Return of Dionysus酒神回歸體系,於表 演者「前置表達」的訓練推廣著力甚深。
2023年演出窮劇場《感謝公主》榮獲「第2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2024年以同黨劇團 《父親母親》入圍第一屆臺北戲劇獎最佳戲劇類男演員獎,該作亦榮獲最佳戲劇作品獎。
喜愛與多方團隊合作演出,內容嘗試多樣,涵蓋戲劇、舞蹈、歌唱等不同領域。期許以自身 為載體,持續探究劇場藝術與現代觀眾對話之可能。
動作指導|田孝慈 出生臺南,現居臺北。
創作者、表演者,近年專注於探索時代、歷史、文化與環境如何形塑個體情感與集體意識, 並以身體作為主要的詮釋與表述媒介。將編創視為一把鑿子,透過創作挖鑿身體蓄積的情緒 能量,觀察生命中恐懼與慾望的同時,也尋找生命出口的各種樣態。
創作實踐橫跨視覺藝術、服裝、音樂、新媒體與行為藝術等領域,積極與多元藝術家展開跨 界合作,拓展身體與表演的表現範疇。亦受邀參與多部劇場作品,擔任表演者與肢體設計。
自 2008 年起,其作品曾於以下重要藝術平台展出與演出: 臺北藝穗節、臺北藝術節、C-LAB 聲響藝術節、兩廳院「微舞作」、I-DANCE 國際愛跳舞
即興節、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周先生下一個編舞計畫、組合語言舞團、 世紀當代舞團、嘉義草草戲劇節、美國舞蹈節等。
臺灣基隆人,1996年生。現就讀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主修導演; 並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主修導演。
以劇場創作為主,認為劇場是一個建立「溝通」及「想像」的場域,並試圖找到
與現今觀眾的相處方式,進而探尋何謂「當代的現場性」。曾入選兩廳院之「Gap Year」計劃,開始透過場館營運的角度思考藝文產業;同時跨足戲劇教育,經由教 育現場的相互交流,思考屬於我們這個時代、下一代的劇場形狀。
近年重要劇場工作如下:2025第一屆臺北戲劇獎之導演助理、2025浩明創意工作 室《水淹台北城》導演助理、2025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春季公演《冬天的故事》 導演、2024四把椅子劇團《獨疝其身》導演助理、2024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畢 業製作《鈍獸》導演⋯⋯等。
製作舞監|汪勇偉 助理舞監|黃子芸
今年23歲,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主修舞台監督,現為自由接案劇場幕 後工作人員。
喜歡與人互動,對新事物保持好奇與開放,樂於接受挑戰並從中學習。喜歡參與作 品從零到呈現的過程。
近期參與製作經歷:
2025TCO劇院─臺灣歌劇《我的媽媽欠栽培》舞監助理 2024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春季公演《冬天的故事》舞台監督 2024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佰拾級畢業製作 《更地》 舞台監督 2024音樂家的無聊人生年度製作《春花的葬禮》 執行製作 ⋯⋯等等。
演 員 在排練的過程中,有好多以前沒遇過的關
卡出現,常常頭很痛、很焦慮。其實,我 也還沒有辦法確定,自己真的突破了嗎? 前進了嗎?生長了嗎?但能遇到這些關
卡,即便是卡關也好令人興奮! 熱血沸騰啊啊啊啊~~
所以,可以在畢業製作進到這個劇組, 是我最好的畢業禮物!!
一杯酒來到我的手中,我看著,我抬頭, 我想說:
謝謝哲彬老師、子恆老師、孝慈老師、 如萍老師讓我卡關卡得如此充實。
(敬酒)
林珏君 (畢製生)|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三年級
蔡昀安|戲劇學系三年級
孫君實|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二年級
江雲翊 (畢製生)|戲劇學系四年級
主修老師:湯京哲老師
今天哭過了,不是因為要畢業了,而是突然發現一切都是想像出來的,而面對這個 想像,我無能為力。一直說表演源自於生活,我好像這次才慢慢明白這句話到底是 什麼意思。
矛盾是最近對表演的認知,角色在劇本中尋找自己是誰,我也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 自己到底是誰,很遺憾到了今天,我能說出口的自我介紹依舊只有:我叫江雲翊, 今年21歲,雙子座。
:你覺得你現在是一個男孩還是男人?
