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The Storage Ruse

Page 1


2022/7-2023/6

The Storage Ruse

Graduation Project

The

共同協作 : 張睿承 ( 所有項目皆共同完成)

/ 體制下的囚徒 (Prisoners)

2022.07-2023.06 / 5th grade

當自由喊聲與向錢靠虛的主張不斷擴張,財富與權力將都市切割,無形之牆將人們畫分成社會階層的和異族群。近代社會以重劃進行 大規模都市更新,卻連帶造成更多價格競爭;人們被名為都市叢林的冰冷建築所包圍,卻從未想過這一層一層叠高的,是不知不覺在 凝視中,將彼此視為都市叢林裡的囊中之物。

無形之牆的出現,伴隨著財富資本的可視化而來,而房價的高漲,在都市不斷地重劃,更新發展,接著迅速擴張,然後複製,早已成 為眾人熟知的社會亂象。我們其實可以想像,這些由城市發展所帶来的外部性,是在豪宅商機大量出現的背後,迅速且不間斷的充斥 在各個角落。

渴望擁有一個專屬家園的吶喊從未停歇,是高漲租貸迫使人們只能以月計價,慢慢捨去這份構住、改變了一個世代的價值,退成了社 會中的不平等。當代租金的高液趨勢因以租代買的盛行,更是逐漸促成下一階段的居住問題。從購房至租屋的行為演變,是社會中的 不平等退議。而資本家 (Kapitalist)

的消社策略,試圖以給予彌補措施進行解套,如此治標不治本的動作又是否能真正解決體剩下的 居住問題?設計以建築作為與城市對話的語言,我想在狩獵與被獵的肉弱強食間,提供一套精心包裝的都市謊言。

它將是深埋於土裡的種子,等待重見天日。

( 1/100 model )

/ 重新解讀 (Reacquaint)

空間機能由使用者定義。台北車站大廳的棋盤格狀廣場在,人潮頻繁往來中成為擱腳之地,人們坐立於格內,猶如自家客廳班舒適;車站外圍街友們露宿於簷下,將其 視為臥房,在租金不斷上漲的當代,未來的租屋市場存在極大危機:德國女大生以居住於火車上替代在外租屋,日本則有網咖難民,這些做為先例的居住模式,皆透過 空間所提供的潛在條件,進而引發空間的重新解讀,因此,我試圖在既有都市空間中進行探索,並提出一項居住實驗。

/ 莊園 Manor

從前,一個拉丁十字出現在都市航照圖上。 彷彿由上天眷顧般,十字的周圍在幾年内變 迅速從一片荒土轉為大樓林立,市民們使而 認為那是城市中最神聖的地方,是都市中的 最上位地帶,沒有人不想在有生之年內在這 座聖地上落腳。

為了爭奪一席之地,市民們蜂擁而至,在通 過財力的比拼下,一部分的獲勝者被選了出 來,他們搬進了這座聖城居住,而落敗者則 被驅逐於外。同時又為細心守護這座十字不 被外人侵入,居民們開始商討對策,並決定 將這塊區域打造為一座莊園。首先,他們將 商業空間拖移至莊園外圍,試想通過這些這 些高聳入雲的大樓將他們的住所包覆其内; 緊鄰牆外的護城河則藉著數條主要幹道進行 圍閉;大門設置在東南側沿著十字軸的頭部 兩側開闢了迎賓步道,由右側進入的路徑接 續在莊園內環繞一輪,並在左側出園;最終 將拉丁十字作為最核心的前院,同時作為各 家戶皆可觸及之神聖中心。

綿延的混凝土橋將城市劃分為相異區域,座落在台中市府旁的市政公園,是七期重劃區與外界對接的一處開口,作為層級至高的城市綠地,這片十字綠軸本應與周邊商 業區和政經單位融合,卻因缺乏足夠拉力吸引市民前來,反倒在豪宅區的圍閉下而形同一座莊園前院 – 在那單行迎賓步道和外圍高聳的商業建築城牆之間。

/ 資本下的囚徒 Sealant

以填補中心商業區破口作為計畫的開場,這必是對上位者釋出的假意友好。街邊商業的延續、娛樂場域及停車需求直白且粗糙地將機能植入於此,作為打破介面,對外 吸引人潮的首步;對內透過倉儲及市集為名,在寸土寸金的政經中心裡,給予人們保有最大私有空間的機會。

