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 WEEKLY ISSUE 1127

Page 1

2019年7月13日 第28期 总第1073期 RMB ¥15 HK $20 MODERNWEEKLY.COM #LearnForBetter 第X维视界

像自然一样生长 08

反思的奥秘与生活的乐趣 12

第 x 维视界 22

达 • 芬奇如何成为“达 • 芬奇” 25

当包豪斯遇见宋杂剧 37

向计算机学习信息黑洞

封面服饰

左— Stella McCartney 渐变

荷叶边连衣裙

右—

MODERNWEEKLY.COM 学习的未来与创意思维特辑
05
Kenzo 针织上衣、针织裤

梁家俊 KARCHUN LEUNG

《周末画报》平台创意总监暨生活版主编 《大都市NUMERO》主编

微博:KKKKKKARCHUN INSTAGRAM:KKKKKKARCHUN

创意的未来

多年前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要去念 时装相关的课程,到底我会选哪个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Royal College of Art?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Parsons?还是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 想了一想,又跟一些毕业在各个学院的毕业生聊 了一下,当时觉得最适合自己的应该会是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

不过,这是很个人的选择。一来,我很喜欢比利 时设计师;二来,我很喜欢安特卫普这个城市;三 来,我很喜欢他们的教学方法。一位该校的毕业生 跟我大概解释了一下学校的教学方式,创作的出 发点在于发问,举例说明比较直接,例如今天我们 要设计一个杯子,开始的时候不是立即到设计画 图的阶段,而是先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杯子,定义 一下每个人心目中的杯子是怎样的,杯子跟碗甚至 其他的容器有什么不一样,当自己有一些定义定下 来以后,才开始进行设计性的工序。

这方式立即说服了我。返回源点的思考实在是太 重要了,尤其是对创作人来说。否则我们只是不断 不断在重复别人在做的事情。

我更因此走访了一下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认识了MoMu的馆长Kaat Debo,也跟安特卫普六君子中的Walter Van Beirendonck碰了面,他一直在担当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的导师,每 位学院的学生都要经常与他一对一碰面聊天,因 为教学方式非常针对性,所以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出来的学生,每一位的 风格也相当强烈,设计非常个性及前卫。

不过,每年能在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毕业的人没多少,而且相比其他学院,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学院的 设备比较基本,所以更考验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

之前某在校学生偷偷跟我说,有点后悔来了这里念 书,因为什么都要亲力亲为找办法,实在太苦了。

所以说,没有完美的学校,也没有完美的教学方 式。尤其是在创意教育上。

创意教育是我近年相当关注的问题。创意教育机构 近年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方式,各种各样的理论, 看得人眼花撩乱。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需求及 分析也正在不断改变,最可怕的是,因为互联网的关 系,时间被不断地压缩,所以很多在学校里学习的专 业知识,在你毕业的瞬间,已经过时了。

面对如此的环境,教育方式到底需要如何变革?这 是一个谜。

去年我跟Linda Loppa聊了一下,她曾经是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的 负责人,然后在佛罗伦萨的Polimoda教学,从事 时装教学超过30年。“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创意教 育方式需要改变,不能那么针对产出的功效结果, 要更往思维方式及启蒙出发。可惜大家都还没找 到最佳的方式。”基础教育是一回事,创意教育其 实是另一个领域,我们可能应该重新思考自己对 教育的定义以及进行的方式,时代正不断急速往 前,学习与教育绝对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 一环,否则便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基础教学外加分 层式的小型Workshop,可能会是一个不错的多 变性学习方式。

2019年7月13日 第28期 总第1073期 CORRESPONDANCES 20190713

Critical Workshop,思辨学习工作坊

What I can learn from you.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me——这句话是瑞 士艺术家Thomas Hirschhorn主持的 工作坊的主题,也是 他的新书《Critical Workshop》的名 字。这本书记录了 Hirschhorn去年 1月27日到2月 25日在加拿大萨 斯卡通的Remai Modern博物馆举 行的为期4周的思 辨性学习工作坊。

Hirschhorn将 Remai Modern博 物馆的入口画廊改 成工作坊的活动场 地,邀请不同背景的 “教师”轮流上台分 享自己的知识、经验 或者故事,“学习者” 则在台下聆听——两 者身份可以互换,活 动不需要入场费,每 位“教师”都能得到 一百加元的奖励,而

“学习者”将得到纪 念手镯。项目开始前 Hirschhorn曾多次 前往萨斯卡通进行 田野调查,通过与当 地社区团体和组织 接触的方式寻找潜 在“教师”和“学习 者”。整个活动期间 Hirschhorn也全程 参与分享与学习。

“通过分享个 体的经历来传播普 世的知识,每个人都 能从他人身上学到 东西,每个人也有其 值得学习的特别之 处。”Hirschhorn 这样解释活动的宗 旨。这个思辨学习工 作坊是Hirschhorn 的项目“Presence and Production” 中的其中一场活动。

多年来,这位特纳奖 的获得者,著名艺术 家一直身体力行地 实践以艺术为工具 重新思考和学习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

“明日学校”是 德国教育理论家 Caroline Assad和

Robert Pfützner 发起的一项面向学 生、艺术家和教育工 作者的实验性课题 工作坊。从2018年 5月至今,已经完成 了21个课题。与其 他学习工作坊不同 的是,“明日学校” 项目组从哲学家、教 育家约翰·杜威和女 儿伊芙琳·杜威针的 教学理论中获得灵 感。1915年,杜威 曾针对工业化进程 中因移民和城市化 导致的美国社会动 荡问题开创性地提 出了面向未来的新 教学理论。在“明日 学校”,项目组重新 使用观察、对话的 方式为学生定制一 系列教学活动,尤其 强调数字化和环境 变化中的学习模式 的改变。该项目希望 培养学生在学校生 活中的审美和思辨 能力。

摄影©️Laura Fiorio 书籍编辑©️
2019年7月13日 第28期 总第1073期 撰文_MM 编辑_吕海娜
Remai Modern, Saskatoon, Canada, 2018
School of Tomorrow,明日的审美工作坊
MODERNWEEKLY.COM 像自然一样生长 图片版权 ©️ Alexandra Daisy Ginsberg
006 撰文_Haina Lyu 图片版权©️Alexandra Daisy Ginsberg 编辑_吕海娜 反自然的 自然世界

几年前,我读了一本有关合成 生物设计的书籍《合成美学》

(Synthetic Aesthetics),

Alexandra Daisy Ginsberg 博士是主要的几个作者之一。

她对生物环境学和物种进化的 观察和研究被认为是激进而浪 漫的,也时常是危险的,但又确 确实实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范式 自然世界。

《合成美学》提供了一系列关于 重新塑造生命的新视角。

比如可以自动长出除草剂喷雾 的庭院植物,可以自我修复的建 筑绿植,可以从人的皮肤或者其 他器官的细菌培育而来的奶酪 等等。这些故事听起来充满了虚 构小说,却是合成生物世界当前 最重要的探索方向之一。

在一群生物科学家中, Alexandra Daisy Ginsberg 是特别的存在。她的跨学科背 景,以及她的工作方式都如此 另类。《合成美学》书里记录了 一个她和纽约大学的生物学家 Christina Apapakis ,以及挪威 艺术家Sissel Tolaas共同参与 生物奶酪培训的全过程。他们将 微生物从自己和身边的朋友身 上提取下来,使用有机杀菌的全 脂牛奶在实验室进行发酵,最后 像制作一块普通奶酪那样,将凝 乳从乳清中分离出来,完成了8 个新品种的奶酪。

这些奶酪被取名为“黛西的腋窝”、 “哲学家的脚趾”,看起来荒诞 至极,但报告显示——人体以及 人的不同部位的生态也充满了 多样性,这些奶酪有不同的口味, 甚至,有品尝者得出了“黛西的 腋窝”是最美味的结论。

这个实验是Ginsberg合成生物 学探索的典型案例之一。她称自 己为“生物骇客”——以多学科 研究探索生命和自然,实现技术 与人类的行为连接。实际上,她

的工作方式也被称为“虚构设计”, 以人们前所未见,甚至从未耳闻 的方式介入自然世界,以未来主 义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展现独特 的表达方式——一种介于科幻 与科技,现实与虚拟之间的价值 探索。

正如生物学家Oron Catts形容 的,“在Ginsberg式的合成生物 的探索中我们窥见可能与可争 论的东西,他们既不是乌托邦的 也不是反乌托邦的,而是糊涂而 凌乱的。”

比真实更“好’的假世界

Ginsberg是哈佛、剑桥的双毕 业生,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获 得了交互设计硕士和实践设计 的博士学位。

她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合成生物学 与当前环境剧变的相互关系,以 合成生物学介入自然环境再造。

在受到都柏林科学画廊的委托 而创作的“Grow Your Own”展 览项目中(左页上图),Ginsberg 提出了第六次物种灭绝的假设。 她试着将合成生物领域的讨论 引入道德理论——我们到底该 不该信赖合成生物为人类指明 更远的未来?

