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5-Andels_Heart_eBook

Page 1

中國香港探索隊聯同土耳其科學家最新發現 揶亞方舟遺址驚現榫卯結構

與中國式古建築技術相似

215 APR 2024

目錄 CONTENTS

總幹事序言 方舟最新發現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2

攝影為主 小孩‧你的名字是今天 4

封面專題 中國香港探索隊聯同土耳其科學家最新發現

APR 2024 四月號

www.media.org.hk/magazine

顧問團:(排名不分先後) 李炳光牧師 司徒永富博士 吳宗文牧師 梁廷益牧師 陳耀南教授 吳宣倫博士 梁燕城博士 陳歐陽桂芬女士 區應毓牧師 許朝英先生 楊永祥先生 小金子女士 林慶儀小姐 呂宇俊博士 林旭輝先生 杜惠卿女士 編輯顧問:吳思源先生 法律顧問:鄭嘉駿律師 督印:袁文輝 執行總編輯:黃耀榮 編輯部:胡皓恩 陳靜怡 美術設計及製作部:李曉超 伍君慧 攝影部:劉青麟 車耀開 出版:影音使團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一號2樓2-3室 電話:(852)2209 6280 傳真:(852)2309 2739 電郵:magazine@media.org.hk 網址:www.media.org.hk / www.creation-tv.com 廣告部:郭佩雯 2209 6211 查詢:2209 6280 承印:泰業印刷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大埔工業邨大貴街11至13號 發行:青揚書報社有限公司 香港九龍觀塘海濱道143號航天科技中心13樓

影音使團國內及海外分會:

美國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ssociation (USA) 1613 S. Main Street Suite 105, Milpitas, CA 95035, USA 電話:(1 408) 425 2441 電郵:info_usa@media.org.hk

加拿大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ssociation 1160-8766 McKim Way, Richmond, BC Canada V6X 4G4 電話:(1 604) 303 9795 電郵:info_ca@media.org.hk

澳洲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Australia Inc. 33/8 Ave of the Americas, Newington NSW 2127, Australia 電話:(61 2) 9648 4447 電郵:info_au@media.org.hk

北京影音使團

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文化藝術新大街1707號.愛德藝術院.四層 馬來西亞影音使團

The Media Evangelism (Malaysia) Bhd. 電郵:info_malaysia@media.org.hk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本刊有權拒絕或 修改任何廣告。《天使心》月刊受國際及地區版權法例保障, 未經出版人書面許可,任何圖文不得全部或局部轉載、翻譯 或重印。

本刊在、、「惠康」超級市場 各大書報攤及基督教書室均有代售

VOL.215
magazine@media.org.hk
6
14 「創世電視」全新節目《地球大神秘》 使命人生 以音樂和應上帝的心意 焦得純 24 上帝完美的時間表 黃心朗牧師 30 雲彩見證 信心滿途的宣教路 Brian & Marissa 38 萬人見證 直立板神蹟漂流記 46 以廚藝作馨香的祭 廚師 莫建暉 56 把1人、10人的小教會帶起來! 62 讀者來稿 避而不談的聖經信息(三) 68 畫中畫  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 72 生活文化 喜樂婆婆恩典冊 怎麼會這樣?不明白,只有感恩 74 家有一寶 又一個春天 76 行哥行傳 大澳感恩見證故事 77 男心女意 公公婆婆 78 鐵窗筆語 選擇困難障礙(四) 80 大夫在線 看《聖經》,識飲食(四) 82 綠色管家 Plamet vs. Plastics——與塑膠之戰 84 心靈解碼 周處除三害 85 思苦後甜 此心常在溪水旁 86 還富於文 水桶學問(一) 87 愛閱讀 轉變的勇氣 88 電視節目表 93
挪亞方舟遺址驚現中國榫卯建築技術 地球大神秘 全年52周,逾100個極具吸引力傳福音話題

總幹事序言

方舟最新發現與 人類命運共同體

回看歷史,很多改變人類歷史的偉大發現都 由民間開始,每一件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 幾乎都有一個波瀾曲折的故事。

好像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以色列的死 海古卷、中國的三星堆文明等,都有一個共通 點——由民間發現開始,到收藏家投資者的出 現,再提升到學術研究,載入國家博物館,成為 國家級的寶藏。2020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 要將文物事業改革發展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 保護文物遺存作為考古學研究的前提,藉文物收 集保育,增強、豐富及活化歷史,實現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

3月16日,影音使團挪亞方舟國際事工在香 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中土文化考古交流發佈 會暨挪亞方舟國際科研考察及文物保育基金共同 合作簽署典禮」,宣布於亞拉臘山雪嶺搜獲遠古 榫卯建築群,與中國式「一凹一凸」的榫卯建 築極為相似,經過20年的探索,挪亞方舟的工 程,已由民間探索搜證階段,提昇至土耳其政府 認可的科研考證階段。

2
Photo.創世電視攝製隊 Art.KK

回想20年來,每一步都是上帝帶領,從我們獲香 港馬灣挪亞方舟主題公園邀請,在土耳其東部亞拉臘 山實地取樣採圖,並建議將原本只有三分一體積的小 型方舟型建築,改建為全球首個一比一原大的挪亞方 舟;在2008年成功進入亞拉臘山海拔4,200米的巨型 古木結構七大空間,並以此內容製作成《挪亞方舟驚 世啟示2》作全球巡迴佈道,三萬人感動,多人因此 歸主!八年前取得電影《挪亞方舟驚世啟示3》的國 內拍攝批文,與中國中央紀錄片團隊進入最新第八度 空間,到今天終於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方舟探 索發佈會,宣布方舟探索正式進入科研考古階段,在 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上,以歷史、文化、宗教的交流 上,以大愛無疆的精神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作出 貢獻。方舟代表的正是中國所提倡的「人類命運共同 體」,大家要更加珍愛和保護地球,而溫室效應使文 物被發現,這也值得大家反思。

無忘初心,我們並不是科研考古團隊,我們是對 上帝呼召的回應者,以媒體宣教見證《聖經》不是 神話,並藉此宣揚生命珍貴不要輕生的機構,我們會 將這些影像製作成《挪亞方舟驚世啟示3》作巡迴佈 道,同時,四件從亞拉臘山木結構內出土運抵香港的 器具,將於中華聖經文物館展出,敬請留意展期並預 約參觀。

攝影為主

Text & Photo.張瑪莉 Art.Li

中國‧寧厦‧「小孩‧你的名字是今天」(1990)

作者簡介 張瑪莉市場推廣(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專業 形象及國際禮儀學會會長、專欄作家及藝術創作者、 RTHK5 「美麗人生」節目主持。自幼酷愛繪畫藝術, 常以照相機描繪世情,足跡遍及各大名城古鎮。所獲 獎項包括:香港小姐冠軍、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十大 愛心之星等。

https://www.marycheung.com

4

小孩.你的名字是今天

喜歡小孩, 因為他們都天真爛漫。

喜歡小孩, 因為他們都胸無城府。

喜歡小孩,

因為他們的名字是「今天」,世界的明天。

心痛

當看到年紀小小的孩童受戰火摧殘、創傷、捱餓; 心痛

當看到本來笑容燦爛的臉給淚水洗刷, 心痛

當看到小孩在正午瑟縮於街角, 願父上帝全能的手,安慰孤寂、受傷的小小心靈!

小孩

你身體內的血液不斷流,

你的骨骼不斷地成長着,

你的思想不斷每天孕育,

小孩,你的名字是屬於今天!

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馬太福音》19章14節)

封面專題

Text.天使心編輯室  Photo.Tidus & Andy & 互聯網  Art.Cindy

中國香港探索隊聯同 挪亞方舟遺址驚現

亞方舟國際事工(NAMI)經過20年的探索工作, 於土耳其亞拉臘山4,200米雪嶺取得驚人發現,並於 3月14至16日舉行了一系列研討會及交流發佈會,公布最新 的探索成果,同時將從亞拉臘山搜集而得的其中四件珍貴上古 器物,作全球首次曝光。

發佈會當天更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進行了「挪亞方舟國 際科研考察及文物保育基金共同合作簽署典禮」,象徵NAMI 與國際考古專家、政府部門合作,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和突 破,同時為古文物保育和文化研究作出貢獻。

20年來,我們在探索方舟的事工上鍥而不捨,與各界專 家及學者合作,務求深入研究全球關注的方舟課題,因為我們 一直有個清晰的目標:要藉挪亞方舟引領人信耶穌。

6

土耳其科學家最新發現 中國榫卯建築技術

今次的交流活動邀請到13位專家、學者和土耳 其官方代表,分享他們在「挪亞方舟與大洪水事蹟」

的研究成果及見解,包括杜古拜亞斯信仰旅遊發展

和研究協會創始人兼主席 Mr. Ahmet ERTUĞRUL;土 耳其礦產研究及勘探總局副總經理、採礦工程師 Mr. Veli ALTUNDAĞ;土耳其伊迪爾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 長 Prof. Ramazan ERENLER;宗教歷史學家、前阿勒 省國會議員 Mr. Mehmet Hanifi ALIR;土耳其安納托利

亞文明博物館考古學家 Dr. Melek YILDIZTURAN;土耳 其礦產研究及勘探總局、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地 質工程師Mr. Korhan ÇAKIR;第比利斯歐洲大學助理

教授 Dr. Irakli ANCHABADZE;高加索大學考古系助理 教授 Dr. Hacer KUMANDAŞ;土耳其伊迪爾大學地理 學系助理教授 Dr. Adem YULU;土耳其文化及旅遊部

顧問 Mr. Asim KESER;土耳其文化及旅遊專員 Mr. Ebu Muhsin BULUT;見證人 Mr. John Moen 及 Mrs. Jeanine Pronk。

此外,更有一眾挪亞方舟國際科研考察及文物保 育基金會代表及多位嘉賓出席,共同見證方舟探索及 考古的階段性進展,包括香港官方代表民政事務總署 油尖旺民政事務助理專員(一)梁詩蔚女士;挪亞 方舟國際事工主席袁文輝先生;挪亞方舟國際科研考 察及文物保育基金會董事原樹華先生、楊永祥先生及 關倩華小姐;愛基金創辦人暨主席蔣麗萍女士;文化 更新研究中心院長梁燕城博士;宏恩基督教學院校長 崔康常博士;黑皮文明博物館創館人李葦老師;馬來 西亞聖經神學院研究學者陳漢祖博士;中華聖經文物 館發展總監梁藝齡小姐。

揶亞方舟遺址驚現榫卯結構

挪亞方舟國際事工主席袁文輝表示︰「我們一直 堅持對知識和真相的追求,相信到目前為止,我們擁 有最多關於亞拉臘山古木結構的影像內容,因此我們 香港和土耳其的專家共同成立『挪亞方舟國際科研考 察及文物保育基金』,爭取更多資源和支持來推動這 份使命,希望藉探索成果令更多人信主。」

是次發佈會展出了四件古文物,袁文輝表示這些 文物曾深埋於海拔逾4,000米的亞拉臘山上,經過團 隊多年努力不懈的追尋,有收藏家深受感動願意捐贈 相關文物。「將來會有更多相關的文物從民間徵集回 來,我們會結合國際的研究力量,將文物的研究成果 在香港進行發佈,與世界共享,並會將研究完畢的文 物歸還到原本所在的博物館。」

第比利斯歐洲大學助理教授 Dr. Irakli ANCHABADZE 曾聯同其他考古學家研究據說來自亞拉 臘山的木結構,他利用形態學研究,推算當中最古老 的陶器來自紅銅年代,不少於5,000年前,並認為需 要進行更多研究,包括對木結構進行年輪分析。

高加索大學考古系助理教授 Dr. Hacer KUMANDAŞ 認為保育上述文物非常重要,因為陶器為所屬時期

8

與中國式古建築技術相似

的文明、文化、生活提供了考古認知,它們經歷了數 千年歲月仍然完好無損,是了解古時文化的重要資料 來源。

今次發佈會也公佈了科研考察的最新突破,挪 亞方舟國際科研考察及文物保育基金會董事楊永祥表 示,他們在亞拉臘山發現的遠古榫卯建築群,與中國 榫卯建築技術十分相似。「我們的團隊在海拔4,200 米的範圍進行了多次探索,發現到一個巨型木結構, 當中的木建築運用了榫卯模式組合,即不是使用鐵 釘,而是用一凹一凸的組件構成,和中國古代建築方 式極為相似。中國現存最早的榫卯結構文物,可追溯 到大約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表明 我們所發現的榫卯結構遺跡,可以和挪亞方舟出現的 時期進行比對。」他解釋榫卯結構最大的特色是防震 能力極高,遇地震或受壓時會產生彈性,部件之間互 相緩衝,達至抗震效果,屬相當有智慧的技術。「最 近我們再上山,發現木結構所在地已經面臨天氣暖化 的影響,希望未來密切與更多專家合作研究,探索人 類歷史的起源。」

探索方舟? 我們為何要

影音使團作為傳福音機構,一直希望透過尋

找關乎《聖經》的主題,讓人信耶穌。

世界各地不難找到大洪水的記載,反映出方舟是 普世性的話題,我們深信透過探索挪亞方舟的行 動,能夠帶出「耶穌是人類的生命方舟」的重 要信息,幫助人認識《聖經》,認識上帝。

由一本小冊子開始

1974年6月27日,報章上出現了一篇報道指人 造衛星發現方舟。

當時吳主光牧師作為其中一位被平安福音堂差派 建立分堂的長老,經已撰寫過多本福音小冊子,同時 也是當時盛行的佈道工具,他為了回應這驚動一時的 方舟話題,於同年編寫了名為《人造衛星發現方舟》 的小冊子,藉「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 樣」為福音信息,引領許多人歸信耶穌。

小冊子首頁內文是這樣的:

一九七四年六月二十九日,香港最可靠、銷售 最多的星島日報刊登了一段驚人的消息,大標題是 「時代的最大發現——聖經中之方舟深藏土國冰 山」,跟着標題的次等大字是「衛星照片最初發 現方舟位置,探險隊準備第五次登山求証實」。這

段新聞的詳細內容如下——(美聯社德克薩斯法蘭 斯頓廿二日電)克洛塞爾相信他 已發現挪亞方舟, 但方舟太大不能移下大山。

克洛塞爾與同伴四人將於七月五日前往土耳其 東部之亞拉臘山,他說,衛星照片表示方舟深藏於 海拔一萬二千五百呎黑色冰山之中。這一次登山已 是第五次。

克氏是非宗派的牧師,他宣稱証實方舟將是時代 最大的發現。衛星攝得之地球照片有外間物體凝結於 冰中其形如舟,位置在亞拉拉特山之東北。前幾次攀 山他們已攜回方舟部份木材,經芝加哥大學研究後, 証實這是四五千年之木材,並且在

該處發現其他年代相同的材料。

這本小冊子深深震撼了當時年僅十歲的袁文 輝,以及楊永祥等一眾基督徒,大家都希望以普 世性的聖經話題——挪亞方舟,作為切入信仰的角 度,廣傳福音。

2004年,袁文輝有幸首次踏足當地,從庫爾德 族人的口中得知一個探索的入口,拍下影像完成製作 後,便發生了印度洋大地震以及所引發的大海嘯,於 是與楊永祥一拍即合,希望透過方舟探索的成果,讓 大家明白與末世的密切關係。

10

後來,袁文輝和探索隊與當地的庫爾德族人建立 了信任和默契,一直保持緊密的聯繫,近年,我們首 次中國內地攝製團隊,進行方舟探索及拍攝,得到大 量第一手資料。

從小冊子萌芽的傳福音心志,到親身上山探索方 舟,袁文輝經歷了半個世紀的變遷,然而他的心志沒 被磨滅,始終如一地履行探索方舟的使命。

尋找生命方舟,無懼驚天巨浪

時至今日,人造衛星發現方舟的報道剛好50 年,從1974年人造衛星所發現的方舟地貌,到今天 我們在亞拉臘山4,200米發現的古木結構,所得的資 訊都跟聖經中描述挪亞方舟的特徵相似。

大家若看過《挪亞方舟驚世啟示2》,便會知道 我們在過去找到七個木結構空間,所拍下的影像也製 作成全球佈道的電影,帶領超過三萬人信主。正如用 小冊子傳福音的方法一樣,我們透過探索方舟來傳講

「耶穌是人類的生命方舟」的步伐也沒有停止,近年

我們成功在亞拉臘山上找到第八度空間,部分絕密影 像已於早前的聚會播出。

去年我們有機會再度登上亞拉臘山,卻遇上前所 未有的惡劣天氣,在全球氣溫急升下,極端天氣已對 亞拉臘山造成嚴重影響,包括雪嶺迅速冰融,引致碎 落山石、滑坡、泥石流及異常暴風雪等災害,昔日的 第八度空間已經開始受災害摧毀,我們無法作進一步 勘察,既然上帝讓我們在探索事工上獲得新發現,我 們是否更要抓緊機會製作《挪亞方舟驚世啟示3》, 將「方舟不是神話」的信息傳遞開去? 與此同時,上月舉辦的研討會及交流發布會,意 味着挪亞方舟的探索行動邁進了新的考古階段,因此 對影音使團而言,我們必需藉方舟探索及相關的考古 事工進行傳福音工作,目的是帶領人因認識方舟而相 信耶穌。

近年全球戰爭頻繁,地震、飢餓不斷發生,社會上自 殺新聞頻生,促使許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人從哪裏來? 人為何要生存?」搶救靈魂的工作刻不容緩,我們盼望藉 着關乎《聖經》的主題,幫助更多人在末世警示的時刻、 在想要放棄生命的時刻,重拾上帝創造生命的寶貴,相信 祂是生命的方舟、唯一的救贖。

因方舟而信主的真實見證

愛基金總幹事梁婉雯女士(Rebecca) 一直希望母親信主,雖然母親不抗拒聽福音, 但多年來依然沒決志信主,直到一次出席《挪 亞方舟驚世啟示》的影音佈道會,方舟的探索 讓母親產生興趣,最終返教會認識耶穌,感動 決志受浸。

「還記得在佈道會上,媽媽未有決志,但 回家後,她好奇地問我為何一隻船不是在海上 而是在山上,於是我將《創世記》有關大洪 水和挪亞方舟的經文告訴她,讓她知道這艘船 會在山上是因為大洪水的緣故,也證明了世上 真的有上帝。」Rebecca說,當時母親聽完 後,點頭說好,願意跟家人返教會,後來更決 定拆掉家中的偶像,決志信主,接受洗禮。 「她對上帝的信心一直維持到今天,我相信是 聖靈的工作。」

探索方舟的 重大價值與意義

挪亞方舟是個普世性的話題,今次發佈會不

但獲各大電視台報道採訪,探索的最新成

果更榮登電視新聞報道熱搜榜,掀起各界討論, 究竟探索挪亞方舟對於今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 來,有甚麼意義與價值呢?

為何影音使團不是考古界的專家,卻決意尋找方舟?又 為何不交給考古專家作科研?

