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母女》A Family Story 場刊 House Programme

Page 1


背景

˙ 香港話劇團於 1977 年由香港政府主導創立,為香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專業劇團; 2001 年公司化, 設理事會監察其運作。劇團結構由藝術、行政、技術及教育等部門組成,聘有八十多位全職專才,堪稱完善。

˙ 自創團伊始,劇團即定位為「平衡劇目」劇團,以多元戲劇樣式達致服務市民之最大化。四十八年來, 製作劇目近五百個,屢創劇場經典,奠定了旗艦劇團的影響力。

使命

˙ 劇團的文化使命在於提升香港整體文化質素,強化社會中的人文精神,發揮香港作為東西文化交匯之都的 優勢,鍛造具香港特色的當代劇場美學。

業務

˙ 平衡劇季 — 選演本地原創劇,翻譯、改編外國及內地經典或現代戲劇作品。匯集劇團內外的編、導、演 與舞美人才,創造主流及當代劇場藝術精品。

˙ 黑盒劇場 — 以靈活創意,探索並發展各種樣式的素材、表演及 敍事,開拓戲劇藝術的新領域,為新進戲 劇人才提供實踐平台,助力香港戲劇長遠發展。

˙ 戲劇教育 — 營運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積極推行外展及戲劇教育活動,把戲劇融入生活,利用劇藝多元 空間為成人及學童提供戲劇及技能培訓。亦常設學生專場及社區巡迴演出,拓展年輕觀眾群, 培養正面的社會與人生價值觀。

˙ 對外交流 — 加強國際及內地交流,進行外訪演出,向外推廣香港戲劇文化,並發展雙向合作,拓展境外 市場。

˙ 戲劇文學 — 透過劇本創作、讀戲劇場、研討會、戲劇評論及戲劇文學叢書出版等平台,記錄、保存及 深化戲劇藝術研究。

˙ 戲劇構作 — 因應個別製作/創作需要,設立戲劇構作崗位,提升當代劇場的藝術品位及其社會文化內涵。

˙ 文本特區 — 以簡約的舞台及技術支援,讓新進編劇的作品獲得亮相機會,測試其劇場屬性及演出的含金 量,為進一步優化劇本釐清方向,制定修改策略。

《三母女》

A Family Story

編劇

導演

佈景設計

燈光設計

尤逸漢

張凱婷

黃樂瑤

曾梓俊

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

7-8, 11-15, 18-21^, 22.11.2025 8pm 9^, 15-16, 22.11.2025 3pm

^設演後座談會

全劇長約1小時3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粵語演出

本劇含吸煙場面及粗俗用語 遲到或中途離場觀眾將不得進場

各位觀眾:

為求令表演者及觀眾不致受到騷擾,請關掉手提電話、其他響鬧及發光裝置。

同時請勿在場內飲食或擅自攝影、錄音或錄影。多謝合作。

指定黑盒劇場電視機及攝錄機贊助 指定髮型用品 指定卸粧用品

編劇 尤逸漢

先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分別獲歷史系文學士及 戲劇藝術碩士學位,主修編劇。

曾參與大學劇社、業餘劇團。編劇作品包括:《失踪》(入圍影話 戲「青年編劇劇本寫作計劃」)、《喪 B 幼稚園》(入圍普 劇場 「心之河土壤栽培計劃」)、《 sims to be 》(以筆名「許程」入選 影話戲「第三屆 00 哲思劇場」哲學文本展演計劃,後易名為《歡迎 來到天樂村》作展演)。

編劇的話

很榮幸《三母女》被香港話劇團揀選,於「文本特區」上演,讓我有機會了解觀眾對這個劇本的看法, 從而繼續改進。更慶幸這次創作的過程,得到許多建議、支持和包容。

我沒有太過考慮劇情發展,主要想掌握人物角色,讓他們說該角色應該說的話、做該角色應該做的事。

《三母女》的故事性質是喜劇。這一家人雖然吵鬧,但沒有仇怨;雖然分開千里,卻仍然掛念。在紛

亂的生活中,兩姊妹經歷各種事情之後,大概會懷念曾經有過這樣那樣的煩惱。有機會煩惱的人是幸福 的。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導 演,並於瑞士酒店管理大學以一級榮譽畢業,主修國際款待業管理 及會展項目管理。

憑香港話劇團《夜鶯玫瑰》分別獲提名 IATC( HK)劇評人獎 2022年度 導演獎及第十四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憑《一切從海浪開始》獲 得第八屆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小鎮獎最佳個人表現獎。曾於奧地利格 拉茨國家劇院Schauspielhaus Graz擔任駐留藝術家並參與劇院製作。