由市政府、新光三越、國家歌 劇院和市政公園所圍塑而成的 主商業區,乃因公園作為十字 綠軸之東南端點而使用率較差 。考量基地涵構及需求,我試 圖以興建一棟複合大樓為提案 ,填補這道商業區缺口。 其機能如下: (A)汽車美容、停車場、出 租辦公室以供正經辦公需求; (B)親水廣場、游泳池、頂 層公園作為打開公共性; (C)及二手市集、自助倉儲 、餐酒館給予基地周邊豪宅居 民及全體市民使用。

/ 實驗室 Laboratory 「他們從明確,到不斷碰撞、 軌跡交疊,到模糊、分不清你 我,最後融合在一塊。」

在重新解放這片侵估多時的公 共場域,建築同時進行著一場 空間實驗,透過一條垂直序列 串起了不同時刻下的互動,我 將它作為擾動階層在空間中無 形介面的手段。

/ The Fake Symmetry

基地位於文心路彎道處,透過倉庫空間(主空間)在平面上的錯位,使空間 視野完面對下方車道;在嘗試透過「假意」的動作使其於十字軸線側的立面 上看似對稱,但內部實際為非。上圖為平面發展過程。

/ 頂層公園:拔除外部效益已連最大公共性,無法作為哄抬房價的利器,在大樓的樓頂,則是一座自一樓拖移上來,消失在 周遭豪宅視野的空中花園,實驗試圖挑戰現有城市線地 (社區公園、森林公園、綠園道) 伴隨效益而來的外部性 — 城市綠地 的出現創造了更舒適的環境,卻連帶造成周邊房價上漲,而此高空公園則因較周邊住宅高,使私人住所無法享有私地視野 ,進而使房價無法被抬升。

垂直序列中,設計透過空間處理進行 分離>碰撞>交疊>模糊>融合所進行 的一場實驗,是為打破階層在空間中 的無形之牆。

/ 二手市集:是施捨過剩物品的展覽 館,由資本兩端的獲利促成共生關係 。而施捨本身實際上是假意的良善 — 上位者為撈取最後私人物品的殘值而 以低價販賣。

/ 自助倉儲:「一堆小房間,他就在 客廳窗外可以看到的地方,放著過季 的衣服跟露營設備。」「便宜的很。

」能長期儲物於此的使用者則具備額 外資本 — 即擁有過剩物品及閒錢; 然而看似侷限使用者的倉儲空間卻將 會是而後的關鍵。

/ 泳池:模糊的場域,平民未曾來過 的空中泳池,本不該出現於這片莊園 的。「九樓高的露天泳池只應該出現 在高貴的飯店中。」作為擁有遼闊視 野的公共泳池,它將帶入更多人潮前 來,是於周邊豪宅的一大挑戰;無論 階層的泳客們在經過獨立筒狀式的更 衣室後,如同行走於迷宮間,在由斜 面向上行走後褪去階層,無法分辨你 我。

/ 出租辦公室:上位者會來的機構。 這將是在後續變動過程中,透過出差 至此的上位者作為釋放信息的導火線 / 公共停車場:「估空間的..」周邊居 民的禁地。有別於城市中的其餘公共 停車場,此地的使用者受到了嚴重限 制 — 因豪宅大樓皆具備社區停車, 政經中心內的停車場不易出現周邊居 民作為月租使用。這將是以公共性為 最大考量所設置之局部不便利。

/ 親水廣場與餐酒館:相異階層的使 用者共處在同一平面,藉由路徑所促 成的第一階段互動行為 —「通往餐廳 的捷徑與水池…怕被浸濕的矛盾。」 捷徑的誘惑促成曖昧關係;單獨包廂 內的食客與廣場上遊憩的人們相互為 對方進行最赤裸的展演。

/ 汽車美容:汽車美容不時出現在各 商場地下室,坐落於停車區最耀眼之 處,在車頭紛紛朝外的同時,便在無 形中展示著自己的身份。為彰顯停車 區與美容個使用者的互動關係,空間 藉由偌大開口下的架高檯面,使使用 者間不斷透過視覺進行一場表演者與 觀眾間的單向互動。

7F - Swimming Pool

8F - Swimming Pool

/ Laboratory 實驗室

「一對夫婦被發現寄生於台中市府旁的大型迷你倉逾十年…」這或許是在某篇一如往日的晨報上所會 看到的新聞,而我們必將這類之事判讀為意外事件。它是如此稀奇,卻又如此合理。倉庫「計劃 (ruse)」最終將落實於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 下的重新解讀,待時間緩緩揭露潛伏於空間中的不 穩定性。直到屋市場不堪負荷,由垂直空間序列組構而成的城市謊言,將撥開其包裝外皮,人們在迷 你倉的比例中發現了提示 — 倉内 180*360 cm 的大小給予床鋪橫放的機會。