包括彩色的真菌、细菌,无脊椎 动物和哺乳动物,Ginsberg设 计了一系列新生物种,它们与优 势物种一起生存,弥补已经频临 灭绝的物种消失后带来的缺失 感,同时,她也构想了一个更为“智 慧”、更有利于“生态循环”的自 然物种世界。

这个项目后来延伸出了“Nozzle Fruit”植物系列(本页下图)。在 能源成本不断攀升的推动下,原 材料和包装物品随时都会存在

运输问题的前提下,Ginsberg 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合成生物 假设——植物的DNA中可以被 编码,人们可以将日常用品嫁接 到植物身上,以实现能源的自给 自足。她以可以自动生产除草剂 的葫芦植物为样本,设计了物品 的生产和培育图,并且还刻画了 零部件连接生产的画面。

但Ginsberg也不总是停留在描 绘未来,她使用基因工程复活了 已经消失的花卉的气味,也用数 字再造技术再现了人类世界最 后一头北方白犀牛的形象。

她的讨论议题越和环境保护联 系在一起,受到的质疑也越大。 她被生态保护者称之为“异想天 开”,也被科技主义者质疑为技 术激进主义。甚至,在她参加的 诸多科学论坛中,还时常常受到 批评——技术构想如何找到实 际的应用场景?但Ginsberg不 介意,她试图缓和两者的意见, 将人文伦理渗透到技术世界去。

下一个计划

那么,我们真的可以期待一个由 合成生物构建的世界吗? Ginsberg的意见是“既然我们 可以用技术重回过去,那么我们 也应该用它来想象未来”。目前, 她和工作室的最新创作“火星上 的野生动物”(左下图)正在德国 vitra博物馆展示中,她将探讨 火星上的生物再造,以及人类在 其中生存的可能性。

在生物世界的多样性飞速下降, 全球生态系统一次次面临挑战 的当下,以合成生物技术来探索 人类的未来也许只是科技理想 主义者的实践,但至少,这个工 作方法为技术盲目乐观者提供 了另一角度的思维。

007
008 采访_Haina Lyu 撰文_XW L 图片提供_路易威登 编辑_吕海娜 反思的奥秘 与生活的乐趣

对Raw Edges跨学科设计工

周末画报 X YAEL MER

作室而言,最重要的是去实验, 去突破,保持“开放”。他们认为, 旧有的技巧、结构、材料等,都 隐藏着无法预料的应用可能和 美学体验,需要我们保持好奇 心,勇敢而热烈地反思当下熟 悉的一切。

Raw Edges(右下图)的名字源于 两位设计师在中国的一段经历。 来自以色列的Yael Mer和Shay Alkalay相遇于伦敦皇家艺术学 院。毕业四个月后,这对搭档受朋 友之邀来到中国,这段在中国的 记忆十分珍贵,他们得到了工作 室的名字。2006 年成立至今,从 产品设计到家具设计,从装置到 展陈设计,Raw Edges涉猎广泛。

他们与路易威登 的合作始于 2012年首次推出的 Objets Nomades 系列。当时,他们设计 了一款Concertina折叠椅,灵 感来源于六角手风琴的机械结构 Concertina,椅子的底部是镀金 炭灰色的金属结构,交叠在一起 的“四边形花瓣”则由特制皮革坐 垫制成,这把椅子可以折叠起来, 轻巧灵活,系列中还有同款桌子 和灯罩。

他们的这件作品大受欢迎,于 是又有了最新一季为Objets Nomades 设计的Dolls 椅子(左 图)。Dolls的设计过程并不耗时 太久,却搭载了大量的心思。他 们最初想设计一张餐椅,但长成 一样的餐椅不是两人的初衷,他 们认为既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 同的外表、背景及性格,为什么不 可以将多元性也放到椅子的设 计中去。在参考了人类民俗文化 中使用皮革的方法,并研究了从 非洲民族的实木皮革玩偶,到南 美洲的皮革与皮草玩偶制作后, 最终,他们决定令每一张椅子都 拥有不同面孔。

在米兰,这对设计组合之一的 Yael Mer与我们谈起了这把 Dolls椅子的设计,以及RawEdges是如何打破固定思维,探 索多元文化的。

周末画报

实际上我第一次见到Dolls 椅子是在香港大馆。

Yael Mer

哦,那两把是限量定制系列。

其实,这个系列可以无限把, 它是一套比较复杂的产品, 我们设计了两个基底、三种 靠背,以及许许多多的纹饰 图案。而且,我们还在继续 发掘新的装饰材料,这个项 目还将继续发展。

周末画报 我还记得你们很早的设计, 和Established & Sons合 作的橱柜系列,你们对几何 的应用方式非常特别。这么 多年了,不管怎么变化,你 们的作品总是可以呈现出 一种“系列感”,这是怎么 做到的?

Yael Mer

这个问题很有趣。在工作室 最初成立的几年,我们的创

作基本都是跟着直觉走。几 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反思我 们在做的事,发现我们几乎 总是在制造同一种特别的 感觉——欢快、有感染力的 情绪,总是在邀请更多人参 与其中。从另一个层面来说, 我们想以一种聪明的方式来 选择材料、生产制造。所以 我们总是以两种层面进行工 作:一种是技术性的设计, 一种是营造欢乐的感觉,可 能这就是你谈到的“系统感”。

周末画报

在Objets Nomades系列 中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你们 对材料是怎么看的呢? Yael Mer

因为是与路易威登合作,需 要使用它提供的皮革,非常 精美的皮革——当然也不仅 是皮革,其他纺织材料也非 常好。对我们来说,这些材 料的就像是一场盛宴,我想 用这个,又想用那个,根本 停不下来。说起来很有趣, 我们像一个孩子那样什么 都想要。最后我们作出决 定——保留椅子椅背和基 座的自由式样,可以多一些 选择。(笑)

周末画报

Yael Mer

哪一把是原始版本?

哦,原始版本不在这里。这 些椅子的内部是木质结构, 然后路易威登优秀的工匠 为木结构包裹上皮革外衣, 他们的手艺真的非常厉害。

周末画报

Dolls椅子有着强烈的民族 家具的风格,你们又是如何 融合民族风俗和现代简约 时尚的?这并不简单。

Yael Mer

我觉得确定具体的制作细 节才是最大的挑战,比如这 件要黄色的,那件要红色的, 有些灵感来源于文化,而有 些不是,有些作品仅此一件, 但有一些会量产,我们需要 作出一些选择。另外,你一 定知道Alexander Girard 制作的木头玩具产品,原来 他还是一个玩具收藏家,我 们曾经为他的一个回顾展 览完成布展工作,见到了他 收藏的世界各地的木偶,很 多来自日本、墨西哥的跳蚤 市场,那些玩偶身上的面料 和装饰也确实给了我们一 些启发。

周末画报 你们的很多项目都创造了一 种与使用者互动的体验,你 们给英国Now Gallery做 的那个公共空间项目,带大 家自行DIY那些椅子,拓展 了重新学习和使用公共空 间的概念,Dolls系列是不 是也类似?