近期作品包括:一島劇場體驗劇場《螞蟻上樹》;廣州大劇院×一 島劇場音樂劇《紅蓮》演讀、體驗劇場《我的珍寶王國》 1.0;梁雍 婷×周漢寧《靜止的宇宙在閃爍》演讀劇場;繆時客推理音樂劇 《小說》;香港演藝進修學院音樂劇《奮青樂與路》 2024 ;香港 話劇團《夜鶯玫瑰》;蛇 口 戲劇節《無法歸類》及《某天我們一起 走》; IATC(HK) 《劇本的回音: 2013-2017 年香港劇本選輯與讀劇 網上廣播計劃》及香港演藝學院「舍區」室樂系列:「音樂新晉薈 萃」 超越新領域。

助理導演或副導演製作包括:香港藝術節《罪與罰》;法國五月藝術節《祈福》;文化交談《利瑪竇》 音樂劇【2024重演】;藝文創《相約星期二》;香港話劇團《姊妹》及《愛情觀自在》。其他參與製作 包括:格拉茨國家劇院Zur Schönen Aussicht(助理劇場構作);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與香港話劇團聯合製 作《德齡與慈禧》及上海戲劇學院《無事生非》。

現為自由身劇場導演,一島劇場創辦成員。

導演的話

家是甚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是血緣,是房子;

是日常,是回憶;

是羈絆,是牢籠;

是過去,也是未來;

是四面牆,是避風港;

是成長之地,是整個社區;

是令人安心的,是沒有私隱的; 是深夜的一碗熱湯,是揮之不去的油煙味; 是為之而奮鬥的,是要奮力逃離的; 是唯一可以被理解的,或永遠不被理解的地方。

家的本質或許就是一群對「家」有著不同理解的 人,一起生活的形態。

於我而言,令你心安的人,就是家。

張凱婷

「文本特區」︰區區文本,何特之有?(節錄)

問︰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部

劉︰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劉守正

郭︰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經理郭永康

問︰ 「文本特區」是甚麼?

劉︰ 「文本特區」是介乎黑盒劇場和讀戲劇場中間,階段性的製作。

對於導演或演員來說,最大分別是排練時間。黑盒劇場一般而言有五至六星期排練時間,而讀戲 劇場可能只有三至四節排練,而「文本特區」的排練時間是三個星期。舞台設計會相對簡約,沒 有那麼多「台、燈、聲」的舞台效果,目的是要試驗文本,包括文本的深度,還有文本和表演結 合的可能性。最後就是在觀眾的參與下圓滿這件事。

郭︰ 我們想探索文本和劇場的關係。「文本特區」是認真的製作,但不是完整的演出,重點是給演員 排練時間去沉澱文本內容,然後將文本原貌、編劇最想說的東西呈現給觀眾。導演是跟演員一起 尋找劇本的內核,試驗文本的「戲劇性」在哪裡,而不是單靠舞台效果去吸引觀眾追看。

問︰ 「文本特區」如何幫助編劇?

劉︰ 劇團一直以來不遺餘力支持原創劇本的發展,過去曾策劃了不同類型及方向的劇本孕育計劃,並 從中發掘出不少新生代的編劇。他們絕對是有潛質,也有經驗的,但是未必有那麼多機會發表 作品,需要平台讓觀眾認識他們。一位編劇如果嘔心瀝血寫了一個劇本,呈現效果不好的話, 很影響他之後的發展,雖然編劇很「渴市」,但編劇創作的路程很孤獨。「文本特區」其實是給 有一些經驗的編劇,一個很有養分的在職訓練。

郭︰ 一份好劇本和一個好演出,兩者不同的地方,在於劇本可以流傳很長的時間。就以前的黑盒劇場 製作而言,文本很快就進入了製作階段,可能還未琢磨到最好就上演,劇本的生命就完了。「文 本特區」是在延長作品的生命,讓編劇沒有壓力去測試他的文本,因為他會明白這個階段其實不 是劇本的完結,而是提供了一個可以延展劇本生命的機會,是一個創作上的試驗。

問︰ 為甚麼演出對於一個文本來說如此重要?

郭︰ 「戲劇文本」和其他文字創作很不同,需要考慮「可演性」。劇本只看文字,和我們聽台詞, 兩者質地是很不同,觀眾看到的情節也很不同。可演性的意思是,當文字由演員表達出來的 時候,其實不止在表達台詞,還有很多東西在裡面,演員之間的交流是甚麼?跟觀眾之間的交流 又是甚麼?能不能做到編劇自己本身書寫文字時,腦海中想像的那種交流呢?「文本特區」是測 試劇本可演性的好平台。

問︰ 「文本特區」的出現,希望為行業生態帶來甚麼影響?

