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RTFOLIO 2024 CHEN JOU YUN
MING CHU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出生: 學歷:
技能:
2000/02/14
台北市立五常國民小學 台北市立五常國民中學
台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 銘傳大學建築系
AutoCAD SketchUp Rhino InDesign Photoshop
語言能力:
日文檢定N1
韓文檢定2級
聯絡方法:
+886 922 394 572 10475cjy@gmail.com

陳若昀 CHEN JOU YUN
多寶格- 新店重劃區B單元
remodeling plan-

2023-






















找回之間
拍照是我的興趣,因而養成了觀察周遭事物的習慣。
你有曾經在通勤路上觀察過周遭嗎?還是一直盯著目的地呢?






▲ 研究一戶(或一棟)的內部動線;比起空間的機能,更著重在這之外的路徑, 以及觀察路徑與內部空間或周邊可能會產生的互動。

▲ 再來將機能去除,純粹由方體切削製作概念模,將切削掉的部分作為路徑強調出來。
▼ 最後將路徑串起並橫剖,形成許多不規則折角的行進空間,加強「行走之間」、「過道」等意象, 最後「在通勤路上增添驚喜」為概念,在路經中放入了空間及光影的操作。





二樓的部分將原有的旅館移至三樓,將原本閒置作為處藏式的空間開放出 來,解決基地內部開放空間不足的問題;並藉由地面層串聯(可供來夜市 觀光的民眾休憩之用途),需要利用圖書館與旅館的民眾則使用動線分流, 透過動線解決原建築用牆壁分流導致人流無法流動的問題。

1市場
2圖書館大廳與期刊區
3圖書館行政區
4開放式活動空間
5旅館大廳
6旅館辦公室
7親子區與館藏特色區
8旅館住宿層
9查詢區
10圖書館露臺
11密集書庫區
12自習室
13座位區
14屋頂露臺

一樓維持原本市場的機能,並透過現地調查的使用率粗估攤位數量。
將目的導向的旅館移動至三樓,並將圖書館穿插其中。

保留原建築的圖書館機並將室外空間開放,提供不同的圖書環境。

將屋頂一分為二,其中一邊提供民眾休閒及綠化。


透視圖A

透視圖D

透視圖B

透視圖E

透視圖C

透視圖F







WATER
都市就像一個巨大的池塘,人們則在水中不停歇地游著; 而建築就像一株株的睡蓮,成為了生物休息喘息的空間......。
題目一開始設定了角色,有市長、開發商、建築師、地主可以 選擇,從不同視角審視此基地;再三思考後,我選擇了市長。
台北市政府在這裡放置了庫哈斯(Rem Koolhaas)的表演藝術 中心,加上鄰近捷運站,地理位置極佳,以表演藝術帶動士林 觀光發展的意圖不在話下,此地發展與轉型可說是台北市政府 未來的的下一步,加上因為疫情的催化,夜市外國觀光客的銳 減更顯著了;是否可以以疫情為切入點,以表藝中心為助力, 促進士林轉型?
而我決定順著這個態勢,以及從整體城市的利益、在地發展的 角度思考,以推動士林發展與轉型為目標。


全區配置圖
時代潮流與商家、人流同時影響著一個地方的興衰,以中山捷 運站為例,因為做了些整治,加上線性公園的加成,吸引商家 群聚;而士林,政府把北藝投資在這裡,我認為台北市府對士 林是有下一個10年(或20年)的期許。
我將此設計定義為表藝中心與士林的配套措施,藉由藝術中心 帶來的遊客,導入百貨公司的機能為此地區留住人潮,以及整 治有潛力的老建築、古蹟(士林紙廠、市場),增加遊客在此 地停留的意願,增加與基地周邊的互動,而不是看完表演逛完 街就走了;並且設有飯店,讓遊客得以以基地為節點,深入探 索士林周邊之美。

