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術的舒適圈跳脫到設計 創作基礎和美術的 差別是甚麼
是想法 還是思考模式 還是注重的東西 內涵重要 還是 視覺感更重要
比起由 自身 為出發點 滿足 別人的需求 更為重要呢
這是我仍需要去找尋答案的問題
或許 它 並沒有所謂的 正確答案
與圖畫不成比例的畫筆和顏料 一步一步地描繪出多彩的畫面 這時後的我還停留在舒適圈中
不過主題變成了由自身為主要出發點 畫面的豐富性和視覺性變得非常重要
雖然還在舒適圈內
但比起以往的作畫過程
變得更自由奔放 不再受任何限制
心靈得到了解放 非常愉快的畫每一筆
《 漫長的等待 》
複合媒材︱塑膠杯︱石塑黏土︱保麗膠/ 依場地大小規劃
需要前期的練習 認識空間 與空間結合互動 感受材質
實驗的階段 不斷地修改 時間的積累 萬物的堆積 等待會容易讓熱情被澆熄 固態變成了液態
時間的流逝及壓迫 反覆做 同樣的動作
多種媒材同時進行 真的使我分身乏術 看不到作品的 盡頭
不知道 完成的模樣
一邊不安 一邊期待
專題的有趣就在於 永遠都不會知道最後的成品是甚麼樣子
一個作品的展示還牽扯到了場地 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要件 如何運用作品與場地結合 密閉的空間裡只有自己一人和作品 沉住氣 專注且享受在製作的過程中 這樣會讓自己 脫離其他因素的壓力
不會越來越厭惡自己正在做的事
有想法並不困難
實體製作作品更為困難
過程會遇到許多問題
執行困難 效果不佳 時間不夠充裕
場地更是最容易有問題的
這次的製作會體會到許多做構成作品的難題
同時我們又會如何尋求更快速的解決方法
你理想中的國家是甚麼樣的 是想要反諷現代社會的現況嗎 還是想創造一個假想世界呢
從無到有 世界的每一格要素都由你來創造 那麼你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呈現
《病王國 - UnSound》 複合媒材︱顏料︱石塑黏土︱壓克力箱/ 80*45*40 cm
反諷 理想 自我創造的世界觀 每個人都是有病的 但並不是社會上認知的病
從同一個世界觀觀看時
大家其實都是一樣的人 不需要存在著偏見和排斥
利用濾鏡 改變國家原有的顏色 依同一個視角 觀看一整個世界的全貌
作品是靜止的 但國家是活的 生活樣貌 背景故事 發生的事 都是進行式 並且賦予人民生命
製作國家在生態箱中
是必須讓他們看起來是有生命的 從一個一個僵硬的擺放著 一直調整到變成一個景
手作的造型能力是我最不擅長的 而討厭作品這件事在過程裡是很常出現的 所以這個過程調整心態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