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陳千儀 一名兼具創意與邏輯思維的 UI 設計和平面設計師,擅長以概念驅動設 計,並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對細節的掌握能力。曾赴紐西蘭的遊戲公司 工作,期間與 PM、工程師、3D 設計師及網頁工程師合作,深刻體驗西 方的工作文化,培養出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時間管理能力。
在求知慾與好奇心的驅使下,喜歡挑戰自己突破框架以創意解決問題, 且有自主學習的習慣,探索新技術與設計趨勢,並將設計的價值落實在 解決問題與提升使用者體驗上。我相信優秀的設計不僅關乎美感,更應 該具備邏輯性與功能性。期待與團隊緊密合作,共同打造兼具創意與實 用的產品,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聯絡方式 +886 987033384 chienyichen.cyc@gmail.com issuu.com/chien-yi_chen
Bustin’ 《Bustin'》是一款街機風格的固定軌道射擊遊戲,挑戰 玩家將衛生紙卷送給一群迫切需要的顧客,通過快速 和高效的服務來積累積分。在街道上找到的強化道具 可以幫助你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並通過掌握技能來 獲得連擊。
種類 Mad Carnival Project
尺寸 多元尺寸
團隊 創立人/執行製作人| Sam Ramlu
製作人| Flavia da Silva
介面/網頁/周邊設計| 陳千儀
遊戲教學GIF| 陳千儀 上架、行銷素材| 陳千儀
3D設計| Nadezhda Keniya
插畫| Caitlin Palmer
程式開發組長| Attiq Khan
程式開發| Roshan Shaffeq, Leslie Crooks
網頁開發| Caitlin Palmer
動畫|Lahiru De Silva
音樂、音效|James Dean
地點選擇(其一)
地點選擇_日夜模式_白天
車庫_特質說明(懸停提示)_1
地點選擇_夜晚模式_夜晚 地點選擇_夜晚模式_尚未開放
車庫_特質說明(懸停提示)_2
車庫_特質說明(懸停提示)_3
駕駛日誌
車輛_各數值訊息
道具_即將推出
道具_功能介紹
道具_待解鎖
道具
遊戲畫面
遊玩教學
道具使用狀態指示_倒數
解鎖通知
車輛狀態指示_衛生紙不足 日夜模式指示_白天
日夜模式指示_夜晚尚未開放 日夜模式指示_夜晚
遊戲畫面_暫停與結束
遊戲結束 觀看廣告繼續(第一次)
購買移除廣告後按鈕版本
觀看廣告繼續(第二次)
排行榜和解鎖提醒
UI流程圖 標題畫面-1
標題畫面-2
如何得分
清除遊戲
遊玩教學 聯絡我們 隱私政策 移除廣告
排行榜 商店
Facebook廣告
系列一
系列四 系列五
系列六
Gardens Grow 《Gardens Grow》是一款溫馨的 AR 花園模擬遊 戲,玩 家可以在家中和社區裡種植、培育並照料屬於自己的花 園。隨著玩家的成長,遊戲也會一同發展,解鎖新的活 動。在家園之外,玩家還可以造訪社區花園,交換植物並 打理世界各地的綠化空間。
種類 Mad Carnival Project (Snapchat)
尺寸 375x812px
團隊 創立人/執行製作人| Sam Ramlu
製作人| Flavia da Silva
初始UI發想| Sophie Douglas
介面設計| 陳千儀
上架、行銷素材| 陳千儀
3D設計| Nadezhda Keniya
插畫| Caitlin Palmer
程式開發| Roshan Shaffeq, James Reed, Leslie Crooks
網頁開發| Caitlin Palmer
動畫|Lahiru De Silva
音樂、音效|James Dean
標題頁
植物手札
每日獎勵
花卉
植物資訊
特殊植物
混種_合成階段
前往花園
花園選擇
模式切換
花園選擇_教學
開放更多花園選項
Snapchat Lenses AR 畫面(開發者模式) - Onboarding - Tools - Fertillizer - Market - Tasks - Lens View - Decoration_Lens - Decoration