過去,不少改變人類歷史的偉大發現都由民間開始, 或是被認為是神話傳說,最終找到考古證實,而提升到學術 研究,載入國家博物館,成為國家級的寶藏,如土耳其尼 尼微古城、以色列死海古卷等。影音使團作為媒體宣教機 構,能幫助教會見證《聖經》的真實及向普羅大眾傳講福 音的話題都是屬於應該涉獵的範圍。我們相信挪亞方舟和大 洪水是真實的歷史記載,是人類起源的共同主題,有助人類 面對未來。

因此,影音使團在20年前方舟探索的初期階段的探索 花了大量時間蒐集資料和拍攝,並獲得來自土耳其政府、 不同國家的大學、考古專家認同,加入我們團隊探索及科研 工作,而且在過去十年加入的專家越來越多,我們對於在是 次在土耳其及香港舉行發佈會獲得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迴響而 感恩。

是次土耳其官員正式肯定我們過去的亞拉臘山古木結 構的探索成果,「挪亞方舟國際科研及文物保育組織」宣 佈方舟探索進入下一階段,由民間組織提升至官方認可及 合作夥伴,就是我們與專家學者一起進行勘探、考察、發 掘、取樣、考古及研究的工作。

是次媒體以頭條報道挪亞方舟遺址新發現的 榫卯建築群與中式建築極相似,對於方舟探索事 工有何重要啟示?

挪亞方舟國際事工經過20年的方舟探索工 作,於土耳其4,200米高的亞拉臘山雪嶺取得驚 人發現,搜獲遠古榫卯建築群,竟與中國數千 年前已使用於傳統建築物的技術極為相似。這個 發現對人類尋溯本源及文明發展具有非凡研究價 值。

榫卯木結構完全不用一鐵一釘,只靠一凹 一凸組件構成。而中國現存最早榫卯結構,可追 溯至大約7,000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 相信兩者之間可以進行比對,這項重要發現,將 推動考古工作邁向新高峰。

理性地了解亞拉臘山險峻的山勢、風雪環 境和泥石流的狀況後,就會知道「造假」的 指控是毫無根據的。因為要把木材運送上海拔 4,200米雪嶺上,築建樓高幾層兼按照古代建築 的榫卯技術的大型方舟模樣木結構,待冰雪和山 石把整個建築物封埋後,再安排人上山劈石鑿開 裏面的木結構,這根本沒可能做到。

12
2 1

可以對外公佈山上古木結構是挪亞方舟嗎?

影音使團相信挪亞方舟和大洪水是真實的歷史記 載,《創世記》提及當年挪亞方舟在大洪水過後最 後停泊在亞拉臘山上。

3

在考古學中,有許多方法鑑定古物古蹟,「排 除法」是其中一樣重要方法。這是說,將沒有可能 的因素排除,讓剩下有可能的因素存在,這樣就能證 明方舟的存在。例如我們要問,誰會選擇在4,000米 以上、常年積雪、沒有樹木的山頂上建造房屋呢?那 分明是一個古代的木結構,因為樓梯是一棵樹幹砍成 的,沒有用鐵釘,只用「入榫方式」將木板結連起 來,試問古代怎會有人有這樣的能力,將巨大的木材 運上山頂,在那裏建造房屋呢?即使是今天,運那些 木材上山也需要動用重型的軍用直升機才可以。

有專家相信,亞拉臘山上古木結構是一個海事 建築。由於榫卯設計可以抵擋地震或洪水,這個勘定 已經被接納。由於現時已進入古木結構的考古研究階 段,因此在考古學上仍未能說這就是挪亞方舟,同樣 也不能說這不是挪亞方舟,但更準確是現時所有發現 的內容:是山上古木結構指向於《聖經》所記載挪 亞方舟的特徵。

我們認為木結構極有可能是挪亞方舟,而且值 得進一步的考古和科學研究,當然這方面的工程需要 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我們會循着這方向成為聯繫人 的角色,期望為挪亞方舟的考古科研實證帶來成果。

們是以一個民間傳媒身份報道土耳其亞拉臘山3,900 米-4,200米地段,發現幾個可以進入大型木結構的 入口,地點與《創世記》描述挪亞方舟最後的停泊 處吻合,加上木結構的內部建造模式與古船相似,正 因古木結構探索考古過程的資訊均指向《聖經》描 述挪亞方舟的特徵,我們相信這話題是向普羅大眾傳 福音的重要主題,也因這內容,過去成就了全球三萬 人的感動,相信耶穌。

但由於方舟探索屬於全球人類考古的偉大工 程,因此在教內外容易忘記我們媒體宣教的初心,而 將注意力放在考古過程,特別是關於挪亞方舟與大洪 水,縱使在基督教神學界的立場也有不同的觀點,有 些牧者並不相信挪亞方舟是真實歷史,有些牧者相信 是文學作品,但不相信當中記載的數字。

科學家、地質學家對於地球的年齡,還有大洪 水是否覆及全世界,也持有不同的假設立場。基本概 念若有不同,出現反對的聲音也是自然的事,當然也 有人贊成,提出質疑可以透過理性討論互相交流。教 會應該保持開放及允許討論的空間。影音使團過往 也有很多專家學者站在我方立場表達意見。正因如 此,方舟的探索和理性討論是非常有價值的。

方舟探索與影音使團過去工作最不同之處是甚 麼?面對的挑戰是甚麼?教會群體可以如何回應、支 持與代禱?

影音使團是藉媒體見證《聖經》真實、以媒體 宣教為核心的基督教機構,因此我們尋找普羅大眾最 關注有關《聖經》的課題作媒體宣教,也相信教會 是以傳福音作最大使命,我們相信挪亞方舟和大洪 水是真實的歷史記載,是人類關注的共同話題,我

影音使團一直聯繫不同的學者,包括土耳其、 格魯吉亞、波蘭和美國的考古和科學家,在土耳其政 府允許下參與方舟的研究,他們都是在地區和專屬學 科上備受尊敬的學者。一般考古研究工作耗時數十年 之久,加上木結構的位置處於極高海拔地段,屬軍事 敏感地帶,令考古科研工作更加困難和緩慢,但我們 相信總有一天這座木結構能夠被證實是一艘遠古時代 的木船。現時,有更多資訊指出,古木結構特徵指向 《聖經》記載的挪亞方舟。

期望教會基督徒、機構組織可以在這課題上更 多了解,我們可以作更多交流分享,盼望更多人同心 將這寶貴的重大內容,令人明白《聖經》的真實, 更多人生命得着改變。

4

全年52周,逾100個極具吸引力傳福音話題

全新節目《地球大神秘》

4月20日起TVB翡翠台首播

地球上有不解怪異之事物,星空 的遠處是誰在引導?

近年互聯網資訊發達,越來越多 人着迷奧秘的事:人從哪裏來? 現在身處何方?未來將要往哪裏 去?於是世界上充滿各式各樣的 學說,各種學說似是疑非,極具

吸引力卻又難分真假,對於看重 傳福音價值的讀者來說,無疑滿

有挑戰卻又是福音機遇的時代!

奧秘的事能單從科學及固有知識了解清楚嗎? 過去,無數專家學者都致力觀察地球上一切現像,尋求 合理解釋。

但人類對未知的事物,與生俱來有種好奇心,甚至有人 相信,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並非全部可以單從科學物理現 像解釋得到,即使表面上有可以接受的答案,也未必能夠圓 滿解釋所有疑問!

《地球大神秘》製作隊從世界各地蒐集到數以百計奇異 事物內容,都是無法以一般人接受的觀點加以解釋,除非這 個世界在科學理論上有「超自然」的存在! 創世以來的奧秘非常多,一切奧秘的開始起於上帝創造 天地。影音使團「創世電視」把握時代機遇,與TVB翡翠台 達成協議,4月20日起52周製作及播放嶄新節目《地球大神 秘》,全年超過100個超乎你想像的話題,讓觀眾與朋友分享 生命的奧秘與精彩。未來52集節目,將會讓大家知道不可思 議的神秘事物,不但在過去存在,而且目前仍然存在,究竟 是否有一個信念,一套真理,可以讓人類邁向未來?

Text.CW Photo.互聯網 Art.KK 14
地球大神秘

「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

直到永永遠遠。 但以理啊,你要隱藏這話,封閉這書,直到末時。

必有多人來往奔跑 ,知識就必增長。」

(《但以理書》12章3-4節)

《地球大神秘》首月精彩內容

哥貝克力巨石陣力證人不是

從進化而來?

神秘的土耳其哥貝克力石陣, 比金字塔、英國巨石陣還要久遠, 而且被認為是超高科技所建,是21 世紀改寫人類歷史的重大發現, 充滿謎團的石陣是否對進化論投下 「炸彈」?

不可思議的永動機

過去數千年,不少人夢想研發一部能自 轉且不停頓的機器,稱為「永動機」,但終 告失敗,有科學家坦然「永動機」是不可能 存在。但同時令科學家驚訝的是,我們身處 的地球自創世以來便不停自轉,根本就是一 部永動機,是甚麼力量讓地球這個行星可以 無限轉動,超越科學力學定律?

16

都靈裹屍布:上帝存在過的證據?

一塊被人類研究了600年、卻越研究越 詭異的布!都靈裹屍布名列十大最神秘宗教聖 物,據稱曾包裹救世主耶穌的身體,留下其身 體影像與臉容。我們前往歐洲、中東、北美, 專訪十多位專家學者,神蹟抑或神話?鐵證 待判!

中國賀蘭山岩畫見外星人頭像、 太空衣、飛碟,如何破解? 據研究,最早的外星人圖像出現在7,000 年前的中國內蒙古賀蘭山壁畫中。究竟在遠 古時代,人類有沒有天文科技智慧,他們如 何得知星體的存在及設計?

喪屍蝸牛:

極奇精心策劃的佈局

有一種蝸牛,身體觸角突然展現七 彩顏色,並且可以比平常蝸牛快三倍速 行走,美麗背後的真相首度於香港電視 媒體展示。

沙漠開江河:

荒漠沙土珍品

沙漠荒涼無生命,但中國四大沙漠 之一的騰格里沙漠,卻孕育了不少有價 值的植物!曾經是歷代王朝的貢品,有 着非一般的生長方法,即使身處荒脊的 沙漠,也可以藉頑強生命力去抵抗,令 人驚奇!

18

生命的奧秘: 有雞先,定有蛋先?

一隻雞蛋至少可承受幾十公斤重 量,小雞仔靠甚麼力量破殼而出?生 命最大的奧秘,竟在於小雞的一個奇 妙設計。

動物大神秘:

獨角獸真的存在嗎? 動物界神秘生物獨角鯨,讓人聯 想到傳說中天上的神獸——獨角獸。

罕見的獨角,曾被視為擁有神秘力量 之物,一角可換一座城的驚人價值, 這角更呈螺旋花紋,繞着同一個軸心 向左旋轉,這獨特的設計跟傳說中的 神奇力量有甚麼關係呢?

地球大神秘幫人解決生命問題!

《東張西望》節目 總監楊永祥

《東張西望》幫人解決生活難題,

我是無綫電 是祂為我們今天 了不少人解決生 電視的製作才可

我 們製 作 了 《聖經》的課題 們拍攝的內容 主

我是無綫電視TVB《東張西望》總負責人,我相信上帝讓我進入TVB 是祂為我們今天所預備的,感恩《東張西望》成為有影響力的節目,幫助 了不少人解決生活難題,但要真正解決人生命的問題,只有影音使團創世 電視的製作才可做到!

我們製作了不少精彩的內容,從中國到海外探索,研究了不少關乎 《聖經》的課題,包括最新的考古、遠古符號及神秘事物發現,過去,我 們拍攝的內容主要在「創世電視」播出,但上帝帶我到TVB,是要我將 這些基督教節目帶到TVB。

我在大眾媒體從事多年,知道要將基督教節目放在大眾媒體播出 是非常困難的,過去也曾有一些基督教節目在TVB出現,主要是放 在明珠台一些清晨時段,但實況是普羅大眾慣性收看翡翠台。

這些基督教節 我在 大 是 非 常困 在明珠

佛教 督 難 傳 教 因此

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去年除夕,翡翠台播出了「倒數節目」, 佛教團體動用了一個非常龐大的金額去做這個節目,曾經有基 督徒問我,為何基督教不做這個倒數節目?我跟他說非常困 難甚至不可能,除了需要一筆非常大的資金外,而且在大眾 傳媒的角度中,佛教可以是文化傳統而非「宗教」,但基督 教就被定為「宗教」,在節目播放會出現限制。

翡翠台是TVB最重要的平台,更可以進入中國大灣區, 因此,最重要的基督教節目一定放在翡翠台,否則吸引不到普羅 大眾收看,白白浪費了製作的心血及傳福音的效果。

大眾收看 感恩創世 的方式去研究探 中從「 創世」

感恩創世電視《地球大神秘》終於在4月20日首播!節目以紀錄片 的方式去研究探索世界各地《創世記》中仍存留的遺跡,拆解《聖經》 中從「創世」到「末世」之謎團。

我也是教會 教會基督徒的心 有時覺得教會太 空間,盼望202 音之用。

我也是教會的長老及執事會主席,自幼明白傳福音的迫切,究竟今天 教會基督徒的心放在甚麼事上,看甚麼為重要?作為資深媒體工作者,我 有時覺得教會太被動,我們需要更積極爭取,投入更大資源「搶佔」媒體 空間,盼望2024年教會信徒同心支持《地球大神秘》,善用此節目作傳福

2 20 0

誠邀您一起參與

《地球大神秘》傳福音行動

我曾經讀神學,亦知道應該會全情去服侍上帝,但從沒想像

過要去到一個怎樣的程度,當我在14年前登上土耳其亞拉臘山 探索過挪亞方舟之後,我便很清楚我的使命是甚麼。

還記得我14年前上山前,我的人生經歷了很多事,在澳洲 發生嚴重車禍,在ICU住了三天,媽媽也在同年6月離世,在兩 年後我便開始登山探索方舟之旅。感謝上帝,祂讓我成為第一位 登上亞拉臘山探索方 舟進入古木結構的女 性!看過山上的古 木結構,我相信這是 挪亞方舟的遺骸, 當時心中非常震 撼,我很清楚的 一件事就是在 這個世代裏,一定要將福音廣傳,因為生命很珍貴。

曾經有人勸我復出拍戲,我告訴他如果是和福 音無關的,我便不會拍了,因我一直在學習怎樣去 傳福音,並且傳得更好,要傳得好,便要好好運用媒 體,我在影音使團的媒體宣教過程中,我學習到甚麼叫 「盡」。

在我們的生命裏,我覺得可以為上帝擺上更多,我相信有 一天我回到天家,我可以放膽面對上帝,所以,我也想有更多 人跟我們一樣盡力去傳福音。

當知道《地球大神秘》這個節目可以在TVB翡翠台播 放,我們便很興奮,因為連同香港及大灣區近九千萬人都可 以看到,可以想像一下這可以接觸多少人?我們在教會經常 說要合一,經常說要傳福音,但真的做到多少?

主持梁藝齡

一本可以聽得到、 睇得到、觸摸得到「天書」。

我們盼望《地球大神秘》可以 成為全香港教會的一次同心合一的 「運動」,4月20日,下午3時半就 會首播第一集,請你記住這個時間, 並在一星期前,或者十天前,在你教 會或家裏邀請朋友一同聚會,一同收 看。我們會藉「創世電視」、《天 使心》月刊等平台供應素材及教材, 告訴你每一集的內容,為你設定分享 的題目。

22

我們的《天使心》月刊團隊,更為大家預備了一本非常精緻、講述地球大 神秘的「天書」,這本書由封面到內文都是充滿令人驚喜的機關,翻開內頁時會 展開立體的模型,更有對該主題詳細分享,也可透過二維碼觀看影片,相信可幫 助大家傳福音時能加強吸引力。如果大家心有感動,奉獻一萬港幣或以上,支持 《地球大神秘》的製作經費,便可獲得這本「天書」。

有一件事我很想告訴大家,我盼望是次《地球大神秘》福音行動大家有份, 把握這個在翡翠台全年播放節目的機遇,一起令香港大復興。

Text.皓恩 Photo.Andy & 受訪者提供 Art.Cindy

以音樂

和應上帝的心意 焦 得 純

使命人生
24

首屆「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冠軍得主焦得純( Joshua),3歲已 在台上敬拜,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讓他懷揣指揮的夢想。在追逐音樂夢 的路上,他事奉上帝的初心一度被自卑所限,及至在磨練中重新認識自 己,才得以實踐對主的承諾 一生用音樂榮耀上帝。

從古典音樂談到現代敬拜,再談到音樂使命, 言談間Joshua 從不自誇,反而常常把上帝的恩典掛 在嘴邊,他笑稱以前較憤世嫉俗,有時還會跟上帝討 價還價,感恩上帝沒有嫌棄,一直以無條件的愛包圍 他,讓他放下倔強的外殼,學效耶穌的柔和謙卑。

被揀選的小孩

Joshua 是第三代基督徒,信仰由公公婆婆傳承 下來,一直穩妥地扎根於家族。從小隨父母返教會的 Joshua表示,母親對他的影響至深。「媽媽是司琴, 她做到以身作則,常提醒我做任何事都不能離開上 帝。」他憶述自己兒時是搗蛋分子,經常在教會跑來 跑去,但一到主日學便會乖乖地坐下聽課。「感恩我 很少經歷信仰的掙扎,大約小學一年級時,心中的平 安告訴我耶穌是真實的。」

聽着詩歌長大的 Joshua,自幼對音樂有濃厚興 趣,亦展現出超乎常人的音樂天分。「媽媽喜歡彈聖 樂,爸爸經常自學樂器,我特別喜歡他吹口琴;婆婆 雖然不認字,也不懂音樂,但她能聽出我哪裏唱錯 音。」出身基層家庭的 Joshua,小學只能斷斷續續 學琴,直到初中才正式拜師學藝,至中六考獲八級。

蔡浩文老師是基督徒,曾任香港管弦樂團指揮

「我當時經常聽交響樂演出,發現大家好像忘記 了大部分西方古典音樂都是從教會而出,為要榮耀 上帝,若演奏音樂是為了表現自己,豈不是忽略了作 曲家的原意嗎?」這個想法讓 Joshua 渴望成為指揮 家,他暗暗立志,有朝一日要用世界級的音樂榮耀 主,然而放眼現實時卻自知苦無門路。

會考後,Joshua 轉讀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 暨小學,偶爾得知校長的女兒正在跟指揮家蔡浩文老 師學音樂,在對方介紹 下,Joshua有機 會認識蔡老 師,漸漸打開通往音樂指揮的大門。

上帝早已預備

曾幾何時,Joshua 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自問在 音樂方面頗有潛質,卻不像別人那樣前途無可限量, 心態逐漸走向兩極,一方面既立志認真服侍主,另一 方面卻埋怨際遇不盡如人意。「大學初期,覺得自己 漫無目的,不甘於落得如此局面,怎料同一時間,母 會的牧師認識舉世聞名的指揮家林望傑老師,在穿針 引線的安排下,我有幸與這位世界級大師見面。」要 知道指揮家林望傑老師是史上首位及唯一一位指揮過 所有北美知名樂團的華裔音樂家,享譽國際,堪稱華 人界的頂級指揮家。

「就在我最憤世嫉俗的時候,這位大師就出現 了,這絕不是我想認識就認識,即使是樂團的人,也 未必有機會接近到,而且大師級人物說一句,比我說 100句還要有分量。」Joshua 與林老師見面後聊得特 別投契,對方甚至帶 Joshua 到世界各地見識,讓他 一睹世界級指揮的風采。