劉︰ 坊間有不同特色的讀劇,比如某些藝團他們的讀劇可能已經做到像「文本特區」一樣;但是又 未必有太多排練時間,觀眾或會覺得表演卡住在中間

假如不那麼貪心,把劇本更簡單直接地 讀出來,是否反而會為觀眾帶來更大的想像空間?「文本特區」就是我們的演員可以有完整三個 星期進行排練,看看文本和表演的藝術水平可以去到哪裡。其實在外國,尤其是音樂劇會有一些 製作示範(workshop production ),邀請監製來看,雖然不是完整演出,但構思和製作都是認真 的,只是減少舞台和技術層面的考慮。

郭︰ 我們也希望觀眾可以給多點耐性編劇或者作品。「文本特區」設立目的,就是我們要陪伴一個 作品成長,讓它一步一步地進化。正如潘 Sir (藝術 總 監潘惠森)提到,我們劇團的座標就是 優秀的文本;一個好的文本,就是我們演出的靈魂。希望香港的表演藝術可以提升到一個新的 高度和地位,慢慢改善香港劇壇的生態。

「文本特區」︰區區文本,何特之有?閱讀全文

文本討論會

由「風箏計劃」的廣收文本,到「文本特區」的深化劇本,香港話劇團的目標在於 做到「由量變到質變」,推廣劇本創作,並完善劇本發表及發展的歷程。我們誠意 邀請有興趣參與這個歷程的觀眾,登記參加新設的「文本討論會」,和我們一起陪 伴劇本成長。

在逼仄的空間丈量愛的距離

問︰香港話劇團戲劇文學部 尤︰《三母女》編劇尤逸漢 張︰《三母女》導演張凱婷

問︰ 編劇當初為甚麼選擇以「三母女」深探家庭關係?

尤逸漢

尤: 「三母女」雖不是我熟悉的視角,但故事本就可能存在創作者不熟悉的事物,我擁抱這種「陌生」,以尋找 共通點嘗試共情「陌生」。「父子」和「母女」兩者的矛盾、衝突是不同的。前者可能會較為尖銳和沉重, 後者卻保留著呼吸的餘地,同時能讓我感受到更豐富的情感色彩。其實劇中家庭並不是只有三母女,還有小 兒子。出於對劇本風格和故事氛圍的考量,我最後選擇把切入點和焦點放在三位女性身上,以「母女」視角 出發,探索一個不過於沉重的家庭故事。

問︰ 《三母女》中的甚麼元素打動了導演?

張: 最打動我的地方其實是真實的生活感。故事中有許多看似十分瑣碎的對話,但正正建構了劇本的真實感。

故事中亦出現許多香港家庭會遇到的困境,譬如移民、照顧長輩、賣樓等,引起我的思考。

其次則是故事對「家」的提問。到底「家」指向甚麼?是一個擁有四面磚牆的空間?還是幾個讓你自在的人? 我認為家人是很微妙的存在,與伴侶不同,你無法選擇家人,亦無法迴避在某些時間點中必須一起生活。到底 甚麼才是決定「家」的重要元素?《三母女》平凡又真實的內容有許多值得我們深思之處。

問︰ 由「風箏計劃」一直精煉劇本至「文本特區」,編劇可以分享一下心路歷程嗎?

尤: 劇本起源於就讀演藝學院時的內部小型演出。為了時長約十至十五分鐘的演出,反反復復地打磨劇本,令自己 滿意。當時觀眾的反饋讓我注意到故事打動人的能力,於是我嘗試投稿「風箏計劃」。最後能成功入圍、 並於「文本特區」上演,從編劇的角度看,是很驚奇而又幸福的一件事。在知道自己作品被肯定的同時,尋找 劇本的潛力,朝著清晰的目標邁進,為劇本修剪枝椏,凝聚概念……有時創作的主題可能會很宏大、構思很 複雜,反而會失去令人共鳴的能力。但《三母女》很落地、很踏實,風箏計劃允許我安心地長時間打磨劇本, 讓角色慢慢長出血肉。

問︰ 導演認為「文本特區」的框架如何協助你去構思和呈現《三母女》?

張: 得悉「文本特區」以較為簡約的舞台呈現文本魅力,因此和設計師討論時,想使用簡約而流動的佈景去呈現 故事中「家」的空間和角色各自要面對的處境,亦因應有限的資源而進一步篩選劇本內的種種元素,尋找真正 渴望呈現的角度 例如「三」,我們探討使用三套枱凳和一些其他的佈景,去凸顯角色們就算分別身處各自 的空間,但仍同樣面對著相近或相同事物的核心。

問︰ 「賣樓」是家庭的重大事件,對兩位而言,它背後承載了怎樣的象徵意義?