不,并不是完全类似于 DIY,Dolls椅子并没有很

多工作需要人们自行组装, 但它们的确也和一般的大 规模量产的产品模式有所 不同,在色彩和材料搭配 上更开放,也更多自主创意, 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自己 喜欢的设计式样。另外你 提到了Now Gallery的项 目,它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 大的惊喜,我们设计那些 椅子的初衷是希望提供给 人们在公共空间里最需要 的东西,但结果大家自发开 始互动娱乐,这让我们非 常高兴,我们确实希望设 计一些有更多人可以参与 进来的物品。

周末画报 是的,我还记得你们给日本 玻璃品牌AGC Glass做的 玻璃绘图工作坊,那年在米 兰,我们都玩得很开心,它 真的是太热门了。

Yael Mer 是的, 它非常受欢迎,在 Instagram上人气很高。目 的达到了,哈哈。

周末画报 但仔细想想,看起来很轻巧, 柔软和情感化的外形表面 下,其实这些家具的结构并 不简单,制作的工艺和逻辑 可以用复杂来形容,一些 色彩的层次变化也总是让 我们非常意外,有很多大家 没有想到的处理手法运用 其中。

Yael Mer 我觉得这也和我们的理念 有关——我们希望创造一 些惊喜的东西,但通过双手 来实现设计是我们设计过 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打 个比方说是通过手与脑来 进行对话,草图、草模、模 型经常带给我们意想不到 的结果。我们的很多作品都 使用几何元素,我们也确实 会进行很多数学的思考。而 且,你知道,我们来自以色列, 那里很注重科技工程训练, 虽然,我不会说我们的产品 多么高科技,但它的内在运 行逻辑的确是缜密的。

周末画报 现在想想,每当人们问我 Raw Edges标志性的设计 是什么,我常常说是好玩的、 彩色的,以及自由的,这证

明你们在输出概念方面非 常成功。但我的问题是,你 们和那么多不同的品牌合 作,而且大多数品牌本身的 印记很强烈,你们要如何保 持自己的特色的呢?

Yael Mer

我觉的这是一种自然流露, 而不是刻意为之。这也不是 运气,因为我们真的对创造 有趣的东西很感兴趣。

周末画报 分享一下你们的创作习惯 吗?

Yael Mer

通常我们总是开始于一个 “点”——这个点总是清晰 的。然后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有时是从材料的物理性质 入手,比如我们将这两种材 料混合会发生什么,诸如此 类。有时候研究进行的会不 顺利,有时候走对了路,但 有时候也会碰到错误,但那 些错误也是一种惊喜,它们 也很给人启发,然后我们继 续深入探索,这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

周末画报 具体是什么类型的错误? Yael Mer 有一个很久以前的项目 (Lake 系列),它的外表由纸 覆盖,我们本来并没想让那 些纸呈现那么皱的状态,但 我们看到结果的时候觉得 还蛮好看的。所以错误有时 候也会激发很棒的创意。

周末画报 是的, 我记得那件作品。最 后一个问题,这其实不是你 第一次和路易威登合作,我 想知道你有没有得到一些 有趣的消费者反馈?

Yael Mer

我们得到的反应都很棒,但 目前为止真的还没有出乎意 料的,也许接下来会有人说 一些让人惊讶的话吧,我很 期待。

周末画报

你们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 工作室,我对你们的工作和 思考都很感兴趣,今天也是 一个让我了解你们想法的 绝好机会,非常感谢。 Yael Mer

谢谢,和你交谈也非常开心。

009

改变的门槛 只有一个数据,

010 撰文_陈含璐 、LJ 图片提供©️HundrED 编辑_吕海娜
50%

当人们谈论未来的学习时,科 学技术总是第一个冒出来的关 键词,但在总部位于芬兰的创 新教育机构HundrED看来,这 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他们将教 育创新项目细分为科技工具、 教师水准、效果评估、学习环境 和领导力5个类别,研究今天的 学习革命中最为关键性的一系 列问题。

细节,以方便对其感兴趣的人将 之借鉴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HundrED强调他们永远不会 从此项目中获取利润,其运转 的资金由Hundred的主要合 作伙伴——芬兰技术工业联合 会、芬兰电信运营商DNA、OP 金融集团和芬兰移动游戏巨头 Supercell提供。

未来的教育项目有什么不同?

Global Oneness Project是 一个从12年前就启动的项目, 旨在将世界各地的文化通过纪 录片、摄影以及文字的方式栩栩 如生地呈现出来,以故事的形式 吸引学生们沉浸其中,在不知不 觉中对遥远之地所持有的信念 以及面临的问题有所认识。它是 2018年度入选HundrED100 的最受关注的项目之一。

试理解彼此,激发我们看待这个 世界的新角度,只有这样,世界 各地的人们才能更好地合作,为 我们共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找到和平且创新的新方法。”Lee 描述道,“学生需要更多的机会 来加深他们对人际交往、共情和 全球问题的理解,只有这样他们 才能更好地为日益全球化的世 界做好准备,同时也只有这样才 能为世界培育出负责、宽容的新 一代世界公民。”

教育中的角色互换

今天,教育机构中老师的教学方 法在发生改变,他们与学生之 间的相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未来可以期待的愿景 “教育的目的,在于学生无论经历 发生什么事都能拥有丰裕的人 生。”这是Tuominen时常挂在 嘴边的一句话,也是HundrED 的宗旨。

在HundrED,他们奉行的理 念——即教育并不是为了在当 下让学生的能力达到某个标准, 而是让他们拥有即使在三四十 岁依然能够顺应社会变化并且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的教育能让孩子们更好地 应对未来吗?”

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 HundrED教育创新峰会上,创 始人Saku Tuominen抛出了这 个问题。过去几年中,HundrED 团队问了100个教育专家同样 的问题,世界各地的教授、讲师 以及作家们,却没有一个人对此 有肯定的回答。“就这个结果而 言,很显然,我们需要改变了。”

Tuominen感慨道。

Tuominen的履历写着实业 家、媒体工作者、作家、制作人 和厨师,今天,他成了全球以 优质教育闻名的芬兰创新教育 机构HundrED的创始人,“我 人生中最大的热情就是希望能 为这个世界做出伟大而有意义 的改变,而没有什么地方比学 校更能让我实现这个愿望的 了。”Tuominen无数次这么说道。

那么,什么是100年后世界上最 好的教育?HundrED的做法是 筛选并采访100名教育改革者, 为全球100个最佳教育项目创建 案例研究,并在全国各地的学校 中试行这100项芬兰教育创新。

由HundrED评选得出的100 教育创新项目,将展示在他们的 官方网站上,每个项目都会给出 其介绍、实施情况以及成果反馈, 更为特别的是,作为一个分享平 台,项目还提供具体实施的一些

“这是成为他们成为世界公民 的第一步。”Cleary VaughanLee,Global Oneness Project 的负责人这么说“我们关注那些 关系到所有人的全球问题,比如 移民问题、气候变暖、可持续发展、 荒漠化进程、水资源短缺等等, 我们寻找的故事主角则与他们 的文化、民族以及大陆所遇到的 问题息息相关。”

在Global Oneness Project的 网站上,多媒体影像及文字资源 是免费对所有人开放的,在这里, 你可以读到原始部落中最后一 个能说其语言的女人的故事,或 是因为干旱而失去家族土地的 农夫的故事,或是逃离家乡去寻 求政治安全的叙利亚难民的故 事,还有因为全球变暖而只能看 着海平面上涨逐渐淹没自己的 岛屿的男人的故事。

“当学生和老师将这些故事带入 课堂的时候,他们会开始思考, 成为一个世界公民到底意味着 什么,而他们又将对自己的文化、 民族传统以及所生活的大陆承 担怎样的责任。”Lee介绍,“在 每一个故事背后我们会为其匹 配相应的课程,引导学生对这些 问题进行讨论和批判性思考,而 这些思考将被吸收并融入他们 自身的个性特质之中,从而影响 今后的人生。”