「我頓時覺得自己像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程中明 明上帝供給充足,我卻仍不斷埋怨,原來上帝要我學 習忍耐,之前漫長的等待為要預備我日後認識世界級 大師。」上帝冥冥中的預備叫 Joshua 驚喜之餘亦感 到懊悔,他漸漸體會上帝的心腸,提醒自己不要再意 氣用事,反而要學習持感恩的心等候。

久而久之,Joshua 發現當他願意與上帝的心意 對齊時,祝福和神蹟便會伴隨而至,印證了「你要 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 出」(《箴言》4章23節)的真諦。「我還在大學時, 曾為報讀音樂學校而兩度去歐洲,神奇的是我尚未開 口,就已經有不同的人資助我,金額加起來不多不少 剛剛好。」大學畢業 後,Joshua 報讀美國印第安納 州立大學,獲林老師撰寫推薦信之餘,更取得獎學金 完成管弦樂指揮碩士課程,正式進軍指揮界。

26
獲林望傑老師提攜

作恩賜好管家

能夠被世界級大師提攜固然是一大鼓舞, 不過過程中卻衍生出另一個問題。「當我進入 指揮界的圈子,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名人 後,內心的自卑漸漸作祟,別人不但指揮得 好,還有頂尖的鋼琴水準,甚至懂德文法文。

就算我盡全力跟大師學習,但這代表我做得到 嗎?」這份懷疑最終把 Joshua 推進自我質疑的 漩渦,徘徊於堅持和放棄之間。

面臨試煉,儘管 Joshua 知道上帝的恩典 一直都在,心靈卻無法產生共鳴,這股陰霾持 續了一段日子,直到他恍然記起自己是上帝的 兒子。「『我知道自己是基督徒』和『我確信 自己是上帝的兒子』是兩碼子事,當我與別人 比較,自然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我若清楚自己 是上帝的寶貝兒子,便不需要與人比較,只管 按上帝給我的能力進步。」Joshua坦言,人若 過不了自卑和懷疑,上帝便難以展開下一步的 工作。

《彼得前書》4章10節:「各人要照所得 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談及恩賜,Joshua 隨即想起在「天下華人唱出 好詩歌」大賽中認識的隊友。「他們雖然各有 音樂恩賜,但同樣活出基督徒的榜樣,讓我明 白即使自己有恩賜才幹,但如果心中沒上帝的 話語、智慧,仍是不能結出好果子,即使有, 也可能只有30倍,而不是100倍。」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總決賽

「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花絮

由靈感應音樂

還記得「天下華人唱出好詩歌」大賽上, Joshua 自彈自唱決賽曲〈上帝聽禱告〉,到位的演 繹、歌喉和風格均獲評審一致讚賞。怎樣才能用音樂 渲染人心?Joshua認為關鍵在於演奏者的初衷。

「我曾經不理解,為何有些人音樂博士畢業,卻 沒有工作;有些人音樂文憑畢業,出來卻發展得很 好,我不禁反思到一個有才華的人,若只有高超的音 樂技巧,卻沒有說話或意念想透過音樂來表達,不就 像《聖經》說的『響的鑼,鳴的鈸』嗎?」他續道:

「信仰生活亦是同樣道理,我們每星期返教會是習慣 是儀式?還是經歷過上帝的信實,體會福音大使命的

勝出比賽後,獲邀在機構典禮上分享詩歌

重要,而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流露基督的馨香呢?」 他強調,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是否流於表面、沒有深 度?「深度是經歷,只有經歷過上帝,才能唱出詩歌 的韻味,與生命和應。」

隨着Joshua 越來越明白上帝的心意,他的生命 開始經歷神蹟般的變化,音樂感染力不再一樣。「我 曾經在一次特會上禱告,願被主使用,然後便感到一 股電流從腳底傳遍至喉嚨及全身,感覺寧靜而安穩, 自此我的音樂感變得更強,聲線也更渾厚,更渴望了 解上帝的話語。」

28

生命觸動生命

比賽距今一年半 了,Joshua 表示贏得冠軍為他 帶來多個服侍機會。「我有機會跟西伯在佈道會服 侍,跟吉中鳴牧師到內地服侍,也試過和 Eternity在 街頭佈道,甚至被邀請到中學敬拜、分享見證,我發 覺上帝放我的位置不再局限於教會,祂給我不同位分 作見證,豐富了我的生命。」

為了更好地傳揚福 音,Joshua 未來計劃創作福 音歌曲,他早前寫了一首〈蝶〉,採訪當天得知他剛 寫好另一首歌曲〈恢復〉,正在安排MV拍攝。「這 首歌是個禱願,願我們都能恢復最初與上帝的愛。近 年香港許多人患上抑鬱,基督徒也不例外,有人甚至 選擇輕生,促使我寫下這首歌,希望透過信仰帶給大 家力量。」

現時Joshua一邊教音樂,一邊飛往各地參加指 揮比賽,剛過30歲的他,有時會疑惑事業何時才能 起飛。「我每次都會問自己,上帝安排我現在教音 樂,我是否盡力而為?也許我們會說,上帝祢是全能 的,一句說話就能成就萬事,但請不要忘記上帝創造 世界時有自己的規律和時間,更何況我們在小事上若 不盡忠竭力,將來何以承載更大的使命呢?」Joshua 深信上帝現正鍛鍊他、裝備他,待下一扇門開啟之 時,他便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迎接機會。

他最後以《羅馬書》11章36節為今次的分享作 結:「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 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他說:「我擁有的一 切都是來自上帝,因此我凡事要倚靠上帝,成功的榮 譽也全然歸給上帝。」筆者敢說,若上帝是作曲家,

那Joshua就是忠心耿耿 的指揮家,銳意將上帝編寫 的生命樂章演繹得盡善盡美。

最近到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敬拜、分享見證

在教會敬拜服侍

上帝完美的時間表 黃心朗牧師
使命人生
30
Text.Cherry Photo.Andy.K Art.Andy.K

「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 日。」(《彼得後書》3章8節)

主是穿透時間限制的全能上帝,縱 然上帝安排的事情常常出乎人所意 料,但必定是perfect timing。

黃心朗牧師信主三年便蒙召;要重建 老舊的教會建築,卻等足20年才終見 曙光。

時間從來不由凡人掌權,黃牧師卻能將自 己的時間盡獻於主,每分每秒為祂所用。

黃心朗牧師是溫哥華華人浸信會(溫浸)的主 任牧師,溫浸是他信主和成長的地方。採訪時他帶領 我們參觀教會,筆者抬頭已見主禮堂的天花滿眼是一 片片滲水痕跡,細問下得知教會的天花不止長期漏 水,還曾經塌下直墮講台。「感恩它不是在聚會時塌 下來,否則我可能由講道變殉道!結果連教會成立50 周年的大日子也要外租場地慶祝。」黃牧師的語調難 免有一絲無奈,但更多的是感恩,因為教會為重建會 址等待了20年,上帝終於「開綠燈」,而且順利得 叫他不得不相信上帝旨意的時間必然最美善。

以犧牲精神成就建堂大事

溫浸的會址原由門諾兄弟教會在 1954年所建, 1970 年代溫浸為應付教會發展而購入。屈指一算這 建築物已達70年歷史,處處是過時的建築規格:內 部充滿窄小的樓梯,連方便輪椅出入的斜道也欠奉。

黃牧師解釋道:「教會不是不想起斜道,而是會址太 舊,即使起斜道也難以符合最新的建築條例。我們有 不少行動不便的長者,他們扶着拐杖也堅持返教會聚 會,但坐輪椅的弟兄姊妹只能由人抱起進入教會,所 以他們選擇網上崇拜。」說到那些愛主長者的艱難境 況時,黃牧師既感動又心痛。「所以將會址拆卸重建 是最可行的辦法。」

早在廿多年前溫浸已申請重建會址,但遭鄰舍強 烈反對;後來教會有意購買現成的物業遷堂,與賣家 談妥買賣細節,連市政府也支持,可惜會友投票時欠 3%未能通過,結果又告吹。籌備新會址的計劃要花 教會不少資源和心力,溫浸每趟計劃都遭上帝狠狠地 關上門,為何黃牧師明知教會重建計劃是燙手山芋, 仍甘願接手?他剖白說:「一來舊建築構成的危機已 擺在眼前;二來溫浸的理念非常重視承傳,假如不在 我們這代做好教會,難道等到會址90年樓齡破破爛 爛的時候,才由下一代收拾嗎?我想教會的下一代把 更多心力用在興旺福音和復興上帝國上。」筆者聽罷 不禁鼻子一酸,為溫浸的新生代而感恩。

通常教會擴展會址要過關斬將才能成事,其中阻 力不外乎「錢」和「人」,而「人」的那關是最 難預料的,包括政府部門、社區鄰舍、教會會友等。 在等待重建會址的這20年裏,溫浸一邊仰望上帝開 路一邊幹實事,例如大幅修改過往的重建藍圖和服侍 社區。黃牧師坦言每逢教會聚會,會眾停泊的車輛都 「逼爆」社區,他亦深感不好意思,因此新會址的藍 圖加建地底停車場,減少對鄰舍的困擾,另外繼續用 心服侍社區,讓街坊感受基督的愛和教會的重要性: 「試過幾次有大麻店想在附近開業,政府諮詢社 區,教會派單張通知鄰舍和收集意見,最終政府接受

我們的反對意見,鄰舍多謝教會代他們發聲。」連市 政府也大力支持重建,幾乎所有洽商皆暢通無阻; 會友亦不忍教會淪為「危樓」,以超過90%的超高 票數通過重建計劃。「教會有一位患重病的長者對我 說:『我一定見證不了新堂揭幕的一天,但我將為建 堂捐獻部分財產。』我聽罷難免感到傷感,但又感 恩教會有這群敬虔又着緊屬靈事工的長輩無私地支持 我們。」如一切順利,溫浸將在數年後慶祝新會址落 成,有更完善的地方為上帝的國度打拼。

被主顛覆信仰觀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上帝自 有祂的定時和旨意,為重建會址而耐心等候20年的 黃牧師,當年決志信主僅三年便蒙召入讀上帝學院。

外人看來他是「火速蒙召」,但其實他的服侍之路只 是順勢踏出一步又一步;事實上在上帝的視角,一件 事情要發生並不存在「太早」或「太遲」。

黃牧師在 2000年信主,他甫出生已是天主教 徒,一度非常虔誠。17歲移民來加拿大後開始離開基 督信仰,轉而傾向中國傳統信仰,唸佛經、信風水、 學氣功,尤其是他以前從事金融業,更篤信靠風水生 財。正當1999 年除夕人人期待迎接千禧年時,黃牧 師也迎來他人生的轉捩點。當天他的內心突然湧出前 所未見的驚恐感。「我在沙發上坐了八九個小時,動 也不敢動!」他形容道。過幾天後情況未見改善,醫 生卻說健康一切正常,他便練氣功試圖紓緩但不見功 效;朋友帶他看中醫,再邀請他返基督教會,三個月 後便決志信主。

驟耳聽來黃牧師很容易接受福音,但箇中的掙 扎外人難以明瞭。「以往我的宗教觀念很自我中心, 例如即使我練習氣功一段日子,只要它改善不到我的 恐慌問題,我便立刻放棄它。但基督教所信的上帝不 同,上帝早已藉着耶穌基督赦免世人的罪,信徒反要 謙卑自己,付出一生跟隨祂的旨意而活,與我既有的

宗教觀念各走極端。於是我用三個月閱讀整本《聖 經》,上帝用祂的話語徹底扭轉我對信仰的觀點!」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黃牧師決志後丟掉在 辦公室供奉的偶像,誰料當晚回家後恐懼感再度來 襲。他坦言那時內心激烈交戰,腦海不斷出現聲音 叫他不要再信耶穌。「感謝主,聖靈同時提醒我決 志是為了藉着耶穌的救恩赦罪,過為上帝而活的新生 命,而不是好像以前拜偶像的時候,單單求幫助!」 黃牧師靠主恩典勝過這場屬靈爭戰,驚恐的感覺也再 沒有出現。

神奇的蒙召印證

返教會三個月信主,三年後再蒙召入讀上帝學 院,黃牧師笑言當年也沒想過由他這位「屬靈新仔」 作主的僕人。「我聽到牧師說不久一批誕生於『嬰 兒潮』的牧者將幾乎同步退休,但欠缺新力軍接捧, 我當下感到扎心,可是心想教會有很多信主比我久的 屬靈前輩,應該『請差遣佢』,怎會『請差遣我』? 於是我開始為興起新一代牧者禱告,沒想過上帝會揀 選我。」

耶和華揀選大衛作以色列王時,他只是一個十多 歲的牧羊小子;上帝要用誰,誰能猜透?黃牧師泛起 蒙召的感動後,一星期內竟有三個各不相識的人問他 有否想過做牧者,分別是未信主的同事、主內弟兄和 太太。「我還未向太太分享對蒙召扎心,她竟主動叫 我考慮做牧者。」他說。

既然太太全力支持,黃牧師也正式考慮回應蒙 召。他分享說當時有兩大顧慮,祈禱求上帝釋除它們 作為蒙召的印證:「一、那時家人仍未信主,擔心他 們不接受;二、經濟壓力。」上帝果然回應這兩事作 為印證,而且神奇得叫黃牧師無話可說。

「我為家人信主而祈禱時,腦海突然想起相信無 上帝論的二表姐。我有很多老表,況且她與我是平 輩,攔阻不了我做傳道人,但不知何解上帝就是要我

32

為她得救而祈禱。幾個月後我們在農曆新年遇見, 正當我等待機會啟齒向她傳福音時,她竟然來找我 談信仰!」原來二表姐逛街時遇上異端信徒向她傳 教,她分辨到那些是歪理邪說,擔心自己受「邪 教」攪擾,於是拉着他要問清楚。「我乘勢把基督 教信仰和我的見證一一告訴她,她聽得十分投入。

我問她是否想信耶穌,她不單承認自己是罪人,更 跟我返教會!」黃牧師憶述經過時仍神情驚訝。

第二個印證應驗於黃牧師的教會。他與團契 弟兄分組祈禱時對方說到蒙召的話題,本來黃牧師 沒打算告訴他對蒙召的掙扎。「但既然提到,我便 說出來。原來他的媽媽是傳道人,雖然他沒有讀神 學的呼召,但有感動支持我讀神學,更提出全數負 責費用!」上帝要黃牧師當牧者的心意像明鏡般清 晰,他也不再猶疑,立刻回應呼召。「上帝的恩典 太豐富,在我任職傳道人前半年,岳父母信了主; 後來我入讀半日時間的神學課程,能夠半工讀,毋 須接受弟兄資助!」黃牧師憑信心跨出委身服侍上 帝的第一步,慈愛的上帝為他解決這些擔憂,讓他 無牽無掛走牧者路。

絕境裏更顯主愛

「因為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有恩典,施憐憫。你們 若轉向祂,祂必不轉臉不顧你們。」(《歷代志下》 30章9節下)上帝的恩典普澤世人,祂的恩惠不止降 臨在溫浸和黃牧師身上,近至原住民地區、遠至墨西 哥,黃牧師皆藉着教會事工看見上帝以同樣的慈愛對 待每一個人,從不偏倚。

「原住民有多年被逼迫的歷史,所以有些原住民 對白人較抗拒。我們是華人,進入原住民地宣教相對 上較有優勢。」溫浸已服侍維多利亞區的原住民民 族Tsawout十多年,他不諱言最初原住民非常不歡迎

邀請原住民到教會交流。

他們,但累積多年的交流,原住民看到教會以愛和真 誠服務他們,現已彼此建立一定的友誼和信任。黃牧 師也有隨團前往服侍,深知族內充斥着酗酒和家暴問 題,而福音是最有效治本的解藥。他說:「許多華人 只見原住民生活墮落的一面,但沒有想過他們因過去 被社會逼迫和虐待的歷史,造成現今原住民心靈千瘡 百孔的代價。」以前數之不盡的原住民孩子被逼與父 母分離入讀寄宿學校,在校內受盡折磨和殘害;2021 年在卑詩省和沙省的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共起出近千 具原住民骸骨,證明了那段血淋淋的歷史真相。

34

溫浸特別聘請原住民繪畫製成T恤送給原住民,畫中的原住民母親把孩 子交給非原住民女士照顧,寓意雙方的友誼和信任。

教會服侍原住民十多年,彼此早已成為好友。

墨西哥的貧窮地區同樣有巨大的福音需要,2018 年黃牧師跟隨基督教機構 Compassion Canada前往 宣教,摸熟門路後教會成立墨西哥宣教事工,不單服 侍當地貧民,又籌款蓋建教會暨兒童中心,讓小孩在 一個安全又滿有關愛的地方健康長大。「我們深被在 當地服侍的宣教士和肢體感動,他們蓋建教會作福音 和服務中心,由於那裏太窮沒有供電和水的基建,他 們便帶食水為中心的孩子供應伙食。他們在艱難的境 況裏堅持服侍,為基督散發光芒照亮人的生命,叫我 們感動又慚愧。」

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 20章35節)黃牧師越是走出教會服侍,越見受祝福 的反是自己,心靈不斷透過孩子的經歷被上帝的愛觸 摸。「疫情前我們去服侍,見到一個大約只有十多歲 的大姐姐帶着年紀很小的弟妹沒成人陪伴而離開教 會,才知他們的媽媽經不起長年家暴,殺死了丈夫而 被判監18年,遺下他們由老人照顧。我們很心傷又 怕他們離開教會、誤入歧途,但疫情後再去墨西哥, 感恩知道他們仍在教會成長,大姐姐發奮讀書向考入 大學而努力。他們的生活很艱苦,但對上帝仍有盼望 和信心。」

黃牧師助養了兩個墨西哥原住民女孩,最近兩個 孩子皆親歷上帝巧妙的帶領,連黃牧師也嘖嘖稱奇。

「我『大女』學業成績很好,她有興趣讀大學,我便 安排她去大學與counsellor見面。豈料大學不但取錄 她,讓她成為全村首位大學生,更樂意之後向村內的 孩子提供大學獎學金,有望借助高等教育幫助多個家 庭脫貧了!」他興奮地說。黃牧師「細女」的家庭 處境比「大女」的更坎坷,去年黃牧師有家人離世, 他收到一筆數百元的帛金,將它作為特別奉獻捐給 「細女」。「『細女』的家庭有七個人,擠在一間極 細小的房間居住。他們去年9月遇上水災而最小的孩 子又剛出生,全家的糧食絕了。正當一家絕望之際, Compassion Canada 的職員敲門送上我那筆特別捐 款,足夠他們買三個月糧食,他們全家相擁痛哭!後 來我去探望他們,他們大力讚美上帝的奇妙作為,更 說以後會當我是家人。」

上帝把世人待如自己的兒女,無論我們是富貴 或卑賤,天上的父上帝以同樣仁慈的心腸等待我們與 祂復和,將來接我們在天上和祂永享福樂。時光不留 人,何不把握機會認識主耶穌基督,過一個滿有盼望 的豐盛人生?