尤: 「房屋」長久以來都被視為致富途徑和投資產品,又是華人家庭必要的事物。賣樓的決定,折射了三母女對

「家庭」的期盼與思考:母親漸漸將舊屋視為對下一代的負擔、枷鎖、困死的空間;二女兒比起買樓供樓,更 傾向租樓;長女仍希望家庭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張凱婷

故事中雖未直接透露,但我對她們的舊居有想像:實用但陳舊的洋樓。而房屋空間確切影響著內部家庭氛圍 和角色人生。香港狹小的房子讓人與人緊密扣連,壓縮了個人空間、放大矛盾和壓力。即使衝突發生,也無法 離開,回歸適切的相處距離。房子在故事裡沒有過多的鋪陳,或許不是觀眾們觀看的焦點,但它確實影響著 故事的呈現,影響著家庭的氣質建構。

張: 編劇其實已經說了很多,我只作些許補充。「賣屋」通常是一個家庭的矛盾激發點,因其背後涉及的利益會 對成員的下半生產生深遠影響,也影響著家庭對孕育下代之類的家庭規劃,迫使家庭的內部矛盾浮現。

我很認同編劇提出的一點 房屋的空間格局會影響家庭關係和居住人的心境。我知道不少移民家庭搬到外國 後,因為房子太大,家人情感變得比較疏離,從而激發矛盾。這其實是很微妙的 太細,無法呼吸;太大, 無法連接。似乎是個兩難的問題。

問︰ 除去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原因,為甚麼劇中的角色經常透過電話或視像軟件與親人溝通? 尤: 這其實是戲劇設計,是一種象徵。我們下意識認為家人就該經常見面,但劇中的家庭成員反而隔著物理空間才 能好好溝通。這是諷刺且值得深思的。有時候距離太近、過強的情感連接和依賴,會加劇衝突。不是不愛 彼此,而是我們需要明白,人與人本質上就有許多不相同,保留適當的距離,才能允許情感的滋生。過於狹窄 的空間、過於逼狹的關係,只會讓大家互相指責,於建立關係無益。

問︰ 《三母女》中呈現了一種既疏離又親密的家庭關係, 兩位可以分享是如何去揣摩並呈現這種質感嗎?

尤: 創作時,我下意識以資訊缺失塑造質感 某些應要知曉的 資訊,角色其實不清楚。這資訊落差一直隨著劇情推進 漸漸浮現。其根源並非角色「不想說」,而更多的是不想 家人擔心。

二是語句。角色之間的交流並非無用的廢話,當中夾雜 有效資訊,這種絮言絮語正是她們家庭的特色。我認為 交流的核心是語氣和眼神,而非實際內容。因此我渴望 還原她們之間溝通的氣氛、語調、狀態。那些無法說出口 的、重疊的……才是她們家庭的核心,也是劇的質感。

張: 其實角色間存在許多無效溝通,有對答無交流,她們可能 整場都在說話,卻因無人積極聆聽,導致資訊無法交換。 有趣的是,有外人在的時候,就是這家人最團結的時候。 她們其實可以為彼此處理對方無法處理的事情,只不過是 無法處理自己的事。

當家庭發生重大事件之後,她們停頓、沉默,又迅速處理 回歸生活。我希望凸出角色的「忙碌」,在確保日常感的 同時,以輕鬆的方式呈現沉重的事情,這是很獨特的港式 質感:「天跌落嚟當被冚」;處理上我亦允許觀眾「看不 到」,無法直觀或處理某些事物,就如劇中家庭一般。

劇中角色其實了解家人,只因各自相異的價值觀,造成 無法溝通。其實可能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也可能是因為 處於人生不同階段,導致她們表面上的「疏離」。但我可 以肯定的是,她們之間,無疑是充滿「愛」的。

惠珍: 層樓我會賣咗佢,分錢畀大家。

【Eva 和 Cheryl 一時不知如何回應】

Cheryl: 咁你住邊呀?

Eva: 【和 Cheryl 同時】而家賣?

Cheryl: 個問題唔係幾時賣個好價,係賣咗之後阿媽住邊呀?

Eva: 你諗好未㗎媽子?你識咗佢幾耐?有幾瞭解佢?

Cheryl: 咁我又唔同意識得耐就等如瞭解喎,我就唔係好瞭解你。

Eva: 你 Distract 咗個主題

Cheryl: 我冇 Distract,主題係阿媽嘅幸福,唔係層樓。

Eva: 層樓可以保障阿媽嘅幸福。

Cheryl: 即係阿爸死之前佢揸住層樓,就佢幸福;阿爸過身之後層樓 去咗阿媽度,就阿媽幸福?

Eva: 媽子你解釋下,你追尋幸福我冇意見呀,你同嗰個阿叔結婚 都冇問題,但點解要賣樓先?