Global Oneness Project的活 动范围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其资源也已分享到成千上万 的学校,他们始终致力于让学生 们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多地 从全人类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 人道主义不仅是一个空泛的口 号而变得有血有肉。

“在这个全球化程度愈来愈高的 时代,我们需要用新的方式去尝

Shadow a Student项目是教 师Peter Worth在美国发起的 挑战类活动,主要内容是要求学 校的领导层(比如校长)通过和 一个学生绑定一天的方法,亲自 体验学校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了 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参与这个挑战首先需要在官网 上进行申请,成为其挑战者中的 一员,然后便是选定一位绑定的 学生,根据其年级为自己设定合 适的学习目标(是的,每位挑战 的成年人也需要设定自己的课 程学习目标,这一天得是有所收 获的),接下去,挑战者就需要一 位摄影师跟踪自己一天的学习 情况,影像资料有益于之后对教 学情况的反思以及对这次挑战 活动做总体评估。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挑战,因为 高高在上的学校领导在挑战中 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跟学生按 部就班地体验他的一天,有些挑 战者也许早已完成学业多年,但 是重回高中课堂跟着自己的学 生一起学习早已遗忘多年的西 班牙语还是会手足无措,学生们 甚至需要反过来帮助校长来完 成课堂任务。

“这种感觉很奇妙,他们一起帮 我解决这个问题,我像是在他们 的保护之下。”一位参加挑战的 校长在结束了一天的体验后这 么说道。

Shadow a Student的核心理 念在于“换位思考”,在这一过程 中不仅校长能对自己学校教学 模式的成效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通过进一步的反思,领导者们可 以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指定相 应的改革措施,而学生同时也会 对校长感到更加亲近。

HundrED给出了相应的评价: 换位思考与共情严格来说并不 是新概念,学校的决策层也都知 道它的重要性,而这个挑战是给 出了一个完美的契机,让这个想 法真正付诸实践。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未来 难以预测,任何一位专家都不敢 信誓旦旦地担保二三十年后的 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应对 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成为教育需 要让学生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

除此之外教育创新如同任何创 新一样,需要考量多方面的标准, HundrED拥有一支遍布世界 各地、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团 体,当一个项目进入其视线时, 他们会分别从自己的专业领域 出发给出权威的测评,每个项 目都会经历这一多角度的评估, 最终得到的参数将决定其是否 入选当年的100个教育创新 项目。

这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所有 评判标准都可以归为三大类, 即创新性(Innovativeness)、 影响力(Impact)和实施规模 (Scalability),当你进入每 个官网的展示页面时就能看到 HundrED在每个项目旁都从这 三个角度给出了对此项目的评价。

但HundrED的工作也受到过质疑。 “每当我说起我们在做的事时, 人们总会先夸赞,然后说,‘但是’,” Tuominen说,“人们会说,这个 想法很好,但是——但是教育是 一件很私人的事,它有很强的地 域性,将一个教育创新举措推广 到全球是可行的吗?”

“通常,我的回答是,这的确是事实, 当前教育的地区性很强烈——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教育和社 会发展一样也在逐渐地走向全 球化。”Tuominen说。

Tuominen还提到一个概念,即 改变的门槛只有一个数据,那就 是50%,当一项举措有超过一半 的人认为是可以发生的,这个改 变就会发生。

HundrED所作的,就是将每一 项最初看起来不那么可行的计 划推向一个更高的、能让更多人 看见的平台,将觉得这项创新 可行的人总10%,推向20%, 30%,循序渐进,终有一天星火 之光也能照亮整个夜空。

011
012 本页 Jenny Fax 垫肩裙裤、拼接网袜 对页 Walter Van Beirendonck 镂空廓形大衣 John Lawrence Sullivan 厚底高跟短靴

怪诞的名字——“天命反转住宅”,9 间公寓,说的是对抗死亡与宿命的故事。这是日本艺术家荒川修作和他的美国妻子MADELINE GINS创造的“集 合住宅”,以纪念海伦·凯勒——在身体失衡的情况下,住在房子里的人都必须像海伦一样调动身体来感应环境,重塑对空间的认识。

摄影_Agnes Lloyd-Platt 形象_Klaire Chen 集团时装总监_林添灵 化妆_Kie Kiyohara at Beauty Direction 发型_Takeshi at Setp 模特_Aoi、Saki Nakashima 摄影助理_Makoto Kamiya 服装助理_Lu Lu、Emma Schwarz 发型助理_Oyama 制片_Hiroki Sekiguchi at Id Management 制片助理_YeeYeung Sung 撰文_XiaoQi Hu 编辑_吕海娜、鲁璐 场地提供_三鹰天命反转住宅(纪念海伦凯勒), 由荒川修作和Madeline Gins创作于2005年。©️ 2005 Estate of Madeline Gins. 第 X 维视界
月。东京西郊,三鹰市一处平静的住宅区里,突兀地生长着一栋彩色的房子。女孩儿们在房子里嬉戏,衣服和房子的颜色撞在一起。这栋房子有个
7

对页

左—

Courrèges

Courrèges

本页上 Prada 拼色连体衣、缎面半裙
Ohno 亮片手套
本页下 Yohei
古着高领连体衣
亮面直筒裤
长筒靴 右—
Angus Chiang
Mulberry
古着针织连体衣
Chiang 亮面直筒裤 Mulberry 漆皮长筒靴
Angus
PVC拼接针织上衣、拼接面料半裙
Stina Randestad

本页上

Louis

本页下

左—

Kenzo 针织上衣、针织裤

右—

Stella McCartney

渐变荷叶边连衣裙

对页

左—

Rudi Gernreich

饰金属圆片连衣裙

Acne Studios 裸色打底衫

Chanel 亮面玛丽珍皮鞋

右—

Rudi Gernreich

针织拉链连衣裙 Courrèges PVC拼接遮阳帽

Comme Des Garçons 长筒靴

Vuitton 茧型大衣

本页

左— Peggy Moffitt

Comme Des Garçons

拼色套头衫

右— Peggy Moffitt

Comme Des Garçons 连体衣 对页

Balenciaga

字母印花开衫、 字母印花连衣裙
022 采访、撰文_Haina Lyu 图片提供©️Museum Leonardo3, Piazza Scala Milano, Copyright Leonardo3 编辑_吕海娜 助理_陈含璐 达 • 芬奇
“达 • 芬奇”
如何成为

大英百科全书

中关于达•芬奇的注解——他

是一位意大利的博学者,其学

识领域包括:发明、绘画、雕塑、

建筑、科技、音乐、数学、工程、

文学、解剖、植物、写作、历史以

及制图。毫无疑问,在今年逝世

500周年的日子里,达•芬奇

的博学多才再度成为人们热议

的话题。我们向意大利学者、教

授、Leonardo3博物馆和研究

中心的科技总监和联合创始人

Mario Taddei请教——达•

芬奇是如何成为“达•芬奇”的。

意大利学者Mario Taddei(右 上图)教授今年特别忙碌。在全 球庆祝达•芬奇逝世500周年 之际,他的讲座邀约不断。他的 另一个身份是Leonardo3博物 馆和研究中心的科技总监和联 合创始人。在Leonardo3博物 馆,他们研究达•芬奇的手稿,复 刻他从未面世的机械创作,也通 过交互多媒体技术向人们介绍 达•芬奇的创作。Taddei教授 也是使用数字修复技术解读和 还原达•芬奇绘画作品的专家。

在Leonardo3博物馆和研究中 心,Taddei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使 用VR技术再现了达•芬奇的绘 画原形,他们也通过开发相关游 戏和教育软件,带人们进入达• 芬奇所处的文艺复兴黄金时代。

他本人还是一位苛刻的达•芬奇 研究学者,在人们已经习惯用“含 义模糊的纸片”来形容达•芬奇 留下的数量庞大的手稿时,他重 新学习了古意大利语,从只字片 语中了解达芬奇的想法,并将其 中的一些机械草图成功复刻为真 实的机械版本。鲜花的狮子、战争 机械系列、消失的乐器等,在他的 手中复活,他也在学习和理解达• 芬奇的路上持续前行。

周末画报 Taddei教授,上一次我们 聊到了达•芬奇对于动物的 喜爱,我想这一次我们就来 谈一下达•芬奇在绘画方面 的天赋,以及他聪慧的学习 方法。我想先从你之前在上 海演讲时讲到的达•芬奇在 绘制《最后的晚餐》时使用 了“透视研究法”的说起, 他的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吗?