男孩。無庸置疑
我一直在保護的那個男孩,好害怕受傷的男孩,需要維持良好形象的男孩,想要相 信別人的男孩。
希望這個男孩可以再勇敢一點,當一切都穩定下來的時候,可以找到真正需要的東 西:「我會努力,但我不一定做得到。」
這份感言寫給未來的你,雖然我可能明天早上起來就會後悔,但至少我現在的感受 是真實的,未來某一天,可不可以也有一次,是正確地為自己活著呢?就像母親希 望祖父正確地死去那樣。你也要正確地,好好前進。
林冠君 (畢製生)|戲劇學系四年級 主修老師:湯京哲
在戲劇系參與過的所有課堂和演出都是非常棒的養分,可以讓我不斷地用各種角度 去閱讀世界、閱讀自己。雖然不知道未來是否還有緣分繼續當演員(畢竟夢想是當 流浪漢,現在也想成為詩人)但依舊真心地感謝一路走來遇到、陪伴在身邊的所有 老師及同學們!冠君是被大家的愛灌溉長大的!
也要謝謝湯湯老師,雖然我好像不是一個「客觀」就課業上非常主動的學生,但謝 謝你願意理解我工作的方式並陪伴著我,嘻嘻!
冠君是自己人生的冠君!大家也要成為自己人生的冠軍!
游子儀 (畢製生)|戲劇學系四年級
主修老師:鄭尹真
首先,不論瀏覽到此的各位是在演出前、後看到這段文字,都非常謝謝各位的到來。希望您 (已經)有個美好的看戲時光。
哈囉,子儀。
哈囉,大家好,這是子儀。
雖說這段文字得以出現,是因為我將這齣戲作為我的「畢業製作」,而才有這段「畢業感言」。
但對於畢業感言,我苦思苦想多時,仍無法以此下筆,興許是認為,我的戲劇路途,自此, 才真正地開始了。它正代表我從學生的身分出發,但還在學著成為一名創作者、成為人。
三年多來,也是或平緩或顛簸地搖晃至此,剛好很幸運地站上舞台,以這齣戲與你們相遇。
所以對我而言,震盪會持續下去,它未曾畢業,也未曾終結。它只是讓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 靠近真實,然後發現。
但不論如何,今天,在這裡,在各位即將或已然看見的這齣戲,這是我能交出的,此刻最誠 實的樣子。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已經可以畢業,但我確定這一路的學習,都成了作品的一部 分,也成為我的一部分。
說到我,就要說到我感謝的人,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朋友以及師長。對我在戲劇迷途中的一 路相伴與支持,對所有不理解的試圖理解。
是你們安放了許多時刻的我。
拼拼湊湊,冗言贅字,也寫到這了,或許還是難以表達,那此刻我們準備看戲吧,或是去看 看周遭所有平常,卻未曾留意駐足的,或許,是一棵蘋果樹。
王博弘|戲劇學系四年級
黃致健 (畢製生)|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三年級
主修老師:林如萍老師
回到研究所就讀的這兩年我很快樂,謝謝做這個決定的自己和所有一路上陪伴的老師和 同學們,是你們激盪了我,讓我有所成長和前進。真的,說不盡的感謝。
然後希望《萬物生長》不會真的成為我的「畢業製作」,我要繼續演戲! 歡迎找我演戲,我只是比較 I,但我真的很好工作跟相處。
王帟澄|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二年級
涂令緯 (畢製生)|戲劇學系四年級
主修老師:程鈺婷老師
因為很想好好學表演,又重新回到了大學校園,這幾年像是重新認識了自己。
我的身體、自我、個性、喜好都再一次的被重組成一面鏡子,照映著,讓我能仔細 觀察涂令緯這個人。
以往,表演只是讓我感到快樂、享受的一件事,而如今,表演之於我,已經是我體 驗生活的必要途徑。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需要表演。表演並不意味著假裝,坦誠開放的表達自己亦是件困 難的事,我想要透過表演,掌握其中的竅門,去交流、去體驗、去探索、去覺察。
我相信表演能引領我,我相信。
周悅新 (畢製生)|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三年級