惠珍: 你哋想聽我解釋?

Cheryl: 你係諗清楚就唔使解釋,不過我覺得你未諗清楚。

惠珍: 我未諗清楚?

Cheryl: 你啲決定成日都錯。

Eva: 佢講最有說服力。

文本特區《三母女》排練稿 20251022 9

故事

家人是甚麼時候成為一家人的?

是由出生開始?一同成長期間?抑或是到了面臨死亡的時候? 這一家人,三母女各有苦惱,遠看是悲劇,近看卻似是喜劇。

她們,已經成為一家人了嗎?

When does a family become a family?

From birth? From their years growing together? Or when people are at death’s door?

From afar, this story about a mother and her daughters seems to unfold like a tragedy. Yet a closer look presents a comedy of sorts.

Are they a family?

角色表

惠珍

陳煦莉

Eva 郭靜雯

Cheryl 丁彤欣

Patrick 陳健豪

Damon 陳嘉樂

Ronald 吳家良

莊先生 周志輝

聲音演出

Donnie 杜雋饒

Christine / Jayden 梁希夢*

*小演員

製作人員表

編劇

導演

佈景設計

燈光設計

監製

執行監製

市務推廣

技術監督

舞台監督

執行舞台監督

助理舞台監督

道具主任

服裝主任

服裝助理

化妝及髮飾主任

尤逸漢

張凱婷

黃樂瑤

曾梓俊

李寶琪

盧子健

黃詩韻、單嘉惠、陳旻昉、謝耀珍

蔡敬堯

楊貴雄

陳國達

王塱顯、曾碧君

曹晉誠

甄紫薇

彭椏雯

汪湘雲

助理化妝及髮飾主任 李淑貞

化妝及髮飾助理

郭有微

燈光編程師及控制員 關家珩

影音主任

劇場技師

前台助理

祁景賢

曾靖嵐

梁健聰

宣傳平面設計 Alfie Leung

宣傳攝影

演出攝影

Michael C.W. Chiu

Ken Ho

場刊設計 Doxa Graphix

場刊印刷

偉信企業(香港)有限公司

演出 陳煦莉

2001年加入香港話劇團,參與劇目過百齣,近期演出包括:《K城故事》、《塘西馴 悍記》、《使命必達》、《下一站,天國》、《水中不知流》、《醫.道》、《從金 鐘到莫斯科》及《姊妹》,亦曾擔任香港話劇團主辦賽馬會《奮青樂與路》品格教育 音樂劇計劃的藝術指導。同時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成員之一。

16 年憑《結婚》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 14 年憑《教授》獲 最佳女配角(悲劇/正劇),00年憑學院製作《長繫我心》獲最佳女配角(悲劇/正 劇)。另憑《標籤遊戲》及《姊妹》分別於第二屆及第十四屆香港小劇場獎獲提名優 秀女演員,過去亦多次獲香港舞台劇獎提名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

黑盒劇場創作及演出的劇目包括:《梅金的微笑》、《標籤遊戲》(兼任執行導演) 及《吉房》(兼任導演)。13年與一路青空合作,編導《囍雙飛》,獲第二十三屆香 港舞台劇獎十大最受歡迎製作。14年編導的黑盒劇場作品《巨型曲奇》獲提名第七屆 小劇場獎最佳劇本。

09 年獲柏立基爵士信託基金研究生課程獎學金,在英國 Birmingham School of Acting 以一級優異成績獲表演系碩士學位。同年於英國倫敦被劇界報章The Stage評選為 「崛起新星」。在英國校內演出包括:Troilus and Cressida的Cressida / Helen of Troy、

Hedda Gabler的Hedda和The House of Yes的Lesly。

此外,亦曾參與廣告、電視拍攝及迪士尼電影配音工作,包括:為《納尼亞傳奇:獅 子.女巫.魔衣櫥》聲演女主角蘇珊;參與演出香港電台《好想藝術》、《沒有牆的 世界5:房間》;ViuTV《活匠當下》。

演出 郭靜雯

2011年加入香港話劇團,憑《好日子》及《玩轉婚前身後事》分別獲提名第 二十八屆及第三十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及最佳女配角 (喜劇/鬧劇),及憑影話戲《愛情山手線》(首演)獲第三屆香港小劇場 獎最佳女主角。