36
黃牧師與師母助養了兩個墨西哥女孩。

黃牧師帶「大女」離開貧窮的村莊去大學參觀,女孩開心不已。

墨西哥的兒童中心雖然簡陋,當中卻充滿愛。

溫浸籌款填補建兒童中心不足的資金,以免它「爛尾」。

雲彩見證

信心滿途的宣教路

目前在台灣宣教的陸晉燊( Brian )及太太陸愛海 (Marissa),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語言和文化,本來素不相 識的二人,卻因一顆服侍上帝的熱心而在香港相遇、相知、相戀。步

入婚姻殿堂後,他們同樣領受到主的呼召,前往台灣服侍至今。

在宣教路上,他們怎樣克服各種難關?兒子出生前,他們更三度迎來信心的 考驗,到底苦難背後藏有祝福嗎?

38
Text.皓恩 Photo.受訪者提供 Art.Li

Brian和Marissa相識於2018年,當時中國基督 教播道會港福堂的英語崇拜剛起步,渴望全心事奉的 兩人被獲派實習生身份,協助開荒工作。

Marissa的父母是美國宣教士,年輕時被委派到 墨西哥宣教,耳濡目染 下,Marissa 從小熟悉屬靈偉 人戴德生的故事,加上親眼見證父親為福音奉獻一 生的心,都為Marissa 日後成為宣教士的志向埋下 種子。

若說Marissa 的成長像童話故事般美好,那 Brian就像《聖經 》中浪子回頭的比喻,跌碰過後才 幡然悔悟,體會上帝的慈愛。

從拒絕到深信

Brian 少年時已隨母親蔣麗萍返教會,卻遲遲未 信,及至升讀大學,他在眾多申請中只獲美國一間基 督教大學錄取。「當時我覺得自己返教會沒選擇,連 入大學也是,便更抗拒信仰,但信主後回望,才知道 是上帝為我安排最好的選擇。」

大學畢業 後,Brian 留在美國工作了五年,他形 容以前的自己陋習多,做事自私不顧後果。「我覺得 開心就做,很少理會後果,即使在基督教大學讀書,

我都心硬不信,《聖經》給我的印象是許多規條, 好像管束着我,但我覺得自己所做的沒有錯,因為世

上很多人都是這樣做自己想做的事。」自我放縱的生 活,加上工作前景不明朗,終使他患上抑鬱,把自己 關在家裏接近一年。

人在異地無依無 靠,Brian 慶幸當年在大學認識 了一班基督徒朋友,畢業後也偶有聯絡;同一時間, 他亦向父母坦露自己的不堪,愛子心切的父母便連忙 飛到美國,希望陪伴兒子走出陰霾。「朋友因為擔 心我,經常約我吃飯聊天,慢慢地,他們邀請我參 加查經班,由《創世記》開始,每天透過經文認識 主,令我不禁思考,如果上帝是真實,祂會聽我祈禱 嗎?」

當Brian 嘗試禱告時,上帝的愛與醫治便如春雨 般滋潤他的心田。「我不是讀書的材料,但唯一每天 會讀的是《聖經》,當我越認識主,便知道原來我以 前偏行己路,每個決定都照自己意思而行,以致影響 生活,這解釋了為何我當時經常感到不安,卻又找不 到原因何在。」信仰讓 Brian 認清了問題的根源—— 他需要上帝的拯救。

Brian受浸成為新造的人

經過半年的禱告尋求、認識真理 後,Brian的抑 鬱竟奇妙地痊癒,心靈變得輕省之餘,他亦立志要全 心信上帝。「2017年9月,適逢母親成立的愛基金在

北美舉行佈道會,她二話不說邀請我去,我在佈道會 負責投影播放,當時目睹不少參加者的心被感動,走 到台前流淚決志,我雖然未能離開崗位,但也在位上 一起禱告,正式決志。」

同走恩典窄路

「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 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改過自新」的 Brian在2018 年初回港後加入港福 堂服侍,結識了 Marissa,二人在服侍過程中互生情 愫,當Brian得知Marissa 為了傳福音,不惜從墨西 哥遠道來到亞洲宣教時,更是被她的堅毅吸引。

「確立戀人關係前,我們坦誠地表明這段感情非 玩玩而已,希望給大家一年時間相處,再作決定。」 Brian 指那一年相處下來,二人都不約而同地察覺對 方是主為自己預備的伴侶,繼而進一步發展,並於 2019年8月結為連理。

結婚半年後,夫婦倆為了回應上帝的呼召,甘願 放下香港的生活,帶着不多的積蓄到台灣宣教,問及 Brian 的宣教心志,他表示太太的鼓勵是其一關鍵。 「信主以來,我聽過許多宣教士分享,自己一直也有 這份心志,卻始終因初信而猶豫,總覺得要打好信仰 根基,但太太提醒我,上帝不是要我們學會一切才去 傳福音,只要有願意的心,祂會一步步陶造我們。」

除了Marissa 的一席話,美國宣教士William Borden 的榜樣同樣激勵人 心,William在1817年 生於美國富有家庭,年輕時受感動讀神學,捨棄富 足的生活到中國宣教,可惜在埃及進修時染病離 世。「後來有人發現他在《聖經》空白處寫下了 『No Reserves(不保留),No Retreats(不退縮), No Regrets(不後悔)』。這讓我醒悟傳福音不能再等, 如果再遲疑,可能甚麼還沒做就已離場了。」

40

憑信主必開路

在一次台灣短宣 中,Brian 夫婦認識了各各他浸 信會(Calvary International Baptist Church),從牧 師口中得知他們正計劃利用教會開辦學校,服務當地 兒童。「我們有感動幫忙,因此回港後,我和太太禁 食禱告一星期,分別得到上帝肯定的答 案。」Brian 表示,上帝在那段時間讓他不斷看見「台灣」,無論 是新聞報章還是走在街上,與台灣相關的事或字眼均 接續出現,他知道是上帝在暗示,便決定與太太回應 呼召。2020 年正值全球爆發疫情,就在 Brian夫婦抵 埗台灣後兩天,當地政府便限制外籍人士入境,讓他 們更清楚這是上帝的心意。

在台灣頭三 年,Brian 在各各他浸信會擔任兒童 事工執事,見證一群小孩在信仰上茁壯成長,其中 三四人更願意洗禮,立志跟隨主。及至疫情緩和,

Brian 和太太希望參與更多本地事工,於是擴大服侍 的版圖,加入萬望福音中心(Hope Center)協助青 年事工和發展Creative Arts(創意藝術)。

問及在異地宣教,最難放下的是甚麼? Brian頓 了頓,遂回答了「舒適」二字。「宣教士沒穩定收 入,感恩上帝賜我一份教英語的工作,但當看見其他

與青少年一起成長

朋友在做生意賺大錢,我卻有時會為生活擔憂,往往 便更提醒我要相信上帝是供應者,祂必不撇下跟隨祂 的人。」

對Marissa而言,她面對的困難也許超出我們的 想像,她憶述初到香港,溝通語言、風土人情、飲食 習慣都要重新學習和適應,一度使她感到孤立無援, 不過經過這幾年的磨練和堅 持,Marissa 經已視自己 為群體的一分子,她更不時在每日靈糧的青年網站分 享信仰體會,讓更多人因她的經歷認識上帝。

Brian在Hope Center帶年輕人進行聖經研究 Brian在各各他浸信會教主日學 Marissa在Hope Center幫忙兒童聖經夏令營 Marissa 文章專頁:

危難成就祝福

待事奉生活穩定下來 後,Brian和Marissa便計 劃組織家庭,還記得 Marissa 成功懷孕時,二人都非 常高興。可是萬萬沒想到,八周檢查時一切正常,到 了12周卻發現胎兒失去心跳。「當天檢查前,不知 為何我的心很沉重,在外面等待期間我不斷禱告求主 保護,然後就聽見太太哭泣。」事隔三 年,Brian憶 述與太太得知流產時仍難掩淡淡的悲傷。「那天是聖 誕節,在普天同慶的日子遭受打擊,實在令人痛心。

太太很自責,我也顧不上自己傷心,一直專心照顧陪 伴她,我們在當地沒家人,但感恩有幾位好友。經手 術取出胎兒後,教會的牧師、師母和我們進行了簡單 的悼念儀式。」

本以為經得起考驗,第二次總會迎來好轉,可 是誰能預計第二次懷孕同樣在12周流產?「太太這

次已有心理準備,因此她的反應較成熟,反而是我感 到心碎、憤怒,質疑上帝的愛。」面對無力扭轉的局 面,Brian 選擇在傷痛中禱告,最終他和 Marissa領 悟到一個道理:「我們活在罪的世界,遇見厄困不代 表上帝不愛我們,正是祂愛我們,讓我們在苦難中認 識耶穌,明白將來在天家才是完美的家鄉,因此地上 發生痛苦、疾病、流產是正常的。胎兒在母腹中,媽 媽吃得再好也不能保證胎兒的成長,由懷孕到健康誕 生,這一切全然掌握在主手中。」

到第三次懷孕,二人坦言有點戰競,因為若然 失敗,他們便決定不再生 育,Brian剖白道:「我們 願意順服主的旨意,但內心偶有懷疑的聲音,讓我們 感到掙扎。」時間來到第12周,某晚 Brian 參加聖經 班,讀到先知耶利米的生平。「他即使辛苦,仍然傳

42
Marissa的家人

講主的話語,不放棄不懷疑。《耶利米書》29章11節 說:『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 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我還在懷疑甚麼?不論結果好壞,我都要相信主。」

讀完《耶利米書》之時,胎兒已平安度過12周, 穩定的心跳聲彷彿是上帝肯定的回應,叫二人雀躍不 已。「智瀚出生那晚,我們剛完成一天的事奉。在醫院 聽見兒子哭的一刻,大家都特別感動。」為記念上帝的 信實,他們決定將兒子的中間名取名 Jeremiah(耶利 米),希望他長大後能夠走進上帝的召命中。

孩子是上帝的祝福,昔日 Brian和Marissa 經歷了掙 扎與考驗,如今他們對上帝的信心比以往更堅固。「至 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參《約書亞記》 24章15節)願這宣告成為 Brian 夫婦的立志,在上帝所 要他們去的地方,用生命影響更多未信的人。

兒子百日宴

春耕 落 田園體驗遊

上水蕉徑環圃休閒村農莊

初春時節,百花齊放,萬物萌芽。趁此春光,步進田 園,體會農夫翻土撒種,學習農耕知識,享受大自然並 體驗農耕樂。

歡迎一起來細看上主創造,感受生機蓬勃與蔬果 發芽的生命氣息,何等治癒,樂也融融!

日期: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集合地點:港鐵上水站 時間:10:00am-2:00pm

天使心會員報名/查詢:

31086012

活出一個傳福音的人生誠邀加入成為會員,同行媒體宣教路

請於合適 內劃上 請填妥下列表格連同存款收據,寄回影音使團總辦事處或傳真至2763 0570

敬請按感動回應,並鼓勵更多人參與支持。

1. 我願意參加「會員計劃」 每月定期奉獻 支持影音使團事工,每月奉獻港幣:

□HK$350 □HK$550 □HK$1,000 □HK$2,000 □HK$3,000 □或以上HK$______________ (如適用)推薦會員姓名: 電話:

2. 我願意奉獻支持《天使心》月刊印刷經費,奉獻港幣:

□HK$1,000 □HK$2,000 □HK$5,000 □HK$10,000 □或以上HK$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願意奉獻支持「創世電視」平台營運、租賃及製作經費,奉獻港幣:

□HK$1,000 □HK$2,000 □HK$5,000 □HK$10,000 □或以上HK$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獻者資料:( 為方便電腦處理,請盡量以英文正楷填寫。)

姓名:(中)

(英) 性別: 通訊地址:

聯絡電話: 電郵:

年齡: 17歲或以下

職業: 所屬教會:

我已定期收到使團通訊: 否□ 是□ 收看創世電視的頻道: □ myTV SUPER 602台 □ 網站 □ 創世電視APP

以下宣教工具只適用於會員選取︰

指定取《天使心》月刊的OK便利店店舖號碼: (詳情請瀏覽《天使心》月刊的「OK便利店取書地點」名單)

奉獻方法

信用卡(可直接傳真至2763 0570) VISA MasterCard 信用卡號碼: 持卡人姓名(英文正楷):

信用卡有效日期至: 月 / 年(最少兩個月內有效) 簽署日期:

簽署:

自動轉賬(授權書將稍後寄上)(只適用於每月定期奉獻)

劃線支票(抬頭請寫「The Media Evangelism Limited」或「影音使團有限公司」,連同此回應表一併寄回影音使團總辦事處, 信封面註明「《天使心》月刊回應表」)

現金存款 **/ 轉賬 (將款項存入恆生銀行賬戶號碼 235 -270717- 668 或匯豐銀行賬戶號碼 123-125155-001,並將存款收據及此回應表一併寄回影音使團總辦事處。封面註:「《天使心》月刊回應表」) ** 為避免銀行收取櫃員服務費,請盡量透過自動櫃員機捐款。

繳費靈PPS:致電「繳費靈」電話18013登記,登記完成後請致電18033,按指示輸入閣下之電話號碼或#會員編號, 輸入奉獻金額及記下付款編號。影音使團的繳費靈商戶號碼為「9445」

PPS付款編號:

閣下之電話號碼 / 會員編號: 奉獻日期: 金額總數:

每月繳款後,請將閣下之會員編號及上列資料郵寄或傳真到影音使團辦理(如已傳真資料,切勿郵寄以免重複。) 請注意: 上述個人資料將會用於影音使團發放訊息,包括會員及義工通訊、代禱家書、活動/課程推廣及邀請、籌募需要、開立收據、 招募義工及收集意見等。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2209 6280與影音使團聯絡。 不接受 影音使團為註冊慈善團體,捐獻HK$100或以上可憑收據於香港申請免稅。 需要奉獻收據 會員熱線:31086012 備註:#會員編號將於收到填妥之參加表格兩星期後發出。 收到填妥之表格一星期內,將有專人聯絡核實以上資料。 所有個人資料只供上述計劃及其相關活動使用。 條款及細則:1. 送出之宣教工具及精美禮品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2. 以上優惠不適用於一年內曾經參與「會員計劃」的舊會員。

影音使團總辦事處: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一號2樓2-3室

18至29 30至39 40至49 50至59
60或以上
AHM24-04
查詢熱線:2209 6280 傳真:2763 0570 影音使團網址:www.media.org.hk ‧創世電視網址:www.creation-tv.com ‧天使心網址:www.media.org.hk/angelheart ‧電郵:info@media.org.hk 影音使團個人資料私隱政策請參閱:http://www.media.org.hk/tme_main/index.php/privacy_policy

萬人見證

Text.皓恩 Photo.Tidus & 受訪者提供 Art.Cindy

直立板神蹟漂流記

46

2024年2月24 日元宵佳節,發生了一場連接中港兩地、難以置信的漂流事件。

事主張俊平有多年水上活動經驗,當天玩直立板時突遇風浪,連人帶板吹離原定 航道,在海上漂流十多小時,本以為必死無疑,卻成為絕無僅有的奇蹟見證。 深圳民間有句諺語:「鹽田風,梅沙浪。」意思 是鹽田的風、梅沙的浪,皆與其他地方不一樣。深圳

面海背山,連綿的山巒把鹽田一帶圍成小盆地,猛烈 的風速能夠連人帶板悄悄吹到另一片海域。

張太表示,丈夫漂流的海域有很多鯊魚,當時

他不知道下巴和膝蓋已經磨損流血,卻沒引來鯊魚襲 擊,彷彿有股神秘力量保護他。有人認為今次事件純 屬「好彩」,但在缺水缺糧的險境中,人真的會因各 種巧合而僥倖獲救嗎?

聽見上帝聲音

平日愛好健身、戶外活動的張俊平,登過海拔 5,000米高山,玩過多年水上活動,理應具相當體 能,亦熟悉水性。「我喜歡在海上禱告,那天如常與 太太在視訊通話中禱告時,我不為意直立板正慢慢漂 出去,當我發覺浪大了,便努力爬回去,但爬了一小 時仍原地踏步。」當他再打給太太時,海浪令手機信 號受阻,只看見斷斷續續的畫面。

得悉張弟兄的奇蹟經歷後, 人生熱線團隊迅速前來探訪

「我決定把安全繩綁上腳,打算拖着板游回岸, 但游了半小時又是原地踏步,只好回板上,爬上去時 風浪打翻了直立板,划槳和手機掉進水中,我沒法再 聯繫外界。」天色漸暗,疲倦和恐懼一浪浪擊打張俊 平的意志,他曾學像耶穌平靜風浪的神蹟,奉主名叫 風浪停止,卻沒有任何變化,風高浪急中,他大聲向 上帝禱告呼喊說:「我還有家人,我不可以死,上帝 我一生是為祢作見證的,求祢加我力量!」

隨急浪漂流的張俊平多次嘔吐,甚至胃酸也吐 乾,幾乎暈死,幾次反板他都盡全力抓住不放,力氣 卻逐漸耗盡。「我知道自己今次死定了,想起《鐵達 尼號》的男主角,原來死比生存更容易,只要輕輕放 手就沉下大海。我是時候見主耶穌和媽媽了嗎?」

在不足攝氏20度的海面上,身體的熱能散發得 比空氣快,當張俊平快陷入昏迷之際,他的腦海浮現 兩個念頭。「第一,我聽見上帝說水是恆溫的,因 此我有時會下到水中保持體溫;第二,我排尿時發現 尿液很暖,於是將尿液流淌至潛水泳衣內取暖。我不 知道自己是否昏迷了,只記得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能排 尿,大約有五次,令我靠着短暫的暖流,撐過了漫長 一夜。」

歷生死懂珍惜

一直在岸邊焦急等待的張太說,當天她包好湯圓 後,丈夫仍未歸來,慌張之下她只好報警,時間一分 一秒流逝,搜救行動卻沒進展,她不禁更加擔心。

「丈夫每次出門前都會擁抱親吻我,可是那天因 為晚點有朋友來,我催促他速去速回,結果沒像平時 般擁抱。當晚我在海邊不斷想,如果丈夫真出意外 了,我們再也沒法擁抱了,我的人生該有多遺憾?」 雖然教會朋友、親戚等得知情況後一直代禱,但張太 看見別人放煙花慶祝元宵節時,內心倍感難受。不見 終局的等待,讓她一度熬不住想跳海自盡。

然而上帝滿有憐憫,張太形容她在迫切禱告中 曾感到上帝親手撫摸她的頭。「更奇妙的是,不止一 位朋友和親戚告訴我,他們夢見我丈夫到了香港, 在一個海灘獲救。我起初不太敢抱期望,但也先在香 港報警。」搜救人員曾告訴張太,以往有類似的漂流 個案,最後在香港海域找到,但事主不是重傷就是死 亡。「我只好在禱告中不斷宣告『上帝是掌管我丈夫 生命的主』,直到天亮,我累得瞇了一眼時,便夢見 丈夫跟我說已經平安抵達香港。」

