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X弦~節目冊

Page 1


雷納尼:給大提琴與吉他的小協奏曲

L. Legnani: Potpourri Concertante for Cello and Guitar

格拉納多:給大提琴與吉他的西班牙舞曲

E. Granados: Andaluza (Danzas Españolas) for Cello and Guitar

皮亞佐拉:探戈的歷史

A. Piazzolla: Histoire du Tango (Arr. for Cello and Guitar)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

布格穆勒:給大提琴與吉他的三首夜曲

F. Burgmüller: 3 Nocturnes for Cello and Guitar

杜普雷希:給大提琴與吉他的奏鳴曲

M. Duplessy: Sonate For Cello & Guitar

那塔立:給大提琴與吉他的奏鳴曲

R. Gnattali: Sonata for Cello and Guitar

權雋文

大提琴家權雋文,為美國馬里蘭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Doctor of Musical Arts,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MD.),德國慕尼黑大提琴大賽得主 Evelyn Elsing讚譽其為 “ 擁有完美的技巧,與充滿活力的音樂性格,是 位極高天份的 音樂家。”

在台求學期間師事高不平、王佩瑜、曾素芝、及萬靜伶教授。曾榮獲全國音樂比 賽大提琴第 名,並多次於輔仁大學音樂系協奏曲比賽獲獎並與樂團協奏演出,擔任 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大提琴首席,並曾受邀演出於愛丁堡藝穗節、世界青年管弦樂團 (JMWO)

歐洲巡迴,太平洋協會福爾摩沙青年管弦樂團於紐約林肯中心,台灣國際音 樂節,及加台音樂節。

旅美期間,曾受邀參與Ars Nova Chamber Orchestra擔任首席、Concert Artists of Baltimore 、 Alexandria Symphony Orchestra 、 Fairfax Symphony Orchestra等樂團演出,及特聘擔任Montgomery College音樂系管弦樂團及DMYOP 大提琴教師。於華府創辦Kentlands Music Studio,受邀擔任馬里蘭州音樂教師協會 音樂大賽,及國際Praise音樂節大賽評審,擔任美國大華府地區台灣文化中心兒童音 樂劇音樂總監,及受邀擔任大華府地區客家會青年管弦樂團指揮。

其不僅活躍於獨奏及室內樂舞台,近期展演教學與演講包括: 定期於台北國家演 奏廳舉行獨奏會,2024-25年間與輔仁大學管弦樂團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與台中教育大 學寶成廳協奏演出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並曾擔任台南市文元國小弦樂團總 指揮、國立成功大學管弦樂團指揮、受邀與名加大提琴合奏團於台北花卉博覽會演 出、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系專題演講、國立高雄大學卓越演講、國立成功大學藝術演講 課程英語講座系列、德國呂北克音樂院暑期音樂營室內樂教學師資. 曾任教於中信金 融管理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國立台南大學音樂系等校,擔任新 瀛愛樂指揮,並榮獲114學年度「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

現為輔仁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並擔任iCello大提琴重奏團團長、台南市菁 英管弦樂團藝術總監,為推廣古典音樂盡棉薄之力。

柯懿芳 Yifang Ko

美國博爾州立大學音樂系藝術博士,曾任台灣吉他學會理事⻑,現為Con Brio 吉 麗樂團指揮與負責人。多次受邀為國際吉他節比賽評審與演奏嘉賓,亦活躍於室內 樂、講座、沙龍音樂會與商演。

目前任教於輔仁大學與文化大學音樂系,為吉他專業教育盡 份心力。亦於台北 市藝文推處與志玄文教基金會開設團體課程,並透過網路平台為愛樂者提供多元的吉 他學習管道。吉他音樂的美好,多多益善。

出版: 《吉他可以這樣入門》 、 《卡爾卡⻄二十五首吉他練習曲完全攻略》 、 《吉他視 譜初階》 、 《吉他視譜中階》

專輯: 《The Moment》 、 《漣漪》 、 《With the Style》 (獲得最佳錄音獎)

重要經歷

2025年,參與2025年台灣國際烏克麗麗比賽獲得最佳編曲獎。 2025年,國家演奏廳舉行《Connect - 柯懿芳與Con Brio吉麗樂團》音樂會。

2024年,受邀至馬來⻄亞擔任《婆羅洲吉他比賽》之演奏嘉賓與評審。 2023年,蘆洲功學社《Con Brio 吉麗樂團》指揮與演出。 2023年,受邀至美國加州 Guitar Salon International 錄製吉他影片。

2022年,花蓮東華大學《柯懿芳古典吉他獨奏會》 。

2022年,台北國家演奏廳、高雄衛武營表演廳、桃園文化局演藝廳演出。

2021年,受邀為台灣珍貴音樂文物捐贈記者會開幕演出呂昭炫老師吉他音樂。

2019年,與台北簪纓國樂團於國家音樂廳演出《阿蘭費茲吉他協奏曲》 。

2019年,受邀至越南河內擔任《Hannabach 國際吉他比賽》之演出嘉賓與評審。

2018年,與⻑榮管弦樂團於國家音樂廳擔任《呂昭炫管弦樂音樂會》吉他協奏曲主奏。

2017年,受邀至香港擔任《第三屆亞洲靑年吉他營》之演奏嘉賓與講師。

2015年,受邀為《塔雷嘉馬來⻄亞國際吉他音樂節》演奏嘉賓及評審。

2014年,世界首演日本配樂大師久石讓《風起組曲第二號》 。

相關連結:https://www.youtube.com/@GuitaristYifangKo https://portaly cc/DrKoGuitar

雷納尼:給⼤提琴與吉他的小協奏曲

Legnani: Potpourri Concertante for Cello and Guitar

雷納尼是十九世紀初義大利著名吉他與聲樂演奏家,此首《Potpourri Concertante》將歌劇、⺠謠等旋律素材巧妙組合,展現了十九世紀盛行的「主題串 聯」風格。雖名為小協奏曲,實則展現室內樂中兩樂器的華麗對話與技巧互動。吉他 以光彩細膩的琶音與和聲支撐旋律發展,大提琴則時而如歌、時而炫技。此曲不僅 體現浪漫時期炫技與抒情並重的審美,也使吉他 此 當時仍屬「沙龍樂器」的樂器 成功進入更嚴肅的室內樂舞台。