5停車場入口 6廁所
7室外露臺
8停車場





多寶格
新店重劃區B單元
「多寶格」是古代皇帝收藏心愛玩具的盒子,
而這裡,將會小心翼翼的珍藏十四張先民曾經的生活痕跡與回憶。

本次的基地位於新店十四張的重劃區,這個區域規劃為重劃區後,原先的住民逐漸遷出, 剩下先祖留下來的三合院孤零零地佇立著。
開發VS.保留
這個問題原本對我來說並不是問題,就讀建築系本身應該設計新的東西或蓋新的房子這
個想法本身並沒有錯;直到我去實習後,或者說觀看越來越多再利用的案例之後,除了 發現新舊的碰撞可以帶來許多不一樣的火花之外,也產生了人類總是為了「未來」 ;為了 開發而大興土木,就為了所謂的「發展」
,放眼望去均質化嚴重,全成了後現代主義的樣 子,不惜抹平過去的歷史痕跡,那程度就像這裡從來沒有人居住過一般。
以局外人的角度來說,重劃區並沒有什麼,就只是普通的「開發」與「進步」 ,但基地導覽 時居民的表情給我了莫大的震撼。
我們應該在文明進步的同時保留過去的資產,並在這之中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並且有效利 用,我認為這是所有人都應取得的共識。
批判性地域主義 (critical regionalism)
批判性地域主義不特指任何一種具體或固定風格,也不專指地域文化的重現,它強調地 域特質,反對全球文明的侵蝕及完全取代;它雖對現代化有所批判,但仍不放棄現代建 築所具之解放性及進步性。
在開發與保留的矛盾感中,也找到了可以支持我想法的理論,正因為這種矛盾感產生了 這次設計的想法。我認為:
住宅與商店建築並不像寺廟一樣具有固定活動功能,會隨著商業與人流的變遷而改變用 途。
住在這邊的人會搬走,會死亡,房子也會隨著遺忘,無人管理而凋零,但如果能讓更多 人知道,這棟房子就還是活著的。
承上提及的「如果能讓更多人知道,這棟房子就還是活著的」,要如何讓更多人認知成為 了我的課題;透過分析,我的客群(受眾)為附近住宅區的住戶以及由捷運站來到十四 張的人,而機能的選擇則由下至上隱私性逐漸提高,功能性也逐漸單一。

機能單一、公共性低

機能多元、公共性高
出租辦公室、辦公層
美食街
商品販售、零售業、文創商品
書店、展示空間、休閒飲食
下層選擇開放性及公共性極高的零售賣場為主,讓人流可以自由流動,提高接觸到古宅 的機會,到上面避免人流流失降低使用效率,改為放置辦公機能。



1F平面圖
2F平面圖
B1平面圖
1廣場
2書店間展示空間
3休閒餐飲空間
4百貨零售空間
5停車場
6機房與設備
7美食街

8辦公空間與出租辦公室
9頂樓花園


5F平面圖

3F平面圖

6F平面圖


4F平面圖


7F平面圖

淺談設備

動線 (垂直運輸)
電梯*2
樓梯*1
管道間*1
附設排煙器具
動線
電梯*1
管道間*1

主要動線
無障礙動線
機房

空調機房(約需237.3m2)
水箱、電氣室與消防 (約需42.9+65.7+90m2 )

空調設備
給水設備 (廁所)
蓄水池與泵浦


排水設備 (廁所)
汙水池
電器設備
台電外線
配電室

消防設備 (供水)
消防設備
消防水池





AA’剖面圖



remodeling plan-

房間改造
改造計畫起始於疫情期間,遠端上課的情況增加, 房間,從只是一個睡覺與儲物的空間,變成了在家中主要的活動空間; 在這樣的活動行為之下,還能對身邊雜亂的物品與風格視而不見嗎?

我的房間約9M2 (2.7坪)是家中三間房間底 最小的。
這張巨大的雙層床是剛搬進來時,前屋主留 下來的。一方面是不好拆不好搬、一方面是 家人當初覺得還能用,而留下來續使用。
上了大學之後,因為長期離開家裡,而家裡
又習慣把生活備品堆在雙層床的上層,導致 原本就不寬廣的房間視覺上又更壓縮。
所以這次改造計畫三大重點:
1.營造開闊感
2.統一房間色調
3.非開放式收納
首先將盤踞在地面上的物品清除,盡量露出 更多的地板空面積,並且在選則家具時遵守 「架高」的原則。
再來將體積最大的雙層床換成現在的金屬床 架,考量到通透感與儲藏空間的問題,選擇 了只有六隻床腳落地及下方可收納的金屬床 架。
書籍物品的收納上則盡可能採用了非開放
式,因為物品顏色相當雜亂,在視覺上為保 持一致性,盡量選擇有門或抽屜的收納櫃, 盡量減少生活用品散落。
在一開始規劃時,就想說要以白色為基底, 搭配上金屬與透明的材質,營造「 摩登 」 的感 覺,這部分則是在家飾用品上下功夫,盡量 遵守黑、白、銀、透明的原則。
當然這次的改造不是十全十美,還是有些地 方未能顧及,但盡可能在我的預算中力所能 及。相信未來投入職場後,我會繼續完善我 的房間,繼續豐富我的實驗場域。



改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