48
張夫婦親臨使團分享見證

神蹟留下痕跡

「半昏半醒間,原來我已經漂到香港西貢的水 域,我看見一座小山像島,但浪太大且礁石多,我不 敢過去。」正猶豫間,張俊平聽見有聲音叫他過去。

「我兩手虛弱地撥着水過去,突然『呯』一聲有一道 力推我上岸,這絕不是我的能力!最奇特的是,原來 礁石之間有個不起眼的V形位置,我的板一下子卡進 那縫隙,固定在岸邊,使我安全地爬上岸,當時我躺 在地上,深知是上帝賜下神蹟救了我。」

玩過水上活動的人都知道,撞向礁石是多麼危險 的事,即使直立板沒被撞穿,但人爬上礁石時極易受 傷,加上張俊平所在的高流灣屬危險系數高的海灣, 湍急的水流足以將他扯回海裏再推往礁石,隨時喪 命,若不是上帝從後扶助一把,上岸其實難如登天。

張俊平上岸後找了個地方避風,迷迷糊糊睡了一 會,待天亮了,再找居民借電話報警,終成功獲救。

「入院檢查後,感謝主我的身體沒大礙,反而驗出了 我的肌肉酵素比一般人高,平常人的肌肉酵素在200

左右,我獲救當天的肌肉酵素卻高達28, 000,也就 是說在海上漂流期間,我身體發生了巨變。」

超越人的想像

中午時分,張太接到搜救人員的通知,找到丈 夫了,她當下雙膝跪地,喜極而泣。「我人生從沒試 過像那刻一樣放聲大哭,感謝主在乎一個卑微的人, 我也感受到代禱的強大力量,再次堅固我對主的信 心。」

張太隨後分享了這段經文:「耶和華說:我的意 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 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 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55章8-9節) 她透露事發當晚,曾有朋友介紹一位法師,說半夜 11點到1點會在海域南方找到丈夫,而且情況不妙。

「但我丈夫不是這樣獲救的,我便知道上帝要行比人 的拯救更大的神蹟,顯出祂的奇妙,因為在祂沒有難 成的事!」

危難體會信仰

《提摩太前書》1章15-17節:「基督耶穌降世, 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 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 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 祂得永生的人作榜樣。但願尊貴、榮耀歸與那不能朽 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上帝,直到永永 遠遠。阿們!」

在醫院休養期間,張俊平說保羅這段說話讓 他反思甚深,他坦承自己信主三十多 年,不算是虔誠的基督徒,卻經歷過無 數次上帝的拯救。「記得二十多歲到西 藏旅行,我患上了高山症,在醫院吸了 五天氧氣才撿回性命。回港後,我出現 後遺症,失眠、頭痛、手腳震,更會看 見許多古靈精怪的事,當時被判斷為 精神病的一種,要入住精神病房接受治 療。」

面對絕望的人生,他試過自尋短 見,幸被家人及時發現救回。「那時我 認識一位社工,他傳福音給我,我在醫院信了主,也 知道了那些古怪事是靈界的騷擾。信主後,我慢慢重 新工作,過程中上帝一直醫治我,更給我能力自學軟

件課程,並考獲證書,找到一份IT技術員的工作, 穩定地做了二十多年,身邊的朋友都稀奇,我的腦袋 不是有問題的嗎?」

2018年暑假,張俊平辭去工作,從成都獨自騎 單車前往西藏拉薩,長達30天的旅途中,他翻山越 嶺,其中登過的三座山更高達5,000米。「我在哪裏 跌倒,就在那裏爬起來,我要歸榮耀給上帝,因為是 祂給我力量活出美好的生命。」這趟旅程後,他有感 動在雲南香格里拉的雨崩村開一間青 旅咖啡店,希望為主作見證。

騎單車前往西藏布達拉宮

50
留院期間讀《聖經》得力量

「有一次我獨自登梅里雪山,在山上紮營過夜, 期間不小心弄丟手機,兩年後,一名年輕人拿着這部 手機來到咖啡店,他說在山上撿到,充電後打開手 機,看見相簿中咖啡店的照片,便找到店裏來。這名 年輕人原來是慕道者,有許多信仰的疑問,我把所知 的都為他解答,沒想到他願意悔改信主。」一次丟失 手機的意外,竟成為傳福音的契機,使張俊平更見上 帝所賜出人意料的安排。

他總結道:「我曾經驕傲,也多次軟弱,卻越 來越被上帝的愛和恩典征服,因此我體會到保羅的心 腸,在海上漂流時再次徹底承認自己是個無力自救的 罪人,上帝是我唯一的拯救,我一生都需要祂救贖 我。」看過張氏夫婦的分享後,你也願意在患難困苦 中,相信上帝是唯一的拯救嗎?

人生熱線首席輔導員沈謝愛珍師母有話說: 張弟兄講過一句話令我感受深刻:「生存比 死更加難!」是甚麼使他在絕望中仍堅持生存? 他說他記起家人、妻兒,而給他堅持下去的力 量,就是多次拯救他的上帝。人在絕望時需要看 見希望,需要知道有人願意一起面對巨大的痛苦 和壓力。當張弟兄忍受着痛苦和煎熬時,他知道 上帝與他同在,結果神蹟般的拯救發生了! 親愛的朋友,「人生熱線」在乎每一位心 靈受創和痛苦的人,我們願意聆聽你的心聲,嘗 試了解你的痛苦和掙扎,願意陪你走過最艱辛的 時刻,我們更希望介紹一位永遠愛你、永不撇下 你的上帝,衪使你在絕望中見到希望、在痛苦中 得安慰、在患難中得拯救。

歡迎大家隨時致電「人生熱線」 8100 8012,分享你心中的愁煩和痛苦。

在雲南香格里拉開咖啡店 親自布置咖啡店
IG Facebook Website / ** ** / get expert help ** 人生熱線主管 首席輔導員 查詢/預約請電: 22096238/22096310 美國家庭及婚姻輔導學碩士、 基督教教育碩士 Prepare/Enrich 沈謝愛珍師母 1對1面談輔導服務 收費安排

全港護蛋大行動

正式啟航!

由影音使團創世電視、聚皞舍有限公司(教育部)主辦的全港護蛋 大行動於上月25日在創世基殿舉行啟動禮,現場雲集多名專業人士、支持 機構代表及學校代表,希望透過活動為城市帶來祝福。

啟動儀式由一眾嘉賓主禮,包括全港護蛋大行動創辦人陳永強先生、 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先生、香港情緒健康學會創會主席黃廣興博士、浸 會大學特邀教授王克勤教授、人生熱線首席輔導員及全港護蛋大行動顧問 團主席沈謝愛珍師母、養和醫院馮加恆醫生、康丞催眠治療中心何立仁心 理醫生,眾嘉賓手持七彩繽紛的蛋喻意活動正式啟航。

今次的護蛋行動涵蓋全港中、小、幼學校,目的是邀請學童成為寶貝 蛋守護者聯盟,透過保護一隻生雞蛋,從而認識生命的可貴,這次活動獲 多間機構及單位全力贊助,相信在各方支持下,學童在珍惜生命的課題上 會有更深認識。

文:皓恩 相:Andy & Tidus Art:JoeLi

全港護蛋大行動創辦人陳永強先生表示,他看見

近年學童輕生個案增加的趨勢,有感學童在成長路上 需要更多支援,因此產生護蛋行動的念頭,希望喚起 全城對下一代的關注。「小孩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 透過保護雞蛋,他們能夠明白生命的珍貴,藉此培養 責任感、自立能力及情緒管理。七天活動期間(2024 年4月12-18日),父母需要每天記錄感受和回應, 最後我們會收集所有回應並作出跟進。」

影音使團總幹事袁文輝先生認為雞蛋擁有出生和 重生的兩大意義,他期望透過使團的平台表達一蛋一 創造的信念,幫助學童明白每個創造——包括自己, 都是經過奇妙的設計、帶有美好的目的,宣揚生命有 價的信息。

這次全港護蛋大行動不單是比賽,更是一次深入 認識學童的絕佳機會,促進教養的效果,活動期間, 大會特設家長回應表環節,讓家長記錄在學童身上的 觀察及面對的疑難,例如如何理解小孩對保護雞蛋的 態度?雞蛋破了,應如何與小孩溝通?所收集的回應 會在全港護蛋大行動頒獎禮當天的「教與養講座——

你真的明白我嗎?」進行解答,屆時人生熱線首席輔 導員及全港護蛋大行動顧問團主席沈謝愛珍師母,將 聯同一眾心理醫生、兒童醫生,為大家提供實用的育 兒錦囊。

「全港護蛋大行動頒獎禮暨教與養講座——你真 的明白我嗎?」將於5月4 日舉行,誠邀所有中、小、 幼學校的校長、老師及家長參加,冀為家校合作建立 進一步的基礎。

我們可按學校人數、日期時間或個別需要度身訂 做參觀路線,歡迎學校和團體報名參觀。

查詢電話:

22096202

頒獎禮暨講座活動詳情

及報名方法

日期:2024年5月4日 時間:下午2:30至5:00 詳情及報名

「不由你不信」 福音體驗館

在簡單而隆重的啟動儀式上,展出了 多個形態不一、花紋獨特的雞蛋,當中有 貴州斷崖的石蛋、西乃山上的雷蛋等, 這些物件均來自「不由你不信」福音體 驗館。「不由你不信」福音體驗館擁有 來自世界各地的超乎你想像的事物,每 件事物背後都藏着鮮為人知的創造奧 秘,希望透過各種極具吸引力的主 題,讓學校和團體了解生命的 價值與意義。

主辦: 協辦: 支持及贊助: :

萬人見證

以廚藝 作馨香的祭

廚師 莫建暉
56
Text.Cherry Photo.受訪者提供 & Andy.K Art.Andy.K
「上帝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 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哥林多前書》2章9節)

人總對未來感到好奇,幻想能夠擁有未卜先知的 能力;然而上帝的作為豈是我們所能猜透的?

莫建暉(Alex)少年時因遇見耶穌而迷途知返, 即使任職誘惑多多的廚師行業多年,仍堅持走屬上帝 的路,經歷他從未預料的奇事;難以解釋的恩典,叫 他更有信心為主奉獻生命。

當人們忙於慶祝聖誕節、新年、農曆新年的時 候,Alex 也踏入最忙碌的時間。除了本身的工作外, 他每年都為不同的教會和機構「做煮」,動輒預備和 烹調由數十至數百人的筵席;就算在平常的日子,他 也定期以廚藝服侍教會。當筆者每天為一家四口吃甚 麼而頭痛的時 候,Alex的「壯舉 」實在叫人目瞪口 呆。「其實不難,只是安排食材的時間要注意一點。」

他謙虛地說。他「以廚藝為祭」,回報上帝對他不離 不棄的愛。

迷途知返的少年 因父母工作忙碌,Alex自小離開父母,分別交給 姨媽及爺爺嫲嫲寄養,直至十來歲移民到溫哥華後才 再度由父母照顧。他回憶道:「小學時我成績很差, 名次考第尾二三,升中時被派往 band 5學校,爸媽 為了我的學業而移民,爸爸不惜做『太空人』。」

父母為了孩子的前途移民,可謂用心良苦,豈料 反推使Alex因不適應新生活而學壞,經常晚上約朋友 去玩而徹夜不歸,甚至試過差點被警察拘捕。Alex坦 言因英文差和不習慣再次與母親和哥哥同住。「寧願 去打機也不回家。」他說。

就讀第八班時Alex 被朋友邀請返教會。「反正

我不想回家,只志在留在教會消磨時間。」當時他因 不好意思推辭邀請而決志,直至第十一班的暑假開始 才穩定返教會,真正建立信仰基礎。

「我信主後才認真讀書,以前因英文根底不好, 成績很差,看不懂書本說甚麼,但十一班開始突然開 了竅,學業成績突飛猛進,我相信是神蹟。還記得數 學測驗我拿A,老師以為我作弊,要我下次測驗時坐 在他身邊!」Alex微笑說。結果Alex在第十一班已獲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無條件取錄,修讀統計及經 濟學畢業。

「法菜少林寺」練出廚藝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 路非同你們的道路。」(《以賽亞書》55章8節)數 字和烹飪完全拉不上關係,上帝卻偏要Alex由零開始 當上廚師,以彰顯祂的作為。

「爺爺是烹飪高手,我受他影響,自小已喜歡烹 飪,尤其當看到親戚做甜品時我就開心不已,所以留 下『美食可為人帶來快樂』的印象。」因此 Alex大 學畢業後沒有尋找與本科相關的工作,反而印了一疊 履歷表逐間餐廳敲門自薦,冀求入行做廚師,上帝也 為這位年輕人開路,當晚 Alex 已收到電話洽談他上 班。

「幾乎整個 downtown 的餐廳都收到我的履歷, 所以對方來電時我根本分不清是哪間餐廳,上班的時 候才知道是法國餐廳,而且老闆在行內非常有名,曾 帶領加拿大隊參加 Culinary Olympics! 」法國菜以嚴 謹精緻聞 名,Alex 糊裏糊塗栽進「法國菜少林寺」 裏,上帝把忍耐和智慧賜給這個小伙子,使Alex的廚 藝火速成長。

「餐廳同事大部分是法國人,只有我一人不懂法 語;平時他們用英語跟我溝通,但在情急和罵人時轉 不到英語便直接說法語。」他笑着回憶說。Alex每天 都在與時間競賽的高壓環境工作,他卻享受其中,因 為他在工作中學到許多寶貴的知識和技巧。在法國餐 廳工作後,Alex轉往卡加利Banff 和溫哥華的頂級酒 店工作,期後更開餐廳自己做老闆。

「上班族下班後便是廚師最忙碌的時間,工作大 大影響我的教會生活,尤其是星期五不可能放假返團 契,即使主日能夠返崇拜,也要甫完結便匆匆趕去上 班,經營自己的餐廳後我自然更加忙碌。」

濁流中堅持聖潔

Alex不諱言那段日子遠離了上帝,但上帝的恩手 從沒離開他,保護他遠離部分同行烏煙瘴氣的生活。

筆者常聽說「做廚易學壞」,好奇問 Alex 行內是否

58

法國餐廳的老員工。

真的如此品流複雜,他直言由於工作時間關係,有部 分同行會染上陋習。「通常中廚有大約兩小時『落場』 時間,無事可做但又難以離開工作場所,便與同事賭 博解悶;雖然西廚沒有『落場』,但接連開工八九個 小時,工作節奏又快,壓力很大,加上西方文化較接 受喝酒和吸大麻,於是有些人下班後以酗酒和吸毒減 壓。他們沒有信仰也沒有盼望,每天日以繼夜只有上 班賺錢、下班喝酒。」他慨嘆說。

當一個對上帝敬虔、謹遵主話的基督徒一頭栽進 濁流之中,就算沒有行差踏錯,也會感到痛苦。Alex 曾在一間員工生活沉淪不已的高級酒店工作,即使這 間酒店的質素在全球享負盛譽,他只苦撐了八個月便 辭職離開。「因為酒店位置偏遠,設有員工宿舍,而 願意加入的人大多是廿多歲還未建立家室的年輕人, 於是以毒、性、酒來充塞高壓卻又苦悶的工作生活。 我新人報到第二天,已經有人向我暗示可以找他要毒 品和性服務!」

耶穌勉勵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 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 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 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 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4-16節)一點燈 光已有足夠的力量劃破黑暗。Alex靠上帝的力量抵擋 衝擊,他的好行為竟然喚起其他隱藏在這沉淪之地裏 的基督徒。

「有位同事約我行山,她問我是不是基督徒,原 來她看到我作謝飯禱告。」於是兩人開始了員工基督 徒團契,邀請未認識耶穌的同事聚會,更在市內找到 教會牧師作牧養支援,直至Alex轉工時已有十位八位 肢體出席團契。他坦言不知道該團契是否仍有運作, 但在他參與的短短幾個月,已見證了耶穌觸動人心的 力量。他感恩地分享說:「有一位同事常常喝醉,而 且醉後會借機偷竊。後來他加入團契,在他辭職離開 時竟然把偷來的刀還給我,更跟我道歉。我看到上帝 在他的生命工作,使他的性格有少許改變。」

大學畢業時與家人合照。 拍攝電視節目。

上帝帶領Alex到老人社區工作,叫他始料不及。

碰壁後 歷恩典

人生路上難關處處,有時候難關是來自外界, 卻也會出於自 己。Alex 承認自己是「轉工王」,本 着迎接挑戰的心態甚麼工作都放膽一試,但很少求 問上帝的心 意。Alex 曾經主持電視飲食節目,有一 定的知名度,遂膽粗粗在 2011 年開餐廳做老闆,連 太太也全職幫忙,可是生意一直不理想,只經營三 年便蝕本收場。「當年仍年輕,抱着雄心壯志創業, 卻看不到自己做廚幾年只懂得烹調,不知道怎樣經 營生意。」為保住餐廳運作,只好不斷用資金支持, 令家庭經濟陷入拮据,兩夫婦只好不斷接散工賺 錢,連臨時演員也「照殺」;但再窮也好,他們堅 守信仰不從事非法勾當,曾有人要 Alex以 餐廳名義 幫黑錢「洗白」,他直截了當拒絕。

「我常常聽到宣教士分享說,他們在窮到三餐不 繼的時候就突然收到上帝賜下的金錢。以前我覺得 不可能,但當我親自經歷的時候,便深信上帝一定 使跟從祂的人一無所缺。」有一天兩夫婦為交不出

房子供款而惆悵之際,兩人各自收到一張幾千元的 支票,原來那是早前拍攝廣告的薪酬,但金額卻比 其他臨時演員高出許 多。Alex解釋道:「 廣告中有 一幕用上很多臨時演員來製造人山人海的場面,我 和太太剛好站在主角正後面,廣告播出後出現了我 們樣貌,於是收到肖像費。這筆錢來得非常及時! 我們還未向上帝祈求,祂就回應我們的需要。」

Alex 的餐廳在 2014 年結業後,輾轉間轉職到酒 店作行政總廚,後來又被邀請參與其他大型項目, 以為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誰知這些項目突因政治 因素而告吹,後來連廚師的收入也因業界大罷工而 歸零。「我初時懷疑上帝,後來反思我一直沒有為 事業的鋪排求問上帝,只憑自己心意作決定。原來 問題不在上帝,而是在我!」他痛定思痛後終於放 手由上帝全權帶領事業的路向,上帝竟然將 Alex帶 往老人住宅及長期護理社區服務,使他出奇不已。

「我幾乎甚麼工作都申請,求上帝為我挑選。 最後上帝指引我,入職於一所大型老人院!老實說

60

我曾有掙扎做這份工作,只為守承諾而順服上帝的 安排。誰料不久便爆發疫情,所有酒店、餐廳都關 閉,飲食業有數之不盡的人失業,我卻仍能上班, 因為老人院不能停業,院友還需要 吃!」Alex到這 刻仍為上帝的奇妙引領而驚訝。「人的驕傲使我們 行自己認為正確的路,但其實唯有上帝帶領的路才 最正確。」Alex 已做了這份工作四年,暫時是他 停留最長時間的崗位。

現在Alex 每逢星期六日休息,不但可重拾健 康的教會生活,還有時間為機構和教會炮製色香 味全的菜餚,中信的籌款晚宴、教會的300人大 愛筵,他不但主領一切,更落手落腳炮製。「感 謝主,祂的安排果然最善最美,讓我有時間和機 會服侍祂!」