16 年更首次以作曲及作詞身分創作迷你音樂劇《嗚啦啦啦啦你的歌》,盡顯 她的音樂才能。

曾演出《教授》的 Lucretia、《櫻桃園》的安伊亞、《蠢病還須蠱惑醫》的 聰 慧女僕、《好日子》的妹妹及《如夢之夢》的醫生等主要角色。其他團內演 出包括:音樂劇《大狀王》、《人間》、《使命必達》、《史家本第二零二 四回之伏虎降龍》、《下一站,天國》、《白湖映像》、《醫.道》、《親 愛的.柳如是》、《落地開花》、《夜鶯玫瑰》、《中女7號》、《曖昧》、 跳格黑盒:《言說之外》、《盛宴》、《結婚》、香港國際黑盒劇場節《伊 狄帕斯‧豬亦拍屍》、音樂劇《奇幻聖誕夜》( 2011 、 17 )、《三子》、 《維港乾了》、音樂劇《俏紅娘》及《巨型曲奇》。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演出 丁彤欣

2019年加入香港話劇團,曾於《史家本第二零二三回之伏虎降龍》飾演佘翩 翩、音樂劇《大狀王》( 2022 、 23 、 25 )飾演楊秀秀、《中女7號》飾演少 女、《順風.送水》( 2020)飾演初音、《如夢之夢》飾演醫生。 23年憑音 樂劇《大狀王》獲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 24 年再憑此劇於首屆歐陽予倩戲劇獎獲提名最佳女演員,並於北京.天橋音樂 劇年度盛典獲提名年度最具潛力女演員。 25 年憑《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 虎降龍》獲提名第三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配角(喜劇/鬧劇)。

17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頒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 演。校內演出包括:《仲夏夜之夢》、《海鷗》、《魔零》、《青鳥》、 《家和萬事輕》。曾獲成龍慈善基金獎學金及演藝學院友誼社獎學金,並先 後往澳洲珀斯、泰國及印度作演出交流。另外,曾獲第五屆明日之聲流行曲 歌唱比賽冠軍、第八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流行音樂大賽(港澳台賽區)亞軍 等。

曾參與舞台演出包括:劇場空間音樂劇《單身.友.情人》;香港話劇團音 樂劇《奇幻聖誕夜》( 2017);影話戲《看著你》(首爾表演藝術博覽會演 出);Paprika Studio《禁式極樂園》。

演出 陳健豪

2022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包括:《兒子》、《K城故事》、《塘西 馴悍記》、《纏眠》、《天下第一樓》、《白湖映像》、音樂劇《大狀王》 ( 2023)、《親愛的.柳如是》、《小島.餘香》及《不散的筵席》。曾擔 任《兒子》、《纏眠》及《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的助理導演。

曾參與演出包括:香港舞蹈團×演戲家族音樂劇《一水南天》;演戲家族音 樂劇《遇上 1941 的女孩》、《戀愛輕飄飄》;神戲劇場《馬》、《仲夏夜 之夢》;英皇娛樂《奪命証人》;同流《心靈病房》;爆炸戲棚音樂劇《我 們的青春日誌》; 7A班戲劇組《灰闌》、《失戀,我們分手吧!》;劇場空 間《布拉格‧ 1968 》;香港戲劇協會《礦井下的彩虹》;香港藝術節《黑 天鵝》;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馬克白》;夢飛行合家歡劇團音樂劇《阿信的 故事》;春天舞台《小海白》、《喝彩》;焦媛實驗劇團《野玫瑰之戀》、 《我的快樂時代》。

07年憑《哈姆雷特》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17年 憑《心靈病房》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悲劇/正劇)。 22 年憑音 樂劇《一水南天》奪得第三十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Powerful Actor Workshop 戲劇工作坊」創辦人。

演出 陳嘉樂

2019年加入香港話劇團。近期演出有:《K城故事》、《人間》、《天下第一 樓》、《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下一站,天國》、《白湖映 像》、《醫.道》、《從金鐘到莫斯科》及《親愛的.柳如是》。

17 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在校期間,曾獲香港滙豐銀行香港與內地交流計劃獎學金、葛量洪獎學基 金。校內演出包括:《蝦碌戲班》、《環》、《仲夏夜之夢》、《原野》、 《青鳥》,亦曾參與天邊外劇場「新導演運動」《傷逝如她》、《漁港夢百 年》第三部曲「大夢初醒」。

演出 吳家良

2014 年加入香港話劇團。

19 年憑《初三》及《好人不義》重演版本同時 獲第二十八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及最佳男配角(悲 劇/正劇);並憑《初三》獲提名第十一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男主角。

17

年憑《好人不義》獲提名第九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亦曾憑中英劇團 《冰鮮校園》及影話戲《神扒之間》分別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 (悲劇/正劇)及最佳男配角(喜劇/鬧劇)。團內演出包括:《K城故事》、 《塘西馴悍記》、《天下第一樓》、《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龍》、