Mario Taddei

达•芬奇从他的老师韦罗 基奥那里学习得了绘画的 秘诀。在他的一些作品比 如《最后的晚餐》中,就包 含了很深刻的透视学知识。 在绘制《最后的晚餐》时, 达•芬奇的创想并不是凭 空产生,显然还受到了其他 方面的影响。就“房间中的 房间”这一表现方式而言, 在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的《最后的 晚餐》中其实就出现了, 达•芬奇显然观看过这幅 作品。在达•芬奇的手稿 中还出现了对卡斯塔尼奥 (Castagno, Andrea del) 《最后的晚餐》的人物临 摹,他发现大多数画作都将 犹大孤立于餐桌的一侧,试 图打破这种画面的不对称 性。我认为不能忽略的是, 作为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的学生,达• 芬奇或许继承了老师绘制 人物轮廓的方式——利用 光照后留在墙上的投影(这

也可能是人物比例变大的 原因)。实际上,如果我们 了解达•芬奇的创作方式, 这些发现就不会让我们感 到惊讶了。

实际上,“透视研 究法”一直到今天设计和美 术院校学生还在学习。但如 今我们的问题是,人们不再 一步步学习,而是将控制权 转交给了电脑和其他科技 工具,逐渐停止技法学习的 我们越来越依赖电脑。人 们正在犯一个危险的错误, 将过去积累的知识丢弃。但 是,当我们没办法使用电脑 而只有双手时该怎么办呢? 所以,如果我们将掌握观察 和记录事物的方法先行,再 通过电脑等现代科技进行 新的整合与探索,去打破陈 规从而创造新的规则,这 才是尽头,我们学习需要做 的,也正是达•芬奇在《最 后的晚餐》所做的尝试。

周末画报 在你复刻了达•芬奇6000 多页的手稿,并进行了大量 的科学比对研究后,你觉 得他最大的天赋和成就是 什么? Mario Taddei 达•芬奇从小就有绘画天 分,并逐步加深了对艺术、 自然和技术的兴趣。但我觉 得他首先是一个科学家,再 是一个艺术家。他的秘诀之 一就是达•芬奇对科学技 术的学习越透彻,这些知识

就越能帮助他提升艺术造 诣。《蒙娜丽莎的微笑》如 此成功并不是因为达•芬 奇是一个魔术师,而是因为 他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人 体的骨骼、肌肉和皮肤有了 相当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 上再运用其完美的油画技 巧、通过一层层颜料的铺涂 将其展现出来,这个过程是 非常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周末画报

你上次提到,你和你的同事 们在工作中发现达·芬奇设 计的诸多机械其实很多都 不是他原创的,达·芬奇抄 袭,我可以理解为他有一些 他的学习榜样吗?对他个人 影响最大的导师是谁呢? 是绘画老师韦罗基奥吗? Mario Taddei 他的绘画老师是韦罗基奥, 但机械方面影响他的人不 是的。我在做讲座的的时候 经常会提到一个故事,达• 芬奇曾经给米兰公爵写求 职信,这当中他使了个小技 巧,承诺他会为公爵设计几 百种战争机械,并因此得到 了公爵的雇用——所以他 并不是凭借绘画能力得到 这个职位的! 但事实上他对公 爵撒了个谎,因为他不是战 争机械工程师,所以他一到 米兰就开始学习战争机械, 学习中世纪的书籍并且借 鉴Taccola、Francesco di Giorgio等前人的经验,但

023
周末画报 X MARIO TADDEI

达•芬奇最主要的教材还是 Valturio的《罗马制军论》 (De re Militari),我们在世 界各地博物馆看到的达芬奇 机械设计都借鉴于这本书, 但这些都不能算达•芬奇自 己的发明。而在这段初步学 习后,达•芬奇开始真正对 机械与工程开始感兴趣,并 且开始自己的机械设计—— 这就是我的工作,从6000 多页的手稿中寻找真正由 达•芬奇经过学习后进行的 机械设计。

周末画报

达•芬奇平时总是随身携 带一个临摹本,而且,他总 是在动手实践,他是用什么 方法来保持旺盛的创造力 和持续的好奇心的呢?关 于他工作4小时休息15分 钟的传说是真的吗?

Mario Taddei

达芬奇总是随身带很多小 临摹本,便于随时随地学习 或者记录灵感,这是他学习 和创造的工具。关于达•芬 奇有很多的传说,我不相信 他工作4小时休息15分钟 的传言,这只是人们为自己 技艺不精找的借口罢了,纯 粹是在浪费时间,我奉劝大 家像达•芬奇那样停止寻 找魔法捷径,踏踏实实地去 工作和学习。

达•芬奇很博 学,他明白物理学、几何学 和数学中的很多原理都能 应用到创作中去,比如研 究水的流向有助于他更好 地描绘人物的发丝,他是向 大自然学习的典范。他也有 惊人的观察力,比如留意到 鱼和鸟划过水面时留下的 水波纹等等。他设计米兰 Conca水闸系统时所做的 调研工作是对原有体系的 改善扩充,所以,我认为每 个人的能力都是能够不断 去学习、改善和提高的。

周末画报 今天,看达•芬奇的手稿, 里面有很多独特的视觉创 作表述方式,甚至,他还发 明了一种他自己的文字输入 法,在你这么多年研究达• 芬奇的过程中,如果要排列

顺序的,从生物学、绘画技 能、流体动力学、机械学、 力学和航空学、城市工程学 等来说,哪一个是他最先掌 握的技能呢?或者说他一 开始就是全面发展,同步进 行的?你是如何来划分他 的作品阶段的? Mario Taddei 达•芬奇的兴趣和能力分 为很多不同的阶段。他到处 旅行,不同的人会要求他做 不同的工作,所以我们按照 他服务的国王与承担的委 托来划分阶段。但这又是 一个连续的过程,因为达• 芬奇所学的所有东西都一 直在他的脑海中,与此同时 他也从不停止新的学习,而 不同阶段只是他将技能运 用到不同领域的区别。当 然,他的绘画技能是如今我 们认识他的主要原因。

周末画报 我觉得很有意思,在他的很 多手稿中,描绘了很多的机 械设计,而且总是在想要突 破当时的技术的限制,比如 在比例上做文章,或者在力 学上寻找新的突破,他这样 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Mario Taddei

他总是在研究周围的事物 并试图进行改善,他只是对 所有东西都抱有强烈的好 奇心,因为他知道这种学习 对他的创作也有益处。

周末画报

达•芬奇最神秘的作品 之一“时间机器”,你们的 Leonardo3复刻了这件作 品,有没有一些证据表明, 达•芬奇对于时间有一些与 众不同的解读。

Mario Taddei

我研究并且重建了“时间机 器”,这是他为了制造永动 机所做的最复杂的尝试, 这个机器可以附加时钟的 功能,这就是为什么我叫 它“时间机器”,但达•芬 奇的本意其实是制造能为 城市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的 永动机。当然,他没有成 功——他也知道这是不可 能成功的,但是这件设计本 身的精妙就值得赞叹了,无

所谓他是否失败! 周末画报 就你来说,谁对你研究达• 芬奇影响最大呢?你之前说 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阅读 达•芬奇的书写文字(应该 是古意大利语吧),精通意 大利语是不是更容易理解 达•芬奇呢? Mario Taddei