在《詩篇》116篇12節,詩人問道:「我拿 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Alex的廚 藝便是他回報上帝最馨香的祭。

Alex以廚藝服事,為教會和機構炮製筵席。

萬人見證

Text.李容珍 Photo.受訪者提供 & 互聯網 Art.LI

把1人、10人的小教會帶起來! 韓宣教士康用一白血病被上帝醫治

上帝呼召來台宣教

「我的負擔是去到沒有人願意去的地方,或是偶像崇拜的地方!」說着一口流利的

中 文,2018 年才剛把僅剩一人的帛琉華人教會帶起來的韓國宣教士康用一牧師, 因着台中幸福教會半年沒有牧者,會友僅剩10人,在上帝的印證下,2020年和師 母決定來台服侍。這是他們第二次來台灣,如今教會穩定成長,康牧師要用上帝 的話來建造教會、培養門徒,帶領弟兄姊妹出去傳福音。

62

康用一牧師說,雖然幸福教會規模不大,但是 他積極培訓弟兄姊妹,今年目標是傳揚福音、培養門 徒。教會有長青小組、禱告會、品格營,還開設了書 法課和查經班。過年後,他開辦的查經班,有30人報 名參加,教會預定3月底動員所有弟兄姊妹出去發單 張傳福音。

初中罹患白血病 被上帝醫治

「小時候罹患白血病,是上帝醫治了我,也用上 帝的話呼召我離開韓國當宣教士。」談到自己踏上宣 教的旅程,康牧師表示,他的母親生長在韓國密陽大

富人家,又是傳統儒教家庭;自從母親接 觸基督信仰被家人趕出來後,在南北韓 戰爭時遇到從北韓逃到南韓的父親,他 們兩人結婚後生活極為貧困。

康牧師是家裏九個孩子中最小的, 初中二年級時罹患白血病,醫師束手無 策,甚至告訴父母說,孩子想吃甚麼就 讓他吃。他想在臨死前吃一根香蕉, 當時香蕉非常昂貴,母親為滿足他的心 願,買了一根香蕉,兩人各吃一半。

母親只能迫切禱告,帶着他辦休 學,來到京畿道的禱告山。經過一個 月,他的身體毫無起色,母親卻不得不 回去照顧一家大小,留下他獨自一人, 以及一位盲人,一起住在搭的帳棚裏。 在半個月期間,康牧師一直讀《聖 經》,翻到《瑪拉基書》4章2節:「但 向你們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義的日頭出 現,其光線有醫治之能。你們必出來跳 躍如圈裏的肥犢。」他抓住上帝的應許禱 告,沒想到原本泛黑的胸口逐漸恢復血 色,原來診斷他罹患白血病的醫院,經過檢查後告訴 他已經痊癒,他相信是上帝醫治了他。

上帝用祂的話 呼召他出去宣教

當時上帝也用《以賽亞書》49章6節「⋯⋯我 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 極」給他宣教的異象。他知道自己以後會成為宣教 士,不會留在韓國,也預備時候到了,就到國外傳揚 福音。

1997年,康牧師30歲的時候,帶着火熱的心, 第一次帶着妻子和2歲、4歲的兒子來台灣宣教五年。

然而,這段時間卻是他們經歷曠野的艱困時期。原本 韓國允諾全力支持他們的教會,就在他們買好機票要 來台灣時,突然決定要建堂,無法再支持他們。

第一次來台 經歷曠野生活

康牧師形容當時他們在台灣過着像乞丐般的生 活,非常辛苦。他說,在台中北屯貴格會配搭服侍, 由於經費拮据,他就近選擇中台神學院修課,還可以 讓他聽課學中文。他說,為了能講流利的中文,他向 上帝禱告:「若是可以,是否能讓我用中文作夢!」 有一天,他果真在夢中,夢到用中文接電話,他立刻 醒了過來,從此開始聽懂別人用中文講的話。

有一位弟兄經營餐廳,每天免費供應他們三 餐。別人也送給他一台老舊的二手摩托車,後座載 着師母,兩個兒子站在前面腳踏處,車子走走停 停。當時,他們穿的衣服、用的棉被,很多是別人 送的。曾經有人提供舊屋讓他們住,雖然房子的天

花板掉下來,牆壁也漏水發霉,不過那是上帝藉着 愛心肢體供應他們需要的印證,使他們感受到上帝 是他們的避風港。

小兒子腦出血被上帝醫治

不料,他的小兒子,有一次從樓梯上滾下來撞 到柱子,結果腦出血,視力大大受損,他趕緊送到醫 院。醫師原來說要開刀,他們不知如何是好,便禱告 求主幫助。後來醫師診斷評估,如果腦部開刀有50% 存活率,但即使存活,也有50%成為植物人的可能 性,也就是兒子只有四分之一的存活機會。後來他們 決定不開刀,用藥物治療,孩子也逐漸好 轉。2002 年,他們應母會邀請,準備回韓國服侍,原本要求醫 師多開半年的藥,沒想到醫師說孩子已經痊癒,不用 拿藥了。

回到韓國後,剛適應台灣環境,還會講中文的兩 個兒子,因不太會講韓語,在學期間嚴重被霸凌。後

64

來他們決定在家教育,幾年間,孩子把國小、初中和 高中的課程讀完,小兒子考進中國的大學。

師母和大兒子為了陪同小兒子讀書,一起去中國 學語言,沒想到小兒子在學校被霸凌得比在韓國更嚴 重,甚至一度被打到肺部積血且一度失明,後來經過 開刀才痊癒。在中國待了一年半後,舉家返回韓國, 這段期間小兒子認識上帝,並為自己過去埋怨上帝, 徹底向上帝悔改。

回韓國教書 關心中國留學生

後來,康用一牧師在韓國全州大學神學與敬拜系 教書,由於附近也有幾所大學,有數千名來自中國的 留學生,他能同理這些學生適應異國文化的困難,因 此陸續開拓了三間中國留學生教會,甚至接待留學生 到家裏吃飯,不斷為他們付出,也關心他們。過程中 讓學子們經歷華人文化,與華人相處也越來越自在。

後來康牧師辭去教職,先到帛琉華人教會牧會, 因為牧者罹癌回去韓國,會友僅剩一人,他進去牧會

一年後,教會興 起;2020 年在上帝的印證,也有教 會支持下,他們夫妻決定再度來台灣宣教。

這次來到台灣服侍,康牧師發現很多弟兄姊妹信 主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多年,但是聖經基礎薄弱, 遇到試探誘惑容易動搖。因此他在教會牧養、培育弟 兄姊妹。在周間參與及帶領服侍,有長青小組、開書 法課、禱告會、品格營和查經班,此外,還會去探訪 弟兄姊妹。

康牧師很感恩的是,原本在教會接受嬰兒洗禮, 長大後卻不去教會的一對未婚弟兄姊妹,願意回到教 會認識上帝並且受洗,上過半年的婚前輔導後結婚, 目前讀神學院。還有不少破裂的家庭,失和的夫妻重 修舊好;有些經歷困境的年輕人,藉着牧師的關心, 開始經歷上帝,願意委身給上帝。

牧師與會友關係像家人一樣

「我雖然是牧師,但會友把我視為自己的家人或 朋友,隨時拜訪他們,他們都非常歡迎!」目前兩個 兒子在韓國已經有自己的工作,康牧師和師母在台灣 過年期間,很多弟兄姊妹邀請他們吃團圓飯,以致他 們從除夕中午到晚上輪流到不同家庭探訪、用餐,非 常熱鬧。

康牧師說,他到會友家吃年夜飯,不是單純為了 吃飯,而是為了能夠與他們像親友一樣相處,可以自 由敞開地聆聽他們的心聲,分享來到教會的收穫,或 是上帝帶領他們的恩典。他說,韓國的會友非常尊重 牧師,比較難像朋友或家人一樣。因此,能聽台灣會 友的分享,讓他很感恩。

「沒有牧者、偶像崇拜嚴重的地方,就是我服侍 的負擔。」他說,台中大安區(前身為大安鄉,是個 濱海漁村和農村)僅有一間教會,有很長一段時間 沒有牧者,原本去年10月有一宣教士到那間教會服 侍,最近因故離開台灣,現在又沒有牧者,這也成為 他未來的負擔。

他回想1997 年第一次來台灣時,那種愛台灣的 心,如同心中的一把火,但是因為他還在學習中文, 對台灣文化的了解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有限。第二次來 台灣,他已經可以用中文和弟兄姊妹們溝通,自由地 和他們分享《聖經》,對台灣文化也比較熟悉,也可 以將自己的感動說出來,這也是上帝的恩典。

康牧師說,第一次來台灣,讓他經歷了曠野旅 程;這次在台灣,讓他經歷苦盡甘來的恩典。最近中 台神學院邀請他,針對剛到台灣的宣教士開設語言 班,幫助他們先打好語言基礎,再來做上帝的工作。

感謝主,上帝也使用他的經歷開課分享,希望能幫助 更多初來台灣的宣教士。

(轉載自4624期《基督教論壇報》, 官網連結:https://ct.org.tw/html/news/)

66

讀者來稿

避而不談的 Avoided Parts

In Part 1 of "Avoided Parts of God," we discussed why certain aspects of the Bible are often avoided. In Part 2, we explored the tendency to shy away from discussing God's teachings and punishments. Now, let's explore another avoided topic:glorifying God through suffering.

在〈避而不談的聖經信息1〉,我們討 論了人們經常避談《聖經》中某些部 分,在第2部分,我們強調了回避討論 上帝的教訓和懲罰。現在,讓我們探 索另一個常被回避的部分:通過苦難 來榮耀上帝。

Let's examin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glory without covering everything. Glory can be expressed through beauty, talent, intelligence, and more. It often requires others to perceive and appreciate. Imagine Olympic champions achieving greatness without an audience to witness and share in their triumphs. Their glory would be diminished.

Avoiding“glorifying God through suffering”has two consequences: neglecting our responsibilities and missing valuable lessons for navigating lif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honor God. We often worry that people won't follow what we say. But we must remember to faithfully carry out God's will with love and in a way others can understand. Let's remain loyal to God, and embrace His work. Avoiding difficult topics may come

讓我們先來探討某一部分榮耀的特質。 榮耀可以透過美麗、才能和卓越的智慧來表 現,通常需要他人來感知和欣賞,才真正有 意義。想像一下奧運冠軍沒有觀眾分享他們 偉大的成就,這樣他們的榮耀將會減弱。

讓我們探索《聖經》中另一個被回避 的部分:以苦難來榮耀。這種回避可能會帶 來兩個重要的後果:首先,未能正確履行我 們的責任;其次,錯過了處理人生困難和無 數榮耀上帝的機會。我們常聽到這樣的回 應:「人們不會聽我們的。」然而,我們忘 記了一個規則,就是以愛心、以人容易吸收 和理解的方式去做上帝的事情。我們應忠於

68

聖經信息(三)

of God Part 3

上帝,謙卑地履行祂的工作。避免討論困難的 話題可能源於一顆善良的心,防止人們討厭上 帝,但最可能的是怕人們討厭自己。

苦難常被視為一個謎。透過《聖經》, 特別是《約伯記》,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苦 難背後可能的原因。

約伯的故事中,約伯的朋友認為約伯的 苦難是罪的結果,試圖說服他悔改。請不要認 為他們愚蠢;因為這是《聖經》的教導。他 們不知上帝要約伯展示他的忠誠。

耶穌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他經歷 了極大的苦難,包括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和受 苦。然而,這些苦難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的罪 過,而是為了救贖人類的罪。耶穌的死和復活 被視為上帝的榮耀,因為這是祂的愛、拯救和 順服天父的終極體現。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苦難並不一定是為 了懲罰或譴責我們的罪,而是可以彰顯上帝榮 耀的機會。我們需要以信心和堅忍態度面對苦 難,相信上帝在其中有祂的計劃和目的。

from a well-meaning desire to protect people's perception of God or from our fear of personal rejection. This fear often stems from our own concerns.

We can easily consider suffering a mystery, but thanks to God, after the book of Job and many examples in the Bible, we can see that suffering could be a mystery but also have clearer possible reasons

In the Book of Job, different responses emerge regarding the idea of bringing glory to God through suffering. Job's friends believe his suffering results from his sins and urge him to repent. They hold these beliefs because of what God revealed in the Bible. However, they fail to grasp that God is doing something new by allowing Job to be tested by Satan, proving his loyalty without personal gain. Job, while asserting his innocence and stating that his suffering is not a consequence of wrongdoing, still questions why his life seems to contradict God's character and promises.

Jesus suffered greatly on Earth, enduring crucifixion, pain, and death. Yet, His suffering was not for His own sins but for humanity's redemption. His death and resurrection manifest God's glory, revealing His love, salvation, and obedience to the Father.

These examples show that suffering isn't always a punishment for our sins but can display God's glory. It requires total loyalty to God.

Discussing bringing glory to God through suffering may seem uncomfortable, but it prompts us to seek opportunities for glorifying God amidst challenges. This doesn't mean actively pursuing suffering or avoiding comfort, but rather finding God's guidance and meaning in our difficulties.

To understand the Bible without prejudice, these points may help:

God is loving and kind.

We are created to be humble servants and loving children of God.

God establishes commitments with us, expecting our obedience and providing blessing.

Our purpose is to glorify God.

God, as the creator and ruler of the universe, has the authority to modify circumstances and interpret agreements.

In Job's story, God allowed Job to face immense difficulty to demonstrate his loyalty and bring glory to God. Job's faithful response showcased that even in suffering, we can still love and glorify God. If Job had known the positive outcome of his suffering, he would have been grateful because he genuinely prioritized God above all else.

Let's examine Jesus. His words and actions were always directed towards His heavenly Father, faithfully following His will. While it's true that Jesus came to save us out of His great love, His highest priority was to obey His Father's orders. Jesus consistently emphasized that He was carrying out the will of the one who sent Him.

要無偏見和以開放心態理解《聖經》所 有信息。以下是一些要點:

一)上帝是慈愛和善良。

二)上帝創造我們成為祂謙卑的僕人和 慈愛的子女。

三)祂與我們立約,我們要作順服和善 良的子女,祂會賜福我們。

四)我們必需記着,上帝仍然是創造 者和統治者,祂有權力修改、添加和解釋祂 所設定的任何協議。在約伯的案例中,上帝 的愛和關懷保持一致,但祂引入了一個新層 次,要約伯證明他的忠誠來榮耀上帝。約伯 在巨大困難中的忠誠使上帝得到榮耀,並要 撒旦無言以對。這表明,上帝是如此偉大, 即使一個人似乎從祂得不到任何好處,他們 仍然可以愛祂,因為天父值得終極的敬愛, 這正是祂的榮耀。如果約伯知道通過他的苦 難榮耀了上帝的美好結果,他會感謝上帝把 他置於那種情況中,因為約伯真正把上帝放 在首位。

此外耶穌言行都是依從天父的指引, 祂的目的是出於無比的愛而來拯救我們。然 而,有時人們忽略了耶穌最重要的使命是遵 從天父的旨意。耶穌始終強調祂的行動是依 照派遣祂的天父的旨意。

70

《聖經》提供了一個清楚例證,就是當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他表達了避免即 將到來的苦難的願望,然而最終還是順從了 天父的決定。在約伯和耶穌的例子中,他們 對上帝的忠誠,使天父得到榮耀。

在新約中,有一個關於一個瞎眼的人的 故事,門徒們質疑他的疾病是由於他自己還是 他父母的錯。耶穌糾正了他們,說這人瞎眼是 為了榮耀上帝。這故事再一次展示了苦難並 不是因為他自己的罪,而是為了榮耀神。這需 要我們保持耐心、信仰和堅定。有時別無選擇 地,只能勇敢地握着上帝的手面對它。這可能 是人類最大的成就——榮耀上帝。

雖然一開始看起來觀察人們為了榮耀而 受苦可能困難甚至殘酷,但重要的是記着, 上帝的計劃和目的超出我們的理解。它們超 越我們的理解,真是令人敬畏。這是最常見 的方法來處理這話題。如果我們願意從不同 角度去探索,我們可能會對上帝的心意,以 及其他人可能的感受有更深入理解。在〈避 而不談的聖經信息4〉中,我們將嘗試探索 這種另類觀點。我必需提醒你,可能會有一 些難以接受的觀點。

The Bible illustrates this when Jesus prayed in the Garden of Gethsemane. He expressed His desire to avoid the impending suffering but ultimately submitted to His Father's decision. Both Job and Jesus demonstrate unwavering loyalty to God, bringing Him the glory He deserves.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re is a story about a blind man whom the disciples questioned regarding his condition, wondering if it was a result of his own wrongdoing or his parents' mistakes. Jesus corrected them, saying that the man was blind because God could use it to glorify Himself. This story once again demonstrates that the man's suffering was not a consequence of his own sins. In order to bring glory to God, we may face hardships and tests. It requires us to maintain patience, faith, and steadfastness. Sometimes, there are no other options but to hold hands with God to courageously confront them. However, this path leads to the ultimate achievement for humanity—to glorify God.

While it may initially seem difficult and even harsh to witness people suffering for the sake of glory, it is crucial to remember that God's plans and purposes are beyond our comprehension. They exceed our understanding and are truly awe-inspiring. This is the most common way to approach the topic. However, if we are willing to explore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we may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what God desires and how others may feel. In "Avoided Parts of God part 4", we will attempt to explore this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However, I need to remind you that it will be tough to swallow.

畫中畫

Text & Illustration.Garyee

毛毛聊CinGaryee 是一人插畫品 牌,Garyee(嘉儀) 就是畫師的名字。主要用毛筆為創作媒體,多以聖經和 動物作主題,以新舊交融的方式創作一幅幅正能量作品。

https://www.facebook.com/momogaryee

72

喬宏太太小金子

怎麼會這樣?不明白, 只有感恩

自小在基督教學校學習,畢業後 在電台當播音員,被譽為天使的 聲音。喬太從不間斷身體力行堅 守傳福音的使命。

我是一個生活很不規律的人,不吃早餐,吃宵 夜,愛吃煎炸食物,特別是肥肉;不愛吃菜,不愛吃 水果,晚上兩三時才睡,好在早上鬧鐘鬧會醒。但高 齡、健康,三高都不高。怎麼會這樣?不明白,只有 感恩!

師母知道我的生活習慣,早上除了有查經、團 契,或帶我看醫生,不然從不會很早叫醒我。但是最 近一次,她七時多就打電話來把我吵醒了,並且告訴 我她在來我家的路上,就快到了。她有我家的鑰匙, 她會由前門進來,把我的社會安全卡放在廚房的小圓 桌上,叫我馬上起來收好。我當時睡得糊裏糊塗, 還沒睡醒,我在想:我的社會安全卡,這麼重要的東 西,怎麼會在她那裏,又為甚麼師母要那麼早交給 我?但這是一件大事,我趕緊穿好衣服下樓,真的師 母已經來過了,在廚房的小圓桌上放着我的卡,我馬

上把它收好。我想現在師母應該還在開車回家的路 上,計算着她該到家了,我用手機打了個電話,問她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她說她也不明白,只是最近她的 一張信用卡找不着了,到處翻都找不着。她是一個早 起的人,早上醒了,就繼續找,沒想到在她的一個儲 物櫃裏,竟找到我的社會安全卡。我的這麼重要的東 西,怎麼會在她家裏,她想不通。她怕弄丟了,趕緊 給我送過來。至於我的這張卡,怎麼會在她櫃裏,她 完全想不明白,我想來想去也想不通!在美國生活, 這張卡非常重要,我一定會好好地收在我家收文件的 櫃裏,不會收在她的櫃裏。若不管甚麼原因我需要這 張卡,找翻了天,我也只會在我家找,不會到師母家 的櫃裏找。現在竟在沒需要時,它在不可能的地方出 現了。怎麼會這樣?不明白,真的不明白,只有感 恩!上帝不誤事。阿們!

