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 / 盲人與聲音地景的力量 THE
POWER
OF
BLIND
AND
CITY
台北市 / 松山區 / 饒河街夜市周邊
松山車站 / 松山國小
聲音地景環境的重塑
慈祐宮 / 彩虹河濱
與友善活動空間串連
SOUNDSCAPE
人們自以為是塑造出的「友善城市」空間,真的「友善」嗎? 利用盲人作為改變都市空間的核心,讓「聲音地景」化作動力因子, 促使盲人成為都市進步的關鍵力量。 BELLS
TEMPLE
draw a fortune stick
FAIR
CYCLING PALMARDRAMA ON THE GROUND TRAIN SOUND
SOUND OF THE WIND
CHANTING toss moon blocks
UNDER GROUND TRAIN SOUND
PIER
MRT STATION SOUND IMAGE
NIGHT MARKET VENDORS
基地分析
JOGGING
空間課題
BASE ANALYSIS
圖底圖與道路層級
分析疊圖
音標擴及範圍
ISSUE
動態與人為聲音強度
如何擴大基地內特色音節 點並確保其聲音環境清晰
高
快速道路
強
│
幹道
│
低
次要道路
弱
風向流動與風力強度
設計對策
人為聲響 車行噪音
活動強度
如何有效引導使用者並確 保彼此活動時不互相干擾
車流噪音阻斷行人通行空間
STRATEGIES
靜態與自然聲音強度
COMFORTABLE DEFAMILIARIZATION
概念
CONCEPT
?
願景 NOW
強
強
強
│
│
│
弱
弱
弱
VISION
河堤阻隔了風聲
廟宇的梵音無法擴張
FUTURE
捷運聲景計畫侷限在地下層面
拓展原使用者通行舒適 度,加強人文性聲景。
GUIDE
對聲景有各自的轉譯, 促使進行不同的活動。
河岸休閒互動聲景教育場所
時態性廟埕活動廣場
假日鐵道市集廣場
利用浮島設計,透過民眾參與、 動靜分區分流配置,創造自然的 聲音教育活動場所。
配合夜市封街時態,日間肅穆 緩慢,夜間則活潑熱情。
車站廣場延伸了鐵道意象,透 過通風口與展演活動的劃設, 便於盲人辨識方位,同時為一 般使用者增設更多元的使用 空間。
彩虹橋
彩虹橋 松山國小
松山國小
除了被動接受自身所處的都市還
松山火車站 慈祐宮
境外,我們還能為這個環境做些
松山火車站
慈祐宮 松山捷運站
什麼? 饒河疏散門
松山捷運站
饒河疏散門
人的眼睛可以閉起來,但聽覺卻 隨時在影響生活。我們試圖利用 盲人作為改變城市聲音環境─進 而改善都市空間─的核心,讓 「長期在野」的聽覺感官主導, 「聲音地景」作為動力因子,促 使盲人成為都市進步的關鍵力 量。
透視示意圖
特色聲標為主,植栽阻隔噪 音,亦導引盲人步行路徑。
車流龐雜干擾環境音
PERSPECTIVE
鐵路地下化造成文化音的消失
概念應用
CONCEPT
快 FAST
慢 SLOW
通行速度 WALKING SPEED
複雜 NOISY
沉靜 QUIET
聲音 SOUND 聽見聲音 HEARD SOUND
&
創造聲音 MAKE SOUND
HOLIDAY MARKET SQUARE
串連在地感 CONCATENATE TO THE FEELING 導引步行路徑 GUIDE
&
放大在地聲景 LOCAL SOUND
HOLLOW BRICK
NOISE BLOCKING PLANTS
DITCH & BIRD TWEET SOUND 透過開蓋、溝渠清潔手法,以水 流聲輔以鳥鳴,供通行者放慢腳
車站廣場聲音環境顯得急促而混雜,利用
當手杖敲擊到空心鋪面材質時,發
種植高灌木、觀賞性喬木覆
假日市集廣場、靜態展演空間的界定,改
出不同的聲響與觸感以辨識方位,
層植栽,將來往的車流噪音
善原車站廣場過大、空曠的環境問題。
取代凸面形式的導盲磚配置,消彌
降至最低點。
明眼人在步行時的不便。
步,整頓心情以進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