我觉得许多机械与技术的 秘诀都已经在达•芬奇的 手稿中,而不是我从图书馆 借的其他关达•芬奇的著作 中。千百年来,编辑和作者 们总是在互相借鉴而不是 真正从达•芬奇本人出发进 行研究,而我再的学习和研 究过程中发现——真正的 达•芬奇就在他自己的手稿 中。虽然达•芬奇在一些演 示稿件中的表述清晰明白, 但他90%的手稿内容都是 写给自己看的,完全不在意 语法或者书写正确与否,而 且还是古意大利语,所以很 难读懂——首先,要读懂他 们,你必须要懂意大利语, 然后再从达•芬奇充满了省 略和错误的古典语言中慢 慢摸索他的写作方式。

周末画报 达•芬奇在写给他客户的 信件中,用词和语言显得非 常有说服力,非常浪漫,甚 至有一些天真,他是一个 情商或者说沟通能力特别 高的人吗? Mario Taddei 我们不能以现代的标准去 将达芬奇进行定义,因为他 是另一个时代的人。但当然 他很有说服力,擅长与人沟 通交流,有很多关于他用笑 话和故事打动国王或者逗 乐别人的故事,因为他需要 将自己的发明创造“卖”给 别人以换取报仇,所以他必 须拥有销售员的能力! 周末画报 我上一次听说,最近你在 准备一个以达•芬奇的 学习方法为原型的儿童 STEAM 工作坊,能不能介 绍一下那个?

Mario Taddei 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达 • 芬奇 的创作热情和学习技巧是 非常重要的,他在自己工作 坊中的学习方式非常给人启 发。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坊中 (下图),如果你以为我们复 刻一台机器会购买不同公司 的零部件的话,那你就错了。 我们从简单的木材和基础 材料开始,就像达 • 芬奇当 年的工作室一样,我们建立 一切,这个过程就好像他当 时在老师的工作坊学到的一 样,我们也尽可能试着接近 他,仅使用古老的材料。 这 就像500年后为他制造机 器。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想 让你自己,或者你的孩子成 为当代达 • 芬奇的话自然要 多学习。你还需要理解达 • 芬奇的创作“秘诀”与技巧, 因为这是他创造力的基础。 现如今人人都认为科技是 一切的答案,但其实不是, 科技只是一件工具,我们要 学会去利用它而不是被它利 用。想想看,达 • 芬奇可是 仅凭借铅笔和白纸就成为了 达 • 芬奇呢!

周末画报 那么,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 习模式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是什么呢? Mario Taddei

如今教育最大的挑战是将 灵感与好奇心传递给孩子。 我们身边有太多的科技、太 多的工具、太多的信息和太 少的达•芬奇们——也许 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 拥有并不代表理解如何去 使用、用对这些工具。想想 看达•芬奇自己的工作坊是 多么简陋,他只有铅笔和白 纸。所以如今最重要的是让 孩子们知道他们也能成为 达•芬奇,他们需要和达• 芬奇一样从最基础的能力 开始学习,在这个基础上他 们能够利用科技来做得更 快更好。我手头快写完的一 本书《如何成为达•芬奇》 所要阐述的正是这个过程。

周末画报 好的,非常期待。

024
周末画报
X MARIO TADDEI
MODERNWEEKLY.COM 从包豪斯到超豪斯 摄影师_孟庆伟 图片版权所属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象棚”
026 撰文_ 陈璐 摄影师_孟庆伟 图片版权所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编辑_吕海娜
当包豪斯遇上宋杂剧

胡臻杭

周末画报 如何看待,我们的今天的 学习模式和学习与这个项 目之间的关系? Torsten Blume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包豪 斯舞台不仅是为舞者、演 员或戏剧制作者提供培 训,而是一个非常特殊、 集设计与建筑教育于一 体的课程。

这是一个恰当 的时刻。今天的建筑和设 计教育不再关心身体的参 与或身体意识。如今人们 利用电脑和数码设备进行 设计,身体的体验并没有 融入到设计过程中,世界 上的每一个建筑场景,在 最后都是用我们的身体来 使用它。这导致我们现在 看到的许多设计都“缺乏 情感的意识”。

但很多设计专 业学生,尤其是所谓包豪 斯学派的学生,都是在探 索形式和运动之间的联 系,包豪斯舞台作为一个 实验环境,是利用整个身 体环境的空间和形式设 计。了解每一种形式的设 计更多是为了满足空间的 需求,它和运动有很大的 联系。

胡臻杭 在跟德国合作的过程中, 我也会有点困惑。因为在 中国建筑艺术的教育体系 中,我们会更多地强调空间 的表演性,所以比如说一 个建筑中的坡道,那么我可 能会倾向于人该如何跟这 个坡道发生关系,如何充 分利用这个场馆的一些既 有空间,然后利用它的尺度 来更好地突出人运动。 所以实际上我一 度比较困惑为什么Blume

要把表演限定在一个四四 方方、非常传统的剧场舞 台这样的空间里面。我总 觉得这好像是一个比较保 守的做法。但后来我发现 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排除 掉了很多他觉得不重要的 东西,所以演员或者学员 才能更加专注自己的身体 和服装之间、和身体本身 的运动,而不是身体和建 筑怎么去互动。虽然这和 我之前做的练习也会有一 些关系,但是它的视角还 是会有一些差别,训练的 重心会不太一样。

周末画报

完成这样一场实验教学 工作坊,最困难的部分是 什么?

Torsten Blume

我想困难有时可能是和臻 杭讨论。他会说,哦,这不 对,中国的传统是这样, 也许你误解了宋杂剧。

这有时是一个问题,因为 我们有不同的理解,但最 后,我认为这不是那么重 要。因为我们无法从过去 中重建中国戏曲。

因为我们不是 历史学家,我们是艺术 家。因此,我们是要用这 些材料来改变,翻译新的 形式。也许中国戏曲史学 家会批评我们,因为我们 不那么正确,我们并没有 明确地从中国戏剧中提 取元素,只是在玩,你无 法真正看到什么来自中国 戏剧、什么来自包豪斯舞 台。我们混合了所有的东 西。我们正在做一些新的 事情。这是一种实验考古 学,我会这么说。

胡臻杭

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

个事情。“象棚•包豪斯人 物空间剧场”以“实验性 考古”的方式进行,它包含 了“考古”和“实验”两个 层面的意义。因为我试图 把这个项目纳入到宋杂剧 的历史研究框架中去。一 方面,借由考古我们得以 生产关于包豪斯舞台和宋 杂剧的史学知识;另一方 面,我们的工作又并不是 完成一篇史学论文而是更 偏向艺术创作,因此我们 不会拘泥于某些尚不清晰 的史学信息的考证,而会 进行二次创作,具有某种 探索性,即“实验性”。 我首要关心的是 史学研究,在无法追溯的 时候才采用艺术创作的方 式。所以我的一些坚持对 德方来说可能会比较困惑, 我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小 细节上那么坚持,但在我的 视角里可能这个小细节才 是最本质的一个东西。

周末画报

最终,两位在哪些方面有 了全新的理解? Torsten Blume

基于我自己的背景,我只 能从中国戏剧中提取元 素。因为这是一个关于语 言的大话题。语言的不同 为我们互相理解设置了障 碍。我认为中国戏曲不仅 仅是关于颜色或者运动, 也不是简单地关于音乐。 欧洲和中国的语言概念完 全不同,人们对汉语的理 解,对于欧洲人而言非常 抽象。例如,如果你穿得 像个“王”一样,那就意味 着富有。但同时,“王”和 “汪”同音,汪是狗汪汪 叫的意思。每个单词都有 它的意思,但是在欧洲,