生活文化 — 喜樂婆婆恩典冊
74
Text.小金子 Photo.影音使團 Art.Andy.k
《天使心》電子版隨時.隨地.隨看
6280
6280
www.media.org.hk/magazine
2209
訂購熱線: 查詢電話:2209
查詢電郵:info@media.org.hk
320 訂閱一年 HK$

生活文化 — 家有一寶

Text.葉家寶 Photo.互聯網 Art.Kw

春來了,春天的腳步近 了!正所謂:不入園林,怎知

春色如許?原來姹紫嫣紅開 遍⋯⋯香港一年一度在維園的 花展又落幕了!真是繁花似 錦,花團錦簇,似水流年。去 年及今年的花展,我都有與創

世電視顧問楊仁愛牧師一起賞

又一個春天

葉家寶 創世電視榮譽顧問、 前亞洲電視執行董事。

花去,感受由人工堆砌的「天父花園」,也有不少 獨特的風光。去年看時,已接近花展的尾聲,有些花 兒已凋謝,今年我們早去,才真正感受到繁花燦爛,

不少拍客都在「打卡」,特別移植了在內地很流行 的打卡標語「我在銅鑼灣很想你」,既點出香港花 展的地區,同時令受眾感覺很溫暖,我倒喜歡「綠 野仙踪」展位的彩虹,就好像是上帝給世人的印記。

仁愛牧師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很敬重又靈命 興旺的牧師。因她的膝蓋一直不大靈光。今次,我推 着輪椅隨她遊走不同的展位,感受天父花園的每個美 景,煞是心曠神怡,雖然是有點堆 砌的藝術加工,但也不期然同聲讚 美「祢真偉大」!

3月22日的晚上,也就是我與 牧師遊園後的一天,在楊牧師精心 策劃的「乘著花兒的翅膀」福音盆 菜籌款晚會,為影音使團將 在4月20 日(六)下午3時30 分破天荒有福音 預工的節目《地球大神秘》,在翡翠

人生總是充滿驚濤駭浪,但上帝總在 保守看顧,只想盡心盡意事奉祂。

台播出,一年52集,作為製 作及播放的經費。

是夜,由中國國際書畫 家收藏家協會榮譽會長李嘉 隆老師,率領包括楊牧師及 其他15位畫家聯袂即席潑墨 揮毫,完成《香江荷韻》的 集體創作國畫,意義非凡, 結果由一位太太的一對兒女用紅包錢及一位出差坐高 鐵趕到的女士聯合以三萬元拍賣成交,但都不拿作 品,交回李老師,李老師亦將此畫交予影音使團,未 來可繼續巡迴拍賣,饒有意義。

當天下午,亦是國際傑人會大灣區會的成立慶 典,創會會長傅鎂瀅女士率眾贊助支持我們這次播放 外,日後更每季捐錢予「天恩1號食堂」的派飯予有 需要的長者用,真是「施比受更有福」!

楊仁愛牧師先知性畫作已完成二百多幀,每幅畫

都充滿靈性,仔細看必有所領悟,而 且她兩度為影音使團「創世電視」籌 款,成績及果效都不錯,她緊跟上帝 腳蹤,樂傳福音,凡事親力親為,大 聲唱詩歌,齊阿們,真是我及很多信 徒的榜樣!

我會每天默默祈禱,祝福她領 受更多上帝的豐盛的恩典。

76

Tai O stories:

大澳感恩 見證故事

吳桂行傳道 影音使團福音事工總監

I love Tai O!我在大澳渡過了十分愉快的童年。

一)謝謝母親安排我入讀太平街家旁的幼稚園,

也謝謝黎牧師和黎師母從小教導我讀《聖經》,引領 認識主耶穌。他們的獨子黎頌恩乃同班同學。三人已 安返天家。天家見!

二)加拿大回港姊妹邀請我和福音拍檔向其年 邁母親傳福音。感恩伯母信主。原來她們認識我就讀 大澳永助小學之老師,而且乃親戚。

三)有一次,愉景灣姊妹邀我去醫院探訪,我 完全不認識這位病友,連姓名也沒問。入房前,我內 心突然告之:「房內病友乃大澳人!」我進房第一句 說話:「Auntie,你係大澳人?」她傻了,回應說: 「你點知呀?」當天,我引領了她信主。後來得知她 是我小學同學的姐姐,我大嫂的親戚。

四)大澳永助小學的校工 Auntie 和我媽媽乃街 坊好友。幾十年沒見面,近日其兒子及新抱由加拿大 回港,我和福音拍檔引領他們祈禱決志信主。

五)近日弟兄邀請我和福音拍檔為其信主母親主 持安息禮拜,她母親原來是我在大澳死黨的 Auntie。

他母親養雞鵝、賣雞蛋。大家街坊,父母認識她。我 父親除了賣魚蛋,也賣燒鴨,有否跟她買鴨去燒,無 法考究。

六)很多年前,兒子出世,我們希望他有好環 境居住,因而搬去愉景灣居住。我負責出租原居物 業,有兩位年輕女孩來租住,她們表示剛由加拿大 回港定居。我第一句問:「你喺咪東記個女?」她傻 了,驚訝我連她名字都未知,怎會知她是東記個女? 東記乃大澳著名茶餐廳,最開心我大哥每次回大澳, 請我們去東記嘆茶,我最喜歡忌廉溝鮮奶,因家貧, 幾兄弟幾枝飲管同飲一杯,一件西餅也要分成多件共 享,但超開心。

七)幾十年前去巴黎講道,第一間教會接待我 的人原來是大澳大三元酒樓的太子女,之後成為女牧 師。她曾急 WhatsApp 叫我向其在香港丈夫的死黨傳 福音。他一直昏迷,我去時醒過來,清楚信主。前 往醫院途中,超大雨,我立即奉主耶穌之名止雨。 Amazing!雨立即變為極微雨。後來福音拍檔的巴黎 教會會友和我一起去梅窩家訪其已信主母親(大三元 老闆娘)。我父母提供沙河粉給大三元,因此父母認 識大三元老闆及老闆娘。

生活文化 — 行哥行傳 Text.吳桂行傳道 Art.Li

生活文化 — 男心女意

Text.何志滌、羅乃萱 Art.Li

「公公」: 感恩的身份 公公

時間過得真快,回想女兒出生的那一天,女兒的 樣子仍然歷歷在目,沒想到女兒已經成為三子之母。

自從當上了「公公」,心中有一種莫名的喜悅,特別 看到孫子一天一天地成長,就算要幫忙一下,只要聽 到一聲「公公」,所有的累意可以完全消失。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公公」,很明顯我 也一定不會太年輕。只是感恩的是,女兒開始當上母 親也是我退下主任牧師的第一年。當然我退下這崗位 並不是可以很空閑,我也是「退而不休」的人;只 是在我剛退任後開始當上「公公」,有三個原因可以 值得向上帝感恩:

一)時間的安排: 當我從教會主任牧師的崗位 退下,承擔了同福聖經學院院長一職。雖然很多人認 為我「退而不休」,甚至比以前更忙;對我來說, 因為少了行政,時間上相對減少了很多,加上比較有 彈性,安排時間照顧孫子比較容易。

二)心態的改變: 當我從「父親」的角色升級 為「公公」,對中國人來說是福氣,對基督徒來說 也是上帝的恩典。不過,要轉變角色的同時,也要改 變心態,因為孫子並不是兒子,在教養上的責任已經 不是「公公」。不能否定,不同年代可能在教養兒 女的方法上會有所改變,為了減少在教養方法上的磨 擦,寧可改變心態。不要把自己教養的方法套在教養 孫子身上。

何志滌牧師

畢業於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後在 安省神學研究院(Ontario Theological Seminary)獲 道學碩士學位。他與妻子羅乃萱蒙召往台灣宣教,四 年後回港服侍教會,曾任播道神學院和中華神學院特 約講師。現任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

三)信仰的傳承: 我相信每一個基督徒家庭 都渴望能把信仰傳給下一代。只是在教會事奉數十 年,看到能傳承信仰的家庭也不是百分之百。當 然,我相信每一對有基督信仰的父母都想傳承信 仰,也會帶兒女回教會。我感恩的是女兒和女婿都 是基督徒,他們夫妻倆每個晚上都會跟孫子分享 聖經故事。最感恩的是,當大孫子只有3歲左右, 有一天,他媽媽對他說:「公公來了,你去叫公公 跟你講聖經故事。」當時我心中已經決定跟他講約 拿的故事,絕對沒有想到,他自己翻兒童聖經到最 後的部分說:「公公,跟我講耶穌釘十字架。」我 真的目瞪口呆,看着孫子說:「好啊!」就跟他分 享,最感動是我看到他的眼睛載有淚光,我的心 非常感動。更沒有想到,2023年8月,當時是4歲 半,他跟爸爸說要受浸。他爸爸也很民主,就為他 申請,教會的主任牧師也願意接見他,牧師問他為 何要受浸,他回答說,因為耶穌很愛他,特別當他 因感染甲型感冒,在醫院住了四天,感受到耶穌與 他同在,讓他一點都不懼怕。牧師認定他真的信耶 穌,兩個月後他受浸了。真的非常感恩是信仰傳到 第三代。

我牧會數十年,常聽到很多夫妻說不想生兒 育女,因為感到這個世界實在太多問題,我並不否 定,只是上帝創造世界時已經鼓勵要生養眾多。當 然我不會要求生多少,只是不要因為擔心而不願意 「生」下一代。上帝讓我成為「公公」,我可以肯 定是「感恩的身份」。

78

婆婆

這天打開電視,無意中看見一位患癌的健身教 練,向觀眾訴說他患癌的經歷。

「經過化療後,經常輾轉難眠。那天,睡了一個 好覺,醒來,我會為此感恩,更會為此流淚。」

對常人來說,好眠是正常不過的事,為甚麼要 感恩?但對一個癌症病患而言,卻是得來不易。人就 是這樣,擁有時覺得理所當然,直等到失去,才會珍 惜。

我是個易感的人。不知怎的,見到他在鏡頭前流 淚,我的眼眶也滿是淚水。活到今天,我又何嘗不是 該感恩呢?

因為,我一出生就是一個「七星女」,一個早 產兒。在媽媽口中,出生後因為體弱多病,住了一個 月醫院的氧氣箱。

「你知道嗎?那時候很害怕你養不大。所以你一 出生,我就聽了修女的話,將你獻給天主,讓你接受 嬰兒洗禮。」

體弱,養不大,是媽媽常掛在嘴邊的話。而兒時 的確底子差,一患上咳嗽,可以咳過一年半載,沒完 沒了。所以當我結婚後,媽媽常說:「你體弱,就算 要生小孩,也要小心啊!」

結果那年,女兒出生,她是最開心的一個。因為 她眼中養不大的早產女兒,居然誕下一個白白胖胖七 磅多重的女娃。

除了感恩, 還是感恩

女兒4歲那年,很想嘗試生第二胎。卻遭逢媽媽 中風過世,一方面為了照顧年邁的老父,一方面生怕 再生一胎身子是否撐得住,就止住了「再生一個」 的念頭。記得女兒年幼時,常常懇求:「媽媽,可不 可以生一個弟弟或妹妹給我?」

「抱歉啊!媽媽身子不好,不會再生的了!」嘴 巴這樣說,心中是充滿歉意的。

沒想到,女兒結婚。生了大孫,我已歡天喜地。 再生第二個乖孫,更加是喜上加喜。更沒想到的是, 還有第三個。

這天到女兒家,看着她抱着第三個乖孫,大乖孫 跟二乖孫繞在我身邊「婆婆婆婆」地喊過不停。不 知怎的,眼眶就滿了感恩的淚。

有誰想到,一個早產兒,可以誕下一個健康快樂 的女兒。女兒,又誕下三個活潑好動的乖孫。第三個 乖孫取名「靖」,時至今日,人如其名,生性安靜, 吃飽就睡,睡醒就拉,很容易「湊」。

主啊,感謝你對我們一家的厚恩。現在每天起 來,都學習以感恩為祭,作為一天的開始,便發覺人 生的路越走越喜樂,也越走越闊。

羅乃萱 作家、婦女及家庭工作者。自小夢想當作家,最後夢 境成真,卻在人生中途再起飛,進入服侍婦女及家庭 的遼闊天地,看見上主有愛,人間有情,家庭復合, 正享受這個生命的新境界。

上期講到,我們可以歸納得出了一條公式:背 景+人生態度=選擇。原本今期想做結案陳詞,不過 某日看着一位囚友活動時的表現,我又有了一些新領 悟,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困難障礙 (四) 選擇

當天囚友正在玩康樂棋,起初,囚友表現穩 定,所以贏了很多盤。但到了中段時間,或許他有 點「飄」,驕傲和輕看對手,漸漸給對手有機可乘, 多盤過去,對手不僅收復失地,追平盤數,甚至反 勝囚友,成功逆襲,把囚友打得落花流水。囚友因 為反輸了多盤,已顯得沉不住氣,打棋時已顯得亂 了章法。有機會的又把握不到,沒有機會的又行險 亂博一通,最後不單追不到失地,反而輸得更多。 棋局散了後,我看到囚友垂頭喪氣地走開,大概他 那晚都睡得不好吧。

果然,第二天看到囚友時,便看到他一雙熊貓 眼。他告訴我整晚都深深不忿,腦中縈繞着昨天輸棋 的情況,決定今天要再接再厲。開始沒多久,他已經 大輸特輸了。而在輸的時候,他依然不肯防守,而且 也如早一晚一樣,繼續行險求僥倖,一來二去,結果 囚友再輸一天,不單追不回早一晚的頹勢,在那一天 再輸更多。作為朋友,真替他惋惜。

這位囚友我已經認識很久了,與他深交是從一起 參加一個由心理組心理專家舉辦的課程中認識的。課 程有一部分是要我們從認識自己開始,尋找各人的犯 罪原因,藉此防止又再重犯、重蹈覆轍。這位囚友分 享自己的故事,他是一個很貪玩的人,因為覺得不能 悶,所以一定要尋開心。賭錢是他尋開心、刺激的途 徑,而且為求刺激,往往會越賭越大。據他所講,他 賭錢都是輸多贏少,就算可以贏錢,一般都守不到最 後,大部分時間都是輸錢收場。輸錢的最大原因,就 是喜歡行險,博一博看看可不可以一鋪翻身。在多數 的情況下,他都不是一鋪翻身,而是一鋪清袋的。

生活文化 — 鐵窗筆語 Text.衛以信 Art.KW 80

尋開心、找刺激亦導致他不務正業。他有過正 職,亦有過自己的生意,開始時都是頗順利的,有成 績的。但由於他要尋開心、找刺激,有時會虧空了自 己舖頭的資金。一來二去,窟窿越來越大,以前賺到 的都賠上還不夠,賭錢又贏不回,補不上資金之下, 最後唯有從事非法活動,或許一兩次可以瞞天過海, 但始終都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據他所講,他就是因為一次失手,最後要家人洗 錢為他擺平事件。他覺得自己很失敗,決定重新再來 過,於是遠走他鄉,到新的地方重新開始。然而命運 或許作弄人,他在新地方所過的新生活,其實與在家 鄉中過的生活並沒有兩樣。起初自己可以創業,賺到 些錢,但他不能悶、要尋刺激的性格,又驅使他參與 賭博,贏了又輸,輸了又輸更多,虧空生意資金,資 金鏈斷裂,又要行險賭更大,輸更多,又再參與非法 活動。不難想像,囚友再一次敗走,為逃避債務,他 這一次來到了香港。

到了香港後,由於他是II( Illegal Immigrant,即 非法入境人士),不可能找到正行工作,所以一開始 便從事非法活動。而他悶不得、要尋刺激的性格,又 再驅使他參與賭博。因為非法活動所得的報酬來得容 易,導致他變本加厲,越賭越大。為了填補負債,唯 有做越來越危險的勾當,最後在一次攀爬外牆入屋行 劫的過程中失手,從七樓高的外牆墮下,嚴重重傷, 及後被捕,鋃鐺入獄。

從這位囚友的故事,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犯罪 漩渦。他在這個漩渦中不斷重複、循環,最後在漩渦 中心沉淪,不能自拔。是甚麼驅使這位囚友,一圈又 一圈地在漩渦中循環往復,然後沉淪其中呢? 在囚友的分享中,可以看到他的性格鮮明。他不 可以悶,要追求刺激的性格尤其突出,可以說是貫穿 了他整個人生故事(上半集)。為了追求刺激,他 參與賭博活動;因欠賭債,他犯法,敗走他鄉;他重

新做人,追求刺激、賭博、欠賭債、犯法,再敗走他 鄉。可以說,有今日的結局,他悶不得、求刺激的性 格有一定的「功勞」。

其次是他不能守的性格,這可能亦是緣於他悶不 得的性格所致。在他故事中看到,他有一定際遇,曾 經在家鄉、在異鄉都成功過、賺到過,但他不能守到 最後。他的人生並不是只有逆境,曾經也有過順境, 只不過不能好好把握,從他打康樂棋的過程中可見一 斑。他有贏過,但不能守到最尾。這反映了他愛行險 的性格,贏,他想贏更多;輸,反正都輸了,行險再 博一個翻身的機會吧。如果一次半次行險,諸葛亮亦 設過空城計。然而,他是喜歡行險,就始終有一天 「將軍難免陣中亡」了。

然而,他的故事,打康樂棋的小片段,卻對我有 一個很大的啟發。他的人生,正好應驗了一句老話: 「性格決定際遇。」無需要太過考究他的人生態度, 他這麼鮮明的性格,已經足夠影響他對人生一些大事 情上的選擇了。悶不得讓他選擇賭博,喜歡行險讓他 選擇犯法。如果性格真的決定人生,假若這位囚友不 能改善他性格上的缺點,他的人生便有點坎坷了。贏 不得,輸更不得,若他甘於平淡還好,可惜他悶不 得,要追求刺激,那他的人生便可以預期了。

透過這位囚友的故事,公式便多了一個選項: 背景+人生態度+性格=選擇

作者簡介

衛以信是一名在囚人士,現於赤柱監獄服刑。年 少時犯下大錯,長年被囚在鐵窗之後,上帝卻 釋放了他的心靈。他立志奉獻一生事奉上帝, 《天使心》是他以文字事奉的一隅之地。

如讀者想與衛以信聯絡,可電郵至: wilsontsang0301@gmail.com

生活文化 — 大夫在線

Text.林家揚醫師 Photo.互聯網 Art.Li

o Art

看《聖經》 識飲食(四)

大衛又求問上帝。上帝說:「不要從他們後 頭追上去,要繞道離開他們,從桑樹林對面攻打 他們⋯⋯」(《歷代志上》14章14節)

《聖經》中提到的「桑樹」有兩種, 分別是白桑( Mulberry )和西克莫無花果樹 (Sycamore)。這裏的桑林指的手就是白桑樹 林。

大衛與非利士人打仗,處處求問上帝。他 不因為一次勝利而驕傲,總聽候上帝吩咐他如何 做,才採取行動,最終大獲全勝。

其實,「桑樹」不但是個記號,提醒我們不 斷倚靠上帝,相信上帝的同在、引導、保守,也 是一個養生好食材!