葛拉納多:給⼤提琴與吉他的《西班⽛舞曲》—安達盧薩 Granados: Andaluza (Danzas Españolas) for Cello and Guitar

⻄班牙作曲家葛拉納多的《⻄班牙舞曲》作品第三十七號,是 系列融合了熱 情、詩意與濃厚⻄班牙色彩的作品,總共十二首。其中第五號〈Andaluza〉最具代表 性,常被改編為各種樂器演奏版本。原曲為鋼琴獨奏,旋律線條自由如歌,富含和 聲轉折與節奏魅力;吉他獨奏版本也很出名。樂曲開頭為富有韻律感的六八拍舞 蹈,建立在 E 小調;樂曲中段轉至 E

大調,用三四拍帶出富有濃厚情感的行板,旋 律線條迷人;之後又轉回六八拍的主題,作者將旅居於安達盧薩的情懷,用音樂遙 寄思念。本曲由大提琴與吉他合奏詮釋時,強化了其吉普賽風格的抒情與激情對 比,將安達魯⻄亞舞蹈文化中的懷舊與狂放交織呈現,音樂畫面更為鮮明。

⽪亞佐拉:探⼽的歷史(改編給⼤提琴與吉他)

Piazzolla: Histoire du Tango (Arr. for Cello and Guitar)

皮亞佐拉為知名的二十世紀阿根廷作曲家,有探戈之父之美譽,他成功融合古 典樂與爵士樂於傳統探戈舞曲,作品眾多。今晚演出的《探戈的歷史》創作於1985 年,原為⻑笛與吉他創作的二重奏。皮亞佐拉用音樂譜寫探戈音樂的發展,分別為 〈酒館之舞 1900〉 、 〈咖啡廳 1930〉 、 〈夜總會1960〉 及〈現代音樂會〉 。每 段落 呈現不同時期的節奏語彙、情緒轉折與社會背景轉變。大提琴與吉他的編制極適合

此曲,吉他模擬班多鈕聲響與節奏律動,大提琴則歌唱般描繪出激情與沉思的交 織。此作品是二十世紀融合古典與⺠間音樂的典範,將探戈從舞廳帶進音樂廳,賦 予當代室內樂的新生命。

布格穆勒:給大提琴與吉他的三首夜曲 Burgmüller: 3 Nocturnes for Cello and Guitar

布格穆勒以鋼琴教育曲而聞名,但這三首夜曲展現其優雅細膩的室內樂語法。

作品風格屬浪漫時期早期,旋律純淨、結構簡潔,洋溢抒情詩意。吉他以細膩的伴 奏模擬鋼琴和聲,大提琴旋律則如低語般流動。此作無意炫技,卻在音樂史中彰顯 出 種「親密的浪漫性」

,是十九世紀沙龍音樂文化的重要展現,也讓現代演奏者重 新認識早期吉他與大提琴搭配的可能性。

杜普雷希:給大提琴與吉他的奏鳴曲 Mathias Duplessy: Sonata for Cello & Guitar

杜普雷希是 位法國作曲家,擅⻑融合⻄方古典與東方⺠俗音樂,其吉他獨奏 作品。深具個人特色,成功拓展吉他新語彙。此首奏鳴曲更是成功將吉他與大提琴 完美結合,兩項樂器時而衝突、時而相依,具強烈敘事性與戲劇感,展現情緒與風 格的多重轉換。本曲雖為六四拍,但因為速度快,節奏感鮮明,再加上亞洲音階色 彩與現代和聲手法的融合,顯示出全球化語境下的創作自由,也讓大提琴與吉他的 對話推向更廣闊的表現疆界。

那塔立:給大提琴與吉他的奏鳴曲

Radamés Gnattali: Sonata for Cello and Guitar

那塔立是二十世紀巴⻄作曲家,其音樂風格融合古典結構與巴⻄流行、爵士元 素。此奏鳴曲運用節奏錯落、和聲融合與旋律線條靈活轉換,創造出兼具古典嚴謹 與拉丁美洲熱情的音樂語境。本曲總共有三個樂章,第 樂章在二四拍與五八拍交 替轉換著,張力十足。樂曲中段轉為靜謐帶有幻想性質的喃喃自語,大提琴的吟唱 配上吉他迷幻的和聲,互動迷人。第二樂章改以吉他唱出撥弦樂器的溫潤音色,大 提琴以五度音程營造出空靈感,緩慢的曲風聽來卻毫不死板,充滿玩味感。第三樂 章在二四拍中帶出速度與力度,吉他常以巴⻄打擊式節奏支持大提琴的旋律行進, 兩者互為主角,你來我往,加上常常出現的切分節奏,樂曲

氣呵成,為此首奏鳴 曲畫下精彩的句點。此作打破傳統器樂分類界限,是拉丁美洲音樂進入嚴肅室內樂 舞台的重要作品,亦體現二十世紀音樂多元並存的文化價値。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