德语或者英语没有这样的 含义。 对我来说很多 这方面的经验都是零,所 以当我处理这个中国项 目时,与中国同事一起工 作,深入地接触中国文化 和传统,都有助于改变我 对自己文化的看法。而最 重要的是,我学会了用一 种新的方式来看待包豪斯 的历史。我们发现一些以 前不太为人所知的东西, 比如中国和亚洲传统对 包豪斯的影响。所以这个 项目只是开始,将来我们 还需要还得做更多的类 似项目。 胡臻杭 我的一个深切体会,是以 后做设计的时候我可能会 做得更加细致或者说对 形式会更加敏感。另外, 我认为“误读”是这次实 验的核心。虽然误读有 时会令我们产生困扰,但 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的 创造性,我们称之为“建 设性误读(Productive Misunderstanding)”。 事实上,文化 的传播和变迁也是通过 群体间的一系列误读发 生的。这次的误读包括两 个层面,一是中德之间的 误读,Blume会对中国文 化、对宋杂剧产生许多误 读;同样,我对德国语境 的包豪斯也会产生误读。 另外,误读还包括时代间 的误读,我们以当代人的 身份去想象德国20世纪 早期和中国10-13世纪 的表演艺术,在许多模糊 之处都会填入自己的想 象。这种误读作用在创作 上,就有可能产生新的艺 术形态。

028
X
BLUME X
周末画报
TORSTEN
029
030 撰文_胡晓琪 摄影_ Christian Richters( 天使圣玛丽教堂)、 Iwan Baan(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编辑_吕海娜 走 出 去, 观察这个世界 FRANCINE
HOUBEN
032 撰文_胡晓琪 摄影_Pedro Pegenaute 编辑_吕海娜 空 间、 材 料 和我们的本能 郭锡恩

开放的寓言

034 撰文_陈含璐、Moon Xu 编辑_吕海娜

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是如何影响

日常生活,又如何相互演化?

一些新兴的研究和教学机构邀 请跨行业背景的设计师、艺术 家与学者、劳动者共同参与课 题讨论,试图寻找一些答案。他

们建立了一些“更广泛”的学习

机构,将情感和直觉融入教学 体制,尝试重新设计架构与关系, 期待每个人都有机会按自己的 方式处理日常生活,开发更具“思 辨”模式的知识交流方式。

01

Ambigious Standarts Institute 如何打破矢量规则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是难以界 定的,比如一张标签无法描述事 物在各种语境中的隐藏义,一组 数字无法勾勒流体千变万化的 形态,而这些无法用具体量化的 事物就需要特定的界定标准。为 此,土耳其教育机构Ambigious Standarts Institute以模糊 标准对一些事物进行了新的界 定。所谓模糊标准(Ambigious Standarts),就是以成分、空间 数据,解剖学为参考来“加载”的 新类别。鉴于模糊标准与其所代 表概念的维度相似性并不确定, 它们大多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 的,难以仅通过物理数学方法和 分析进行研究。

Ambigious Standarts Institute根据特定背景追溯模 糊标准的根源,它对各种外标准 测量的文本和视觉表征进行了 细致的研究,并将其记录在案, 其中一个有趣的项目是围绕食 品的尺寸展开的,伊斯坦布尔科 技大学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哲学 博士Avsar Gurpinar也参与 了这个项目,Avsar Gurpinar 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设计基 础研究、设计视觉传达技术、城 市研究、设计史、环境和场所设

计,对于Ambigious Standarts Institute的项目他进行了积极 的设计与实施。

这个项目名为“Ambiguous Standards of Food: Eggs”(左 图),围绕当下的食品工业根据 食品的形状、大小、重量、颜色和 硬度对不同食品进行分类和评 估并相应地制定了包装、运输和 消费标准展开思考,以蛋为例展 示了工业标准所存在的缺失:从 非常小的鹌鹑蛋到超大的鸵鸟 蛋,自然界中蛋类的标准显然比 人工定义的包装盒尺寸标准要 复杂的多,而除了尺寸之外,从 浅到深红到巧克力的颜色,甚至 蛋黄的数量都是不同的。为此, 这个项目设计了一个可以同时 容纳不同大小和不同鸟类的蛋 的箱子,尺寸各异的蛋槽下还有 有铝制蛋架用以演示。这个箱子 研究了食品工业的标准化系统 与食品本身的不均匀特征之间 的对立,在这种固定的标准下, 标准之外尺寸的食物便被排挤 到系统之外了。

对食物的思考仅仅是 Ambigious Standarts Institute打破矢量规则冰山一 角的尝试,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 为了使模糊性绝对化,用转换的 方式呈现并且用图像等方式来 描述这种模糊性,这种碎片化的 描述方式恰恰是对物质文化生 活的一种还原。

02

The University of the Underground 梦想家的理想大学

成立于2017年的先锋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he Underground)就像一个特立 独行的潜伏者(上图)。它目前在 阿姆斯特丹和伦敦开放。如同柏 拉图描述的洞穴,这两座城市的 地下室也将成为人类思维的孕 育之地。先锋大学的创立者是法 国设计师Nelly Ben Hayoun, 信奉反传统与创新的她致力于 打破常规的办学模式,试图以通 过改变内部结构的方式创造独 立思维的空间,在这里学生们将 自由地对艺术、政治进行批判反 思与独立创新,而不受到外部条 件的束缚。

为实现完全的思想自由,先锋大 学从创立伊始便遵循自己的信 条。首先,在这里接受教育是完 全免费的。众所周知,当前的教 育费用日益昂贵,学生——特别 是艺术专业学生——在毕业后 承受巨大的贷款压力,于是先锋 大学采用课程学位免费,并提供 奖学金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不受 资金限制地进行自由的实验与 研究;其次是主张跨学科的体验 派探索方式,先锋大学的体验设 计(Design of Experiences)硕 士项目定义了一种新的探索型

研究模式,这个两年的全日制硕 士项目由先锋大学与位于阿姆 斯特丹的桑德伯格研究所合作 创立,选取15名学生分别在阿 姆斯特丹和伦敦接受大师级经 验设计课程,具体包括批判性设 计、戏剧、歌剧、电影、符号学、政 治和音乐实践,旨在教学生设计 情境、经验和事件,为年轻艺术 家们去进行自己的探索试验提 供必要的工具和平台;最后则是 跨国界的教育模式,先锋大学相 信超越国界的跨国教育形式,因 此在美国、北非、希腊及其他地 区都开展过教育项目。

支持非传统研究与反文化实践 的先锋大学喜欢挑战固有的文 化与知识,也正因如此,其中 较为常规的学生项目非常少, 这也是他们特立独行的一个体 现,比如将于今年8月在美国 纽约举办的为期4周的“POSTNATION STATES”免费暑期学 校项目,这个项目从汉娜·阿伦 特的“平庸之恶”思想中获得灵 感,主张在专制政权逐渐复兴的 当下社会中建立多元化思维的 平台。今年8月份,该大学的暑 期项目与巴德学院的汉娜·阿 伦特中心合作,邀请了15位国 际活动家、魔术师、哲学家、音乐 家、梦想家、夜生活艺术家、社区 支持者和世界制造者,对联合国 历史的发展进行编写、设计和重 演,以对权力结构和历史政治进 行反思。

035

03

Map Section

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地图吗?