主修老師:朱宏章
齁唷要畢業了餒啊啊啊以以逼 當時,為了躲避社會的毒打跑來研究所。
現在,好像所謂的「未來」已經姍姍到來。
謝謝學習路上滋養我的師長們、一起共患難的同學朋友們,還有支持我的家人們, 衷心感謝。
陳品翰 (畢製生)|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三年級
主修老師:林如萍老師
回頭一看學表演已經七年啦,明年就八年啦 現在的我已錯過少年得志 但至少還不算是無計可施 把看不起我的人通通氣死 保持yolo 人生加油 耶
黃苡嫣|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二年級
鄭毓玄|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二年級
燈光技術統籌 蔡依樺|劇場設計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陳彥廷|劇場設計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助理燈光技術統籌
孟廣翰|劇場設計學系碩士班二年級
服裝管理統籌|吳紀睿
導演助理
毛思語|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二年級
張品葳|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二年級
江璪茹|戲劇學系四年級
林濟生|戲劇學系三年級
朱思穎|戲劇學系二年級
舞台監督助理
游仕權|戲劇學系三年級
王翔立|戲劇學系二年級
陳 諾|戲劇學系二年級
舞台設計助理
詹挹昕|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黃芝菱|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吳懿芸|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邱竣灝|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黃彥修|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燈光設計助理
郭紫凝|劇場設計學系碩士班二年級
張品深|劇場設計學系碩士班二年級
郭祐維|劇場設計學系碩士班三年級
吳泰毅|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鍾可妍|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劉書崙|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郭涵伊|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徐 沁|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服裝設計助理
楊雲媞|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黃子榕|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尤逸樊|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技術設計助理 洪楷棠|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石恩齊|劇場設計學系三年級
演職人員總表
製 作 人|曹安徽、黃郁晴
製作經理|楊淑雯、劉達倫 劇 作 家|童偉格
導 演|許哲彬 舞台設計|劉達倫
服裝設計|陳佳敏 燈光設計|簡立人
技術設計|謝維宸 聲音設計|洪伊俊 動作指導|田孝慈 表演指導|林子恆 舞台監督|汪勇偉 助理舞監|黃子芸 平面設計|區樂遙