整棵桑樹都有用!

桑樹的葉、莖、根、果都有食用及藥用價 值。這次向大家介紹一下桑葉和桑枝。

林家揚博士

香港註冊中醫師、中國國家執業醫師、廣 州中醫藥大學客座副教授。林醫師近年致力推 動香港中醫藥通識教育發展,提倡中醫是一種 生活態度,並主編《九型體格》、《正養防流 感》、《防病要略》、《中醫有營》、《寒涼 平溫熱 比例食療法》、《點求診?》、《潮養 廚樂》、《點佗B》等十多本養生著作。 師、廣 致力推 是一種 養防流 《 寒涼 《 潮養

Mulberry Leaf

桑樹的葉子,鮮者可當野菜或泡茶食用,或煮水 外用,治療脫髮、皮膚疾患、腳氣等;乾燥後亦可內 服外用。

性味:甘、苦,寒。

功效: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涼血止血, 下氣利腸。

適用情況:風熱感冒;肺燥乾咳、痰黃而少,或咯血; 風熱或肝火上擾之目赤腫痛、牙肉痛、口 瘡、頭暈眼花、口乾、口渴、高血壓等。

禁忌:

一)寒型、陽虛、氣虛、血虛體質人士; 、大便溏爛

82

Mulberry Twig

桑枝性質平和,是一種常用的藥膳食材,亦能 外用。桑枝又有「老桑枝」的別稱,一般是指經過 炒製的桑枝。不過,亦有指前者是桑樹的嫩枝、後 者是老樹幹的心材和樹頭的說法。

性味:微苦,平。

功效:祛風濕,利關節,通經絡,行水氣。

適用情況:風濕痹痛;頸肩臂痛;關節酸痛麻木;

中風後四肢拘急,難以屈伸;身體乾燥 瘙癢;高血壓病。

禁忌:

一)孕婦;

二)寒性咳嗽,痰白清稀,遇風寒加重;

三)月經期間或月經量過多; 四)血壓低人士。

桑葉和桑枝都具有行水作用,適用於痰濕體質兼 有熱證的人士。

痰濕體質的人常見頭身困重、嗜睡懶動、疲勞沉 重、四肢浮腫、肌膚麻木、咳嗽痰多、胃脘脹滿、小 便 不利、大便溏爛、婦女白帶多等情況,並在飲食不 節、進食肥膩和甜食,或感冒風濕後加重,也容易出 現面色偏黃、眼瞼浮腫、肥胖、皮膚油脂多、汗液質 黏等情況。

桑菊明目茶

應酬過多,飲食油膩、煎 炸,熬夜工作,或感受風熱,

突然感到咽喉乾痛、眼睛乾澀

紅赤、牙肉腫脹?

功效:祛風熱,清肺胃,平肝明目

材料:桑葉3-5克,胎菊3-5粒

方法:材料洗淨,沸水沖泡,焗5-10分鐘後飲用。

加減:痰濕體質及飲食不節可配荷 葉5-8克、陳皮 1-2克。

注意:一)身體虛弱、手足冰冷、容易泄瀉、氣血 不足人士不宜;二)不宜長期服用。

桑枝祛濕解困湯 食

春季濕氣重,常讓人提不起 勁,容易困倦,沒精打采,甚至骨

不起 至骨

節痛症發作,舉步維艱? 功效:祛風濕,利關節,解春困

材料(2人份量): 老桑枝30克,牛大力30克、 土茯苓30克、扁豆15克、生熟薏米15克、紅棗 2-3粒、薑1-2 片,陳皮1角,瘦肉適量。

做法:所有材料洗淨,瘦肉切件汆水。將材料放鍋

中,加水煮沸後,煮小火煲兩小時即可。

可根據體質及實際情況可減材料: 熱型:粉葛/老黃瓜 寒型或陽虛:生薑/杜仲/北芪/桂圓/合桃 氣虛:五指毛桃/黨參/太子參/淮山 血虛:南棗/杞子/雞血藤 陰虛:百合/玉竹/黑豆衣 濕重:赤小豆/茯苓/眉豆 失眠:茯神/蓮子(連心)/首烏藤

療 推 介

生活文化 — 綠色管家

Text & Photo.余遠騁博士(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 Art.KW

Planet vs. Plastics——

與塑膠之戰

塑膠的可塑性、低成本和便利性,讓人類

的生活充斥各種塑膠製品,同時,亦因「一次 性」的標籤和無法自然分解的特質,塑膠垃圾為地 球帶來沉重負擔。以膠袋為例,有組織指去年全球 共製造超過五千億個膠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百 萬個膠袋誕生,然而它們的使用壽命往往很短,大 多數都不會被重用就被棄置,更要花上逾四百年時 間才可完全分解。

微膠粒已進入海洋及人類食物鏈,不少研究在 食物及食水中已發現微膠粒,微膠粒經攝入後可在人 體中積聚,並可能釋放有毒的化學物質或致癌的重金 屬,影響健康。人類最後會「自食其膠」?聽起上來 天方夜譚,實際上是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在 2020 年發表的一份檢測人體器官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在 47個肝臟及脂肪樣本中驗出微塑膠。

有研究發現部分寄居蟹不再寄居在甲殼裏,反以人類垃圾(如膠蓋) 為家。(圖片來源:The Conversation)

塑膠污染問題迫在眉睫,今年為地球日的50周 年,並以「地球與塑膠」(Planet vs. Plastics)為 主題,增加大眾對塑膠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影響的認 識,並且推動2030 年或之前加速淘汰所有一次性塑 膠製品,呼籲在2040 年將塑膠產量減少 60%,打造 一個無塑膠世界。

在香港,是月22日起將實施首階段的《2023年 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食肆在堂食和外 賣時將被禁止提供即棄塑膠餐具,包括大部分發泡膠 和即棄膠餐具,例如飲管、刀叉和膠碟等。此外,其 他即棄塑膠產品,例如雨傘袋、棉花棒、免費派發的 宣傳用塑膠包裝紙巾、充氣打氣棒以及酒店免費派發 的膠柄牙刷和樽裝水也將被禁止銷售及免費派發,罰 款為二千至十萬元不等。

近年走塑風氣逐漸盛行,市民及商界對環保的關 注度及實踐度提升。除了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各界亦 積極尋求更環保的替代方案,生物可降解產品亦越來 越普及化。然而,筆者認為降解生物塑膠的條件及程 序較其源頭及製造材料更重要,要成功進行分解,需 要嚴格遵守相關程序及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微生 物、陽光等,不完整的分解過程會產生微膠粒,造成 二次污染。要做到源頭減塑,除了在購買時選擇較環 境友善的產品,重複使用已有物品或自備容器裸買會 是更環保的做法。

世界綠色組織簡介 世界綠色組織透過以科學為本的 政策研究,深入完善的社區工作,與公眾分享研究成 果,提出建議,旨在提升環境質素、改善市民生活、 加強市民環保意識,並推動綠色經濟。同時,世界綠 色組織會就社會各階層,尤其弱勢社群的生活需要, 推出與環境相關的扶貧項目,回應因環境變化而引起 的社會矛盾,創造綠色經濟機遇,落實可持續發展的 願景。如欲了解本會工作,請到 本會網頁查詢:www.thewgo.org

84

Text.陳國平博士 Photo.互聯網 Art.Li 陳國平博士

美國教牧學(城市領導)博士、香港心理中心總監、 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美國婚姻與家庭研究博士、 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碩士、美國神學及心理學碩士、 美國教牧學碩士、基督教研究輔導碩士、美國心理學會會員、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曾任衛道神學研究院院長。

周處除三害

每一個入會者,都必需繳出所有心愛的財物,放在盒內,送進焚化爐焚燒。

《周處除三害》是台灣近年最出色的犯罪電影, 自去年10月上映,票房成績一般,但在中國大陸上 映第十天,單日票房達人民幣3.7億元。導演黃精甫 憑《江湖》一片,於2005年獲香港新晉導演金像獎, 去年《周處除三害》被提名六項金馬獎,其中包括 最佳導演及男主角。

劇情開始是講述男主角(阮經天飾)陳桂林, 在出席被他殺死的黑幫大佬喪禮中,開槍殺死另一名 出席喪禮的黑幫大佬,隨即他與刑警陳灰展開追逐打 鬥,最後打盲了陳灰右眼而逃之夭夭。四年後,陳桂 林的奶奶病逝,隨之而來是張貴卿醫生告知他已患上 末期肺癌,只剩三個月命,並勸他自首。當他到警署 自首時,發現自己在通緝榜上只排名第三,遠不如排 名第一的「林祿和」和第二的「香港仔」。於是他 決定在有生之年先剷除以上二人,再去自首。

陳桂林幾經追查,終於在一間理髮店內找到「香 港仔」。在一輪激戰中,他把「香港仔」殺死,救 出被他性奴的小美,並請她告之警方「香港仔」是 他所殺。後來陳桂林依線索前往澎湖一間新興的宗教 團體「新心靈舍」,要找第一號通緝犯林祿和。當他 進到禮堂,正遇上「尊者」在授課,他向「尊者」 查詢林祿和下落,「尊者」便帶他到一個墳地,並指

這是林祿和之墓。隨後他留下來學習禪修,不久決定 痛改前非皈依新教,並依教規將身上所有財物(包括 一百萬現鈔及母親給他最珍貴而便宜的手表)都一起 放入盒內,送進焚化爐焚燒,以示放下一切,重新做 人。每一個入會者,都必需繳出所有心愛的財物,放 在盒內,送進焚化爐焚燒。有一天,陳桂林發現「尊 者」密室,只見裏面裝修豪華,有輸送帶把焚化爐的 盒子運到這裏。他發現寫上他名字的那個盒子,打開 後一百萬元現鈔已不翼而飛,只剩下母親遺留給他的 手表。他開始懷疑,隨即走到林祿和的墓地,掘開泥 土,打開棺木,發現是空的,裏面只有一張照片,是 林祿和母子的合照。於是他返回禮堂,識破「尊者」 真相,並把「尊者」和那些執迷不誤的追隨者一一 槍決。

當陳桂林除了二害,就向刑警陳灰自首,張貴 卿醫生來探監,向他坦言患上末期癌症的是她自己, 她想誤導桂林,勸他自首不再殺人,不料陳桂林竟成 了「周處除三害」。陳桂林被槍決前,自認對不起社 會,最後以平靜微笑的心接受死刑!-個人如何面對 名利引誘,正邪對决,生死頓悟,如何能識破邪教, 轉化心魔?只因篇幅所限,唯有留待下回分解!

生活文化
— 心靈解碼

生活文化 — 思苦後甜

吳思源

資深文字工作者及心理輔導作家。

從心會社創辦人及社長,完美句號事工行政總監。

著作廿餘種,包括《馬大的腳馬利亞的心》、

《願作人間照夜燈》、《從小學到大》、

《教孩字面對風暴》、《教孩子創造未來》等。

此心常在溪水旁

周牧師是一位慈祥的長牧,也是一位神學學者,以前每次見到他,在任何場合他總 是捧着書本來看。

執拾書架,找到多年前替教會一位長輩牧師出版 的一本書《此心常在溪水旁》, 勾起我陣陣回憶。

此書作者是周郁晞牧師,出版此書時他已經86 歲,猶記得他委託我替他編輯這本書,但編到才一半 左右,他突然病重,情況十分危急。我也為此而心 焦,恐怕他不能親眼看到作品面世,便囑咐設計師先 做好書的封面,列印出來準備帶給周牧師看。

當時周牧師入住灣仔律敦治醫院,我走到他的病 榻前,輕聲喚他說:「周牧師,周牧師,你看新書快 印好了。」只見原本昏睡了的周牧師突然醒過來,努 力撐開眼睛,又遞出手來接過那個封面,輕聲地對我 說:「很好,很好。」然後又睡着了。

不久之後,周牧師竟然神奇地康復出院,親眼看 到他的書出版,而且活到2006年5月在家鄉上海辭 世,在世寄居92載。

周牧師是一位慈祥的長牧,也是一位神學學者, 以前每次見到他,在任何場合他總是捧着書本來看。 記得有次見到他又坐在一旁靜靜看書,便問他看甚麼 書,他笑着回答,是巴爾特的《神學綱要》。

在《此心常在溪水旁》,他引用了一篇詩章,我 覺得是他一生的印記:

「我真實的帶着真誠的意願——做祢的僕人, 一生行在祢的路上,

接受祢的愛,也把祢的愛傳達給我周圍的人。

我感謝祢,上帝,祢接受了我,我永遠永遠的做 祢家裏的兒女。」

86
Text. 吳思源 Photo.互聯網 Art.Li

生活文化 — 還富於文 Text.司徒永富博士 Photo.互聯網 Art.Li

司徒永富博士

鴻福堂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 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席 著有多本管理學及心靈書籍, 包括:《老闆要的不是牛》、

《唔緊要─心中有富的人生智慧》、

《教曉員工高飛─風箏管理學的5P魔法》

水桶學問(一)

很深刻的體會是不要看輕任何一位成員,即使是低層員工,「豬一般的隊友」可以為團隊帶來重 要的殺傷力。

木桶原理亦稱為短板理論或短板效應(Cannikin law或Buckets effect),不少人認為是由勞倫斯‧彼 得(Laurence Peter )於其著作《彼得原理》中提 出的概念,但實際提出者仍有待查證。此理論生動地 闡釋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觀點:一個木桶能夠承載多 少水,並不是由它最高的那塊木板決定的,而是由它 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的。這個比喻強調了一個組織的 強度受到其最弱組成部分的限制。核心教訓是,無論 是提高木桶的容量還是提升團隊的表現,都需要每個 部分足夠強大。它挑戰了傳統智慧,提出成功依賴於 將最低標準提升至最高標準的高度,而不僅僅依賴於 最強元素的優勢。

這理論讓我想起多年前在我公司發生的一件「小 事」,就是一位辦公室助理把重要的業務投標書送達 指定地方的投標箱,比截標時間只是晚了10分鐘, 結果是失去了一個籌備已久、投入不少資源的業務拓 展項目。很深刻的體會是不要看輕任何一位成員,即 使是低層員工,「豬一般的隊友」可以為團隊帶來重 要的殺傷力。

保羅論述到基督身體的建立,也有精彩和具體的 表達,與木桶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如今,上帝

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若都是一個肢 體,身子在哪裏呢?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 個。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着你;頭也不能對腳說: 我用不着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 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 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着俊美。我們俊美 的肢體,自然用不着裝飾;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 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 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 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 樂。」(《哥林多前書》12章18-26節) 這一理論,最初是一個巧妙的比喻,已發展成 為一個重要的概念,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象徵着 團隊如何聚焦力量於提升其集體實力和競爭力。有趣 的是,還有一個反木桶原理,它關注於利用最長的木 板,或組織的獨特強項和優勢,以確立一個鮮明的位 置並實現卓越的表現。按照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 德魯克(Peter Drucker)的說法,就是「建立你的 表現於優點上而不是在缺點/弱點上。」(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有關這看 似完全相反的理論,值得我們再深入討論。

生活文化 — 愛.閱讀

Text & Photo.老冠祥 Art.Li

書 名:轉變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6個思考(增訂版) 作 者:紀治興、黃大業 出 版 社:印象文學 出版日期:2019年8月

轉變的勇氣:

最近參加了一間教會主辦的「長者學堂」課程, 探討人生下半場及如何利用生命餘下來為上帝作工。

根據心理學家艾力遜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論,人 生的最後兩個階段為:40-64歲,65 歲至離世,分別 是「成年中期」與「成人晚期」。在人生上半場, 我們過了二三十年「必需上班」的生活,接着轉向 人生下半場,可能轉到二三十年「不用上班」。

由兩位香港基督徒紀治興和黃大業撰寫的《轉 變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的6個思考》(增訂版),教 導我們在這個重要的轉接關頭,要反省我們上半場的 人生,思考下半場歲月的運用。

紀治興退休前任職HP惠普環球副總裁及香港公 司董事總經理,並且是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 席教授,扶貧委員會「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 專責小組委員,於 2016 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黃大 業曾任社工、記者、大學行政,後赴英進修,輾轉投 身基督教文字工作,現為自由譯者、教會執事。

本書透過作者的個人經歷與思考論述交織而成, 演示成就、意義和傳承的人生變奏,闡明人生規劃的 觀念與工具,引領我們重新調整面對生命的態度。作 者認為,任何轉變的成功關鍵,端在乎有否一個順利 的過渡;規劃人生下半場,就是積極尋找自己的「生 命主場」,不斷尋找更好的時機,好好過這一生。

人生下半場的6個思考

面對將來臨或已來臨的人生下半場,本書作者要 我們要思考六個重要問題如下:

一)此刻的你,快樂嗎?

二)窮是甚麼,富是甚麼?

三)退休是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優勢嗎?

五)你找到自己的生命祭壇嗎? 六)今生之後,又如何呢?

本書作者引述《讀者文摘》告知我們:香港人 「希望五十歲退休,退休時擁有一千萬元、別墅、遊 艇、幸福家庭。」如果這是香港人的夢想,可能多是 不切實際的白日夢。更可怕的是你根本沒為人生下半 場作好準備。請你閱讀本書,在邁向人生下半場之前 作好準備,成為基督精兵,過一個豐盛和有意義的人 生,才不枉此生。

老冠祥

記者團契顧問,宣道會《宣訊月刊》顧問,《號角月報》、 《傳媒春秋》專欄作者。

88

生活文化 — 愛.閱讀 Art.Li

作 者:盧俊義 定 價:港幣127元 出 版 社:啟示

銷售地點:基督教書室

與耶穌一起走苦路 苦路的傳統最早源於

16世紀,當時的信徒為了

記念耶穌的受難,追隨耶

穌前往各各他的足跡,開始了朝聖之旅。除了苦

路的靈修功課外,本書也探討了許多課題,包括

不要隨別人的聲音起舞、與被欺壓的人站在一

起、學會尊重包容每個生命、關於冤獄與死刑的 思考、找到自身的存在意義等。

幸福的果子

作 者:馬秀娟 定 價:港幣120元 出 版 社:教會關懷貧窮網絡 銷售地點:基督教書室

本書以19個真實社區轉 化故事,分享不同教會如何 透過教關不同的津助計劃或 先導計劃身體力行去參與社區服侍,共同關懷貧 窮,轉化生命。讓社區更了解如何運用不同的資 源,為他人及社區帶來幸福感,共同建立合一的 天國在地上,以參與上帝奇妙的轉化計劃,服侍 貧窮人。

「創世電視」全新節目

全年52周,逾100個極具吸引力傳福音話題

215 APR 202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