UI流程圖 Herbs Special Decorations
My Herbs My Special My Decorations
植物資訊 Plant Details
植物資訊
Kai Navigator 《Kai Navigator》是一款與時間競賽的尋寶遊戲,核心 玩法是簡單的導航與競速機制。在遊戲中,孩子們將化 身為一位勇敢的探險家Kiara,她同時也是領航員與食 物採集者。
作為一名無畏的年輕領航員,Kiara 的任務是探索我們 喜愛的食物來源,同時發掘紐西蘭(Aotearoa)家鄉中 較少人熟知的食材。
種類 Mad Carnival Project 尺寸 1920x1080px, 667x375px
團隊 創立人/執行製作人| Sam Ramlu
製作人| Flavia da Silva UI設計| 陳千儀 上架、行銷素材| 陳千儀
2D設計| Nadezhda Keniya
插畫| Caitlin Palmer
程式開發| Roshan Shaffeq, James Reed, Leslie Crooks
音樂、音效|James Dean
Title Screen 島嶼
紐西蘭(Aotearora)
萬那杜(Vanuatu)
東加(Tonga)
大溪地(Tahiti)
薩摩亞(Somoa)
斐濟(Fiji)
任務說明
玩家將前往繪製精美的大洋洲島國,在旅途中將會遇見當地嚮導,並接受挑戰,在 島上蒐集各種食材。蒐集食材的過程中同時認識個島嶼特殊的食材。
薩摩亞(Somoa)
庫克群島(Cooks Islands)
遊戲總共有七張地圖(島嶼),每張地圖個代表著一個 大洋洲島嶼,旅程將從紐西蘭開始,並隨著遊戲進展 逐漸增加難度,玩家需搜集更多的食材,且途中也會 出現各式的道具或困難,增添遊戲趣味。
這裡玩!
https://www.heihei.nz/game/173/kai-navigator
選單面板
側欄選單_地圖中
側欄選單_遊戲中
遊戲中,玩家通過關卡後,船隻將會自動行使至下一個島嶼,當 所有關卡都完成後,玩家可以任意往返各個島嶼,重新挑戰關卡 直至得到三顆星。
遊戲開始
得分畫面
三顆星
兩顆星
一顆星
Game Over
航行日誌本
食材資訊
航行日誌
每一關卡通關後,航行日誌中將出現蒐集到的食材資 訊,玩家可一覽遊戲成果並了解各食材的詳細介紹。
完整通關畫面
UI流程圖
遊戲教學一
啟動頁 紐西蘭
遊戲教學三
標題頁
轉場畫面
開始遊戲倒數
得分畫面_三顆星
薩摩亞
遊戲教學二 得分畫面_兩顆星
地圖 完整通關畫面
航行日誌
庫克群島
得分畫面_兩顆星
完整通關畫面
得分畫面_一顆星
大溪地
得分畫面_通關失敗
萬那杜
斐濟
宣傳美術圖
標題頁
遊戲畫面
地圖
得分
航行示意
航行日誌
Bookworm Bounce 《Bookworm Bounce》是一款超休閒手機遊戲,玩家 需引導 Willow 穿越由書本組成的圓形平台並安全抵達 底部。用手指左右滑動平台,找到空隙讓 Willow 穿過 並跳到下一個平台,但要小心如果落在紅色書本或障礙 物上,連勝紀錄就會終止,關卡也會失敗。帶領Willow 穿梭在不同文學主題的關卡中,挑戰通關並搜集各式各 樣的造型服裝吧!
種類 Mad Carnival Project
尺寸 1080x1920px
團隊 創立人/執行製作人| Sam Ramlu 製作人| Flavia da Silva UI設計| 陳千儀 上架、行銷素材| 陳千儀
3D設計| Nadezhda Keniya
程式開發組長| Attiq Khan
程式開發| Roshan Shaffeq, Leslie Crooks
動畫|Lahiru De Silva
音樂、音效|James Dean
每日獎勵 遊戲畫面
設定_警示彈跳框
服裝狀態
目前服裝 服裝目錄
購買確認彈跳框
服裝配件(部分)
服裝展示_臉部
服裝展示_身體
服裝展示_頭部 服裝展示_皮膚
待解鎖服裝
解鎖項目通知
服裝展示_皮膚
服裝展示_皮膚
服裝展示_皮膚
遊戲流程圖
前一關的結束點
得分畫面_解鎖通知
玩家會穿梭於各種文學主題世界中,並在 遊玩過程中解鎖新的道具,每個世界都是 一個嶄新的文學種類,以及與該主題風格 相符的新道具和破關障礙。
遊戲畫面
得分畫面_無解鎖通知
遊戲結束
連續地圖
歷史
上架素材
圖示
銀幕擷取畫面
UI流程圖
啟動頁
主題轉換轉場 每日獎勵
地圖
玩