《下一站,天國》、《白湖映像》、《醫.道》、《從金鐘到莫斯科》、 《親愛的.柳如是》、《大象陰謀》、《往大馬士革之路》、《順風.送 水》(2020)、《如夢之夢》及《武松日記》。除演出外,亦擔任《叛侶》、 《如夢之夢》、《父親》(2019)重演版本及《驕傲》助理導演。

入團前曾為中英劇團全職演員,為本地少數先後擔任香港兩旗艦劇團的駐團 演員。除傳統戲劇訓練外,亦積極參與形體、面具、木偶等不同形式之戲劇 訓練及演出,並與不同的藝團合作,且善於在同劇中一人分飾男女老幼多 角,多年來於本地及海外執導多個結合不同媒體及表演形式的演出。除擔任 演員外,在不同崗位上發揮所長,包括:香港話劇團主辦「中電社區節能基 金教育劇場」《動力奇兵》(導演);「獨腳舞台大師班」(2018及 2019年 導師);「舞台表演專業證書課程」(導師);中英劇團《同棲異想 從 石屎罅走到劇場中間鏽已生》(導演)。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

演出 周志輝

早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學院中文系, 1979年加入香港話劇團任兼職演員, 81年 成為全職演員,為現時團內最資深,也是其中一位最為本地觀眾熟悉的舞台 演員。

演出劇目多不勝數,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包括:《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 白浪、《酸酸甜甜香港地》的福叔、《不可兒戲》中反串包夫人和以他個人 背景為素材的黑盒劇場創作劇《志輝與思蘭 風不息》。近期演出包括: 《兒子》、《人間》、《天下第一樓》、《史家本第二零二四回之伏虎降 龍》、《下一站,天國》、《水中不知流》及《親愛的.柳如是》。

曾憑《春秋魂》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憑《南海十三 郎》和《求証》獲最佳男配角(悲劇/正劇),以及憑《脫皮爸爸》獲最佳 男配角(喜劇/鬧劇)。他亦曾憑《瘋雨狂居》、《盛宴》、《兩刃相交》 獲提名最佳男主角,以及憑《他人的錢》、《不可兒戲》和《暗戀桃花源》 獲提名最佳男配角。 2005年更憑《酸酸甜甜香港地》榮獲第十五屆上海白玉 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提名獎。

他亦是本港資深粵語配音員,曾配上百齣本地電影及外國動畫製作。其中尤 以《反斗奇兵》的巴斯光年及《功夫熊貓》的施福大師最為人喜愛。

觀眾問卷調查

AUDIENCE SURVEY

請踴躍填寫問卷,有機會獲贈香港話劇團演出門票2張。

Scan the QR code to complete a survey and get a chance to win 2 HKRep Performance Tickets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學院,獲頒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位,主修佈景及服裝設計。

曾參與作品包括: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劇《我佛無著經》 (聯合佈景設計)、音樂劇《夢想期限 tick, tick...BOOM! 》 (助理佈景設計);恐怖在線、HYREX ASIA哈囉喂劇場《請勿打擾》×「恐怖在線」現場版(執行佈景設計)。亦曾 參與國際舞台美術家劇場建築師暨劇場技術師組織(OISTAT國際劇場組織)於羅馬尼亞舉辦的「舞台設計國際計劃」。

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燈光設計 曾梓俊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燈光設計。

近期設計作品包括:日出前劇場《真心有L病》;朱啟軒《哈哈哈哈姆雷特》首演及愛丁堡巡演;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野人如何開口說話》及《自我控訴》(導演不安版);香港演藝學院《獨眼巨人》;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製作藝術 學院Perfection Preserved;西九文化區×綠葉劇團《山海經》第一部曲 山川命。

憑《山海經》第一部曲 山川命獲提名 IATC ( HK )劇評人獎 2024 年度舞台科藝/美術獎; 2025 年憑《哈哈哈哈姆雷 特》獲第十六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整體演出。

除了擔任燈光設計外,亦有擔任助理燈光設計。近期參與製作包括:香港話劇團《親愛的.柳如是》、《天下第一 樓》(2024);香港藝術節音樂劇《雄獅少年》及廣州大劇院音樂劇《雄獅少年》巡演;中英劇團《花樣獠牙》;鄧 樹榮戲劇工作室《薄伽梵歌》(2025);西九文化區×綠葉劇團《山海經》第一部曲 山川命‧終章。

曾兩度遠赴英國參與愛丁堡國際藝穗節,23年擔任彭焯然作品Here Lies製作經理及燈光設計師,作品更獲Theatre-Weekly 評為四星演出。

25 年擔任《哈哈哈哈姆雷特》愛丁堡巡演之聯合製作人、製作經理及燈光設計師,作品獲 edinburgische dramaturgie評為五星演出,並獲亞洲藝術獎傑出表演獎。

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多謝支持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節目贊助 PROGRAMME SPONSORS