演員|
王帟澄、王博弘、江雲翊、林珏君、林冠君、 周悅新、涂令緯、孫君實、游子儀、黃苡嫣、 黃致健、陳品翰、蔡昀安、鄭毓玄
燈光技術統籌|蔡依樺、陳彥廷 助理燈光技術統籌|孟廣翰 服裝管理統籌|吳紀睿 音響技術統籌|陳宇謙
現場混音|黃昱嘉、毛思語 音效執行|張品葳
導演助理|毛思語、張品葳、江璪茹、林濟生、朱思穎 舞臺監督助理|游仕權、王翔立、陳諾
舞台設計助理|詹挹昕、黃芝菱、吳懿芸、邱竣灝、黃彥修 服裝設計助理|楊雲媞、黃子榕、尤逸樊
燈光設計助理|郭紫凝、張品深、郭祐維、吳泰毅、鍾可妍、劉書崙、 郭涵伊、徐沁
技術設計助理|洪楷棠、石恩齊 排練照拍攝|陳紹瑞 劇照拍攝|秦大悲 動態錄影|楊詠裕
服裝技術指導|顏良夙 髮型執行|謝采彤 舞台技術助教|李銘元、謝芸 服裝製作執行助教|王若華 燈光技術助教|張韶芸、楊鈺婕 演出行政助教|簡姵伽
舞台製作與執行|
(戲劇系)陳永晉、李恩綺、李志凌、徐望天、曾邦睿、莊子恩、黃欣禾、艾靜、張莘培、任家慧 (劇設系)胡家萱、楊祖淇、鄭筠青、姜子晴、李宸岑、施愷呈、林亞筑、蔡承諺、朱詠琦、蔡思芃、 楊采筠、林宜萱、許多樂、劉允中
服裝製作與執行|
(戲劇系)呂彥儀、江培駿、何兆翎、黃瑞嶂、施洵、任倪均、吳思平、朱思婕 (劇設系)包愛筠、林裕崴、卓毅綺、黃海澄、魯英睿、王謙恩、張瑀倢、郭芸瑄、陳芃晴、陳盈妏、 歐陽秀姍
燈光執行|
(戲劇系)黃暐勛、劉昇瑞、歐芃伶、伊斯敏、陳虹伊、戴辰宇、何子安、宋嘉儀、潘朗賢、邱萱、鄭宇真 (劇設系)蘇芷葳、潘千菱、許家綸、張巧函、羅羽芊、林沁儒、李安筑、周芯宇、張鎔慈、郭淽昀、李俐瑩、 曾立意、陳霈恩、林祺捷、蘇倩頤、陳亭聿
演出行政|
簡群峰、戴丞佑、周司錡、楊晏瑭、莊宜盺、盧禹霏、徐欣園、陳妍熹、傅政錡、王榆茜
展演藝術中心
主 任|呂弘暉
執行長|王玉玲
業務組|張光慧、秦中一、黃逸雯、趙有銘、陳勇彰
技術組|郭文份、顏良夙、孫斌立、方美蒨、陳雨農、汪益華、江金樹、王若華、陳聖豪、羅大有
特別感謝|
極光工程有限公司
戲劇學院介紹 戲劇學院為全臺灣師資與設備最完善的戲劇藝術訓練學府,自1982年設立戲 劇學系以來,歷屆畢業校友投入國內外戲劇界、影視界、學術界、教育界及相 關領域,貢獻所學,為台灣當代戲劇、劇場藝術及劇場設計開創新局。本校擁 有設施完備的劇場實作、表演空間,為學生提供絕佳的創作、展演環境,培育 學生持續製作品質精良並具高水平的戲劇作品,充分發揮學生創意與專才。
本院包括以下教學單位:
一、戲劇學系 學士班(BFA)表演、導演、劇本創作、舞台監督 碩士班 (MA) 戲劇理論、(MFA)戲劇顧問 博士班(PHD)理論 二、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 (MFA)表演、導演、劇本創作
三、劇場設計學系
學士班(BFA)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技術設計、舞台監督 碩士班(MFA)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技術設計
【發展理念】 以「專業、創新、卓越」為本系所的教學、創作、研究目標,培 養學生能兼顧東、西方戲劇、傳統與現代劇場,思想與技法、理 論與實踐,經過大學部四年、碩士班二至三年、博士班三至五年 的專業、學術訓練,使學生能擁有技藝、學養、原創力、人文素 養和理想,共同為台灣劇場創建新局,開拓具有國際觀的當代華 人劇場文化。本系自1982年創系以來,已經有近七百位大學畢 業生,上百位碩士畢業生,畢業校友投入臺灣戲劇界、影視界、
教育界和文化界,承先啟後,貢獻所學。
【基本背景】
戲劇系所含括學士班、碩士班和博士班,是完整的劇場藝術教育 學府。