15-24F - Self Storage

26F - Second-hand Market/Gallery

28F - Second-hand Gallery

29F - Second-hand Gallery/Rooftop Park

事實上,這是虛假的倉庫,實為一棟包裝後的社宅。部分長期存放過剩物品於倉庫內的上位者經過一段時間 後將物品向上層二手市集以低價拋售,而需求者(階層較低者)則在購買後暫存於下方倉儲內。然而在放置 過程中,二手家具的擺放方式,卻因空間尺度上而出現全新理解:相當於最低限度家具擺放之尺寸。

而後一套固定的行為模式產生: /在二手市集購買家具,擺放入倉

儲,倉儲內供水供電,泳池的所附設之淋浴 間提供了盥洗需求

/出租辦公室成為眾人活動之交誼間及閱覽室 ;公共停車場成為上方居民(倉庫内的住民)的 私家車庫

/下方親水廣場及餐酒館則如同大樓中庭及其 出租商業空間

/頂樓的空中花園,從被豪宅侵估後的重新解 放,而後再次被侵估,不過此次更換了使用 者。

屆時,複合大樓如同複製七期內部任一棟豪 宅般,搖身變成擁有與其相同的機能配置; 它不再擁有實質的公共性,而是一就是一棟 平民豪宅。

Self Storage with residential behavior.
Pool shower converted for home use.
Furniture for sale at the second-hand market.
Commercial parking lot transformed into community use.
XS self storage treated as mailboxes.
The roof garden is used by residents as a drying yard.

/ 開放性的後記 Epilogue

居住行為的介入後,嚴重造成同為倉庫租戶遷出:他們因畏懼出入複雜的受難者(居民) — 如當今社宅的臨避性, 複合大樓原先所帶來的社區效益最終轉為成本,周遭的房價使而下跌。

A / 為守護市政中心心於城市中的層級,上位者積極商討對策,提出完善的彌補措施,像是守護家園般地為社 會著想。那會是迫使下的自發,而倉儲內的居民們將重新獲得良善的居住環境,指可負擔宅。事實上,我認為此 方案在當今社會下不易發生,因此更認同下者方案。

B / 眼看看房價下跌,資本家以低價拋售房產,試圖以最快速率遷出;市政中心再次遷移,遷移至一片新興重 劃區。(一項以台中中區作為先例的推論) 屆時,原市政中心 (七期) 房價將更迅速崩盤,並隨之造成大範圍影響,直至城市房價至可負擔價位。倉庫內的受難者們將有能力遷出 — 牽至周邊原為豪宅的居所,而倉庫的生命還期,則因居民的遷出而再次恢復為原始儲存機能,這便是一連串 機能進退場的序列過程。

A B C A / 新市政公園與倉庫 B / 頂層公園 C / 親水公園與餐酒館

/ Response 回應

Q1:起造人? A1:政府。

Q2:為何不單純興建倉庫而需增加一系列包裝? A2:為增加落地性。透過看似華麗的機能包裝, 方能提高周邊上位者居民的接受度及起造人興建 意願。

Q3:是否有可能出現周邊豪宅居民將倉庫一併租 下以遏止倉庫的居住行為持續發生? A3:回歸此設計之原點 — 資本社會下所造成的 居住不正義,其歸因於人人皆為獨立個體,以考 量個人利益為本,倘若做出將倉庫一併租下之方 式,屬實沒其必要,單純是為反對而反對。我認 為資本家所將出現的改變,將如前方所述:以搬 離代替改變。

Front Pool ( 1/100 model )
Bleacher & Changing Room ( 1/100 model )

假意的倉庫,真實的社宅?我試圖隱瞞社會強行置入一棟「不應屬於此」的建築。從打破重劃區與外界的社會性邊界 (01),至階層間的無形之精 (02) ,最後透過「居住」的可能打破空間與階層間的介面 (03),遞進式的空間動作將是一套完整的破牆計畫。而此計劃並非一段烏托邦式的假想,建築本 身在當今具備直接落地的可能:依照原始機能運行許久,並在未來順應社會。届時,人們將視其為一場意外一場假意外。

此設計作為對當代社會的回應,試圖以 此對話為應證。倘若數年後的租屋市場 不堪負荷,設計也許成為寓言並劃下句 號;然而,我由衷期盼著這至始至終不 需出現,作為對台灣進步的期望 — 沒 有倉庫,沒有擬物化的生活,沒有租屋 市場崩盤。居住正義雖然沒能落實,但 能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 1/400 model )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