香港話劇團謹此向以下贊助機構深致謝意: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expresses its deepest thanks to the following Sponsors: 華懋集團 Chinachem Group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

China CITIC Bank International Limited

周生生集團國際有限公司

Chow Sang Sang Holdings International Limited

晶苑氣候慈善基金

Crystal Climate Charity Foundation

香港話劇團「發展基金」及「戲劇教育基金」捐款者芳名

滙豐保險 HSBC Life

鴻發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Hung Fat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信興集團 Shun Hing Group

生命熱線 Suicide Prevention Services

全仁佳護 Wraparound Healthcare Limited

(以公司英文名稱序 In alphabetical order of company name)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DEVELOPMENT FUND DONORS & DRAMA EDUCATION FUND DONORS

香港話劇團謹此向以下商業機構及熱心人士深致謝意:

The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expresses its deepest thanks to the following corporations and individuals:

旗艦捐助人 FLAGSHIP DONORS(HK$100,000或以上 or over)

純福音官涌38教會 Full Gospel Salt And Light Church

鄭偉康先生 Mr. Henry Cheng

百回看捐助人 ENCORE DONORS(HK$50,000 - HK$99,999)

何美珍女士 Ms. Salina Ho

梁葆君女士 Ms. Angela Leung

鄧婉湘女士 Ms. Michelle Tang

戲連場捐助人 PLAY ON DONORS(HK$10,000 - HK$29,999)

陳淑蕙女士 Ms. CHAN Shuk Wai

張佩螢小姐 Miss Cheung Pui Ying

Ms. Kathy Ip

活道教育中心 Living Word Education Centre

曾淑儀小姐 Miss Shirley Tsang

Ms. Regina Wong

無名氏 Anonymous

幕初升捐助人 CURTAIN UP DONORS(HK$3,000 - HK$9,999)

陳允彤女士 Ms. Chan Wan Tung

高慧敏女士 Ms. Hazel Chiao

慈航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Chi Hong Charitable Foundation Limited

Mr. Jason Chung

鍾樹根先生 Mr. Christopher S. K. Chung, SBS, MH, JP

張飛沒買錯

Mr. Josiah Ho

Mr. Keith Li

李祉慇醫生 Dr. Peggy Li

梁愛詩博士 Dr. Elsie Leung, GBM, JP

梁素玲女士 Ms. Leung So Ling

梁志偉先生 Mr. Leo Leung

李錦滔教授 Prof. Philip Li

李鈞榮博士 Dr. Eddy Li

勞彥俊先生 Mr. Alex Lo

陸潤棠教授 Prof. Luk Yun Tong

岑顯恆律師 Hin Han Shum, solicitor advocate

Ms. Prudence Tai

鄧梓聰先生 Mr. Tang Tsz Chung

鄧子謙先生 Mr. Tang Tze Him

黃明明女士 Ms. Jackie Wong

楊翰先生 Mr. Hanz Yong

無名氏 Anonymous

好友營捐助人 PALS DONORS(HK$1,000 - HK$2,999)

歐陽銘慈女士 Ms. Au Yeung Ming Chi

張家榮先生 Mr. Kevin Cheung

張飛買錯沒 Decca

安妮女士 Ms. Annie Feng

Ho Seen Yee

馮羨梅女士 Ms. Fung Sin Mui

黃潔儀女士 Ms. Huangjieyi

郭爽女士 Ms. Anttie Kwok

顧文君女士 Ms. Fumi Koo

李佳砡女士 Ms. Joy Li

Lydia

魏紫凝小姐 Miss. Angie Ngai

孫嘉沁女士 Ms. Sun Jiaqin

唐力行先生 Mr. Tong Lik Hang Axel

曾雅婷女士 Ms. Tsang Nga Ting

溫國鏘先生 Mr. Wan Kwok Cheung

王紹基太平紳士 Mr. Wong Ivan Siu Kei, JP

奚牧涼博士 Dr. XI MULIANG

Ms. YF Lam

張頤女士 Ms. ZHANG YI

無名氏 Anonymous

(「百回看」、「采滿堂」、「戲連場」、「幕初升」及「好友營」排名以姓氏字母 / 公司英文名稱序) (“Encore Donors”, “Ovation Donors”, “Play On Donors”, “Curtain Up Donors” and “Pals Donors” are listed in alphabetical order of family name/company name)

香港話劇團謹向下列人士對是次製作的協助致謝(排名不分先後): 梁希夢、鍾肇熙、林燕婷、莫家欣、袁安婷、梁嘉進、陳沛琳、 廖愛玲、彭展鏗、各大傳媒機構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
《三母女》A Family Story 場刊 House Programme by 香港話劇團 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 Iss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