藝術學院於1982年創辦時,五年制的戲劇學系即為本校當時的 四大學系之一,主修領域包含戲劇理論、劇本創作、導演、表演、 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等。1990年成立戲劇學系碩士 班,分為戲劇理論和劇本創作兩組。1994年增設劇場藝術研究 所,分為導演和表演兩組。1995年劇場設計與技術主修領域獨 立為劇場設計學系。2001年由國立藝術學院改名為國立臺北藝 術大學,本系所歸於新成立的戲劇學院。經過全系專任教師的慎 密考量和多次會議,達成系所重整的共識,於92學年度(2003 年)成立戲劇學系博士班、劇本創作研究所,並將五年制的大學 部改制為四年制;於100學年度(2011年)將劇本創作研究所 和劇場藝術研究所合併為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
戲劇學系及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簡介
【打開國際視野】
打開國際視野,是戲劇學系所一直以來的發展重點,除了不定 期舉行大師班講座與工作坊,如每年派學生參與歐丁劇場週, 邀請Eugenio Barba(尤金諾‧芭芭)來台講座等,本所亦 敦請不少專家學者前來講學、導戲,例如:國際知名劇場人類 學學者Richard Schechner(謝喜納)博士駐系講學,當代 華人劇場最受尊崇的導演、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榮退教授楊世彭博 士授課並執導《羅密歐與朱麗葉》,法國埃梅劇團(Théâtre de Ajmer)團長Franck Dimech導演2012秋季公演 《Preparadise Sorry Now》,精通現代前衛藝術的Lissa Tyler Renaud博士教授表演、導演與劇場史,美國邁阿密大學
Howard Blanning教授主持編劇工作坊,全球公認美學風格最 具震撼力的法國陽光劇團靈魂人物阿伊安‧莫努虛金導演蒞臨 演講,另特邀法國戲劇學者巴維斯(Patrice Pavis)教授主持
「排演華語新創劇本之理論與實踐工作坊」;香港演藝學院潘惠 森教授主持「單人表演文本編作坊」;舉辦平田織佐工作坊;皮品‧ 派克(Pippin Parker)寫作坊;Ulrich Meyer-Horsch的「麥 克 ‧ 契訶夫表演工作坊」;以及Kameron Steele「鈴木忠志 表演訓練法」工作坊。
每學期固定的學期製作是本院教學與創作的重要特色。由戲劇學 系所老師擔任導演,與專業劇場藝術工作者合作,以及兩系學生 們參與表演、行政、燈光、舞台、服裝等,共同協力製作演出, 學期製作加上超過百齣的學生畢業製作,建構出台灣劇場重要的 景觀。
劇場設計學系簡介 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養專業劇場設計人才而設立的學系, 以培育臺 灣表演藝術設計與管理人才為目標。
一、藝術碩士 MFA (三年學程):設有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 設計、技術設計等主修。
二、藝術學士 BFA (四年學程):設有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 設計、技術設計、舞台監督等主修。
【專業領域訓練】
劇場設計學系具有臺灣最完善的專業劇場教育空間和設施,師 資皆為學有專精且活躍於業界的劇場藝術家。創系至今本系可 分為劇場藝術設計、技術設計和舞台監督等三大領域,藝術設 計類:舞台設計、服裝設計、燈光設計,專門培養戲劇、舞蹈、
歌劇等表演藝術設計人才;技術類培養技術設計與技術指導人 才,從事舞台佈景、道具、機關的設計與製作;舞台監督為培 養劇場經營與製作管理人才。
【與國際接軌】 本系為迎向全球化的機會與挑戰,積極鼓勵學生赴歐美日等國 深造與交換學習,也聘請國外名師駐校講課、舉辦工作坊和專 題講座。在劇場屆國際競賽中本系師生校友也從未缺席,第四 屆世界劇場設計展(WSD2017)由台灣技術劇場協會(TATT) 與本系共同主辦,本系師生校友共獲得四金二銀二銅全球最多 獎項。第五屆世界劇場設計展(WSD2022)共獲得四金一銀二 銅的佳績,北藝大劇場設計學系在全球獨佔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