我们产生空间和地理知识的机 制是什么?地图部分是地图和地 区通常无法区分的清单。Kerim Bayer的书籍《地图的地图》( atlas of atlases)不同于一般 的地图集,其中的内容不包含我 们通常见到的国家、地区等概 念,而是我们用来翻译和生成 空间信息的图形元素的拇指大 小的缩略图:线条、点、颜色、符 号、插图、阴影、文本、插图、影 线、传说、网格和轮廓等。这些 缩略图图像(上图)是使用自定 义软件从创建者自己的地图集 中裁剪出来的,该软件通过模拟 卫星如何读取行星表面的原理 来进行选取剪裁区域。

Kerim是一位地图爱好者,收藏 家和研究员,一名受过培训的艺 术史学家。他拥有庞大的地图收 藏,主要集中在19世纪和20世 纪初的科学、交通和规划地图, 都是重点详细的、图形复杂的制 图。而这本《地图的地图》中则包 含了从他1366幅地图收藏中通 过软件随机选取裁剪出的5180

张拇指大小的地图。

“通过对这些地图的解构,我得 以重新审视自己对于地图的兴 趣,因为在只有将那些引导人进 行经验主义思考的元素去掉后, 我们才能真正纯粹地欣赏地图 本身的美丽。”Kerim在采访中 这么说。在被剥离了使用目的的 地图中,那些原本仅作为信息来 源的图形设计成为了亮点,点线 面的组合开始具有美学意义,而 这一切都源自视角的转变。

其实在制作地图集时,Kerim 最初打算自己手动选取并裁剪 地图,但不久就发现了其中的 弊端,因为他会无意识地为了 印刷效果去突出某一类元素而 忽略另一类,也正是出于这个 原因Kerim最终采用了随机剪 裁的方式,从而得以完全摒弃 在编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为 偏见,最终结果也让Kerim感 到非常满意,因为随机性让他 看到了仅仅依靠自己不会想到 的新的可能性。

长久以来Kerim一直在寻找新 的方式去认识地图,他坚信在单 纯的地理信息之外,地图还将提 供更多值得学习的内容。

036
MODERNWEEKLY.COM 向计算机学习信息黑洞 摄影©️Philipp Shimitt 特别感谢_Bromide Books

特别感谢_Bromide

撰文_徐佳辰 摄影©️Philipp Shimitt

摄影师Philipp Shimitt的另 一个身份是交互设计师、程序员。

他最近设计了一套计算机程序 “图片智能生成系统”,通过算 法来识别图片信息,让计算机 负责设计编排了自己的摄影集 《Computed Curation》。

这本摄影书中,计算机可以识 别每张图片中包含的主题、时间、 地点、颜色等基础信息,并生成 了800多个标注单词,并自动 读取视觉逻辑完成了书籍的顺 序编排和图片注解。

最终,我们看到的书中的每一张 图拥有两个图片说明,一个来自 开源网络系列的自动信息识别, 一个来自他自己设计的智能系 统的解读。Shimitt用统计学中 常用的置信度值Confidence 来显示两者的区别数值。

最为意外的是,在“图片智能生 成系统”的解读下,Shimitt在 旅行途中拍摄的照片出现了神 秘的信息错位。犹如一个状况频 出的小孩,它异想天开地读取了 人类的信息漏洞。Shimitt认为, 它提供了一种人类获取图片信 息的全新思考模式——或许会 有一天,我们需要向计算机学 习未知的世界!

周末画报

周末画报 你是怎么开始这个项目的? Philipp Shimitt 实际上这个项目最初来自 我在medium上的一个 创作构想。我想把这两年 拍摄的照片做成一本照 片书——将照片重新从电 脑中拿出来。然后我就开 始思考如何策划和展现 这些图片(尤其是个人记 忆),我的标准是什么,以 及我的电脑呈现的与我自 己的视角会有什么不同。

周末画报 整本书一共使用了207张 照片,你是怎么挑选出它们 的?都是电脑选出来的? 还是也参杂了人为因素。

Philipp Shimitt 书里的图片是从1万张 左右的照片存档里筛选 出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 被我手动删除了(比如说 有关家庭成员的私密照 片)。另一些删除的则是 被电脑定义为副本或重 复性很高的照片。

最终呈现的 207张照片拍摄于2013 年至2017年。你看到的 元数据信息显示来自谷 歌云视觉Cloud Vision API(提供标签、颜色等 分类信息)、微软认知服 务Cognitive Services API(主要提供图片注释), 以及Adobe Lightroom 软件所存储的日期、拍摄 地点信息。整个图像的识 别拼合利用的是梯度方 向直方图(HOG)——一 种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 处理中用来进行物体检 测的特征描述(feature descriptor)。

考虑到每张照 片都有超过850变量, 我运用了一个叫做t-SNE 算法将图片按照内容、颜 色、组成结构分布在一个 二维内容空间内。另一个 算法计算出每一个排布 之间最短的距离,便形成 了书页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 是,书的排版同样是由计 算机算法完成。我编写 了一组Node.js代码,并 用另外一组basil.js代码 在 Adobe Indesign软件 中渲染出最终效果。印 刷部分由惠普数字印刷 机完成,最后的手风琴书 册装订工作是全手工完 成的。如果将这本书全部 展开,约有29米长。我 为整个工作过程建立了 一个自定义软件界面,你 可以在这个链接vimeo. com/225081193中收到 一个延时视频。

因此,是的,你 没说错——“置信度值” 代表了电脑给出的图释 准确度。当然,这里有许 多网络智能的成分,但更 多的是计算机算法。我 发现有趣的是,算法给出 了11位小数点的计算结 果,这看起来非常精确, 但其实很多给到的图片 注释和真正的内容相差 十万八千里。

事实上,小数 点只是数学上的一个应 用,但是,如果你愿意进 一步思考,就可以扩展出 一个全新的概念来——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可以 被计算机计算的——这 也是我想借这本摄影书 传达的核心主题。

周末画报 你用这套“图片智能生成 器”制作了多少个版本的 书籍,还是其实只有一个。

Philipp Shimitt 没错,每次运行“图片智 能生成器”时,结果都会 不同,计算机不会产生同 样结果的一本书,但我的 确选择了一个我自己特别 喜欢的版本来印刷。我希 望可以制作更多不同的 版本,但是这样的话成本 就会很高了。

周末画报 这本书里,有没有哪一页 让你感到特别意外? Philipp Shimitt 书里有一张照片,是人群 簇拥在柏林最著名的室 外卡拉OK场地柏林墙 公园(Mauerpark)中欣 赏一位歌手的演出。计算 机给出的图说是:“人群 在看着一把粉红色的伞”。 照片中,歌手旁边的确有 一把粉红色的伞,但通常 人类不会想到大家在观 看一把伞,而不是那个歌 手。计算机在此时既是对 的,又是错的——它制造 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提醒 我们人类的视界经常存 在一些偏见、刻板的看法 和僵化的逻辑,计算机却 可以提供一种截然不同 的观察视角。

周末画报 我看到每一张图片上面 方都有一行注释说明,有 些基本符合图像的内容, 有些谬以千里。句子后面 还有一长串含小数点的 数字,标注为置信度值 Confidence(统计学用 词)。这是电脑对给出的 估值吗? Philipp Shimitt “Confidence”数值来 自“图片智能生成系统” 算法。这个程序非常擅 长识别清晰的场景,例如 “狗在海滩上”。但是如 果图片本身存在着一些 矛盾、混乱的部分或者 偏抽象化,那它就很容 易感到迷惑。

038
Books 编辑_吕海娜
X PHILIPP SHIMITT
海滩,背景中有山 置信值:47.0735330551414% 拍摄于克罗地亚,帕格岛,2016年8月 海岸,海,海滨,地理特征,水体, 地平线,山,河,湖,崖

左页上 一辆车停在一把伞边 置信值:70.8683736269246%

拍摄于克罗地亚,帕格岛,2016年8月 沙,海,海滩,旅行

左页下 一艘黄色的船坐在一座桥顶 置信值:18.754580435873%

拍摄于洛杉矶,美国,2016年10月

车辆,船,海,帆船,桅杆,船只, 高桅横帆船,走道,船坞,码头

右页上左 车流繁忙的海港 置信值:56.7568525486313%

拍摄于洛杉矶,美国,2016年11月 港口,城市,车辆,船坞,人行道,运动场地,口岸, 海港,公共基础设施,市中心

右页上右 一群人正在看着一把巨大的伞 置信值:67.6608493624627%

拍摄于柏林,德国,2014年8月 人群,人们,春天,节日,传统

右页下左 一张关于森林的图片 置信值:31.5372958527098%

日德兰半岛,丹麦,2016年7月

栖息地,自然,树,林地,荒地,自然的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叶子,植物

右页下右 一个男人在一座斜坡上滑滑板 置信值:8.69219971469281%

拍摄于特拉维夫,以色列,2015年10月

颜色,红,路,城区,街道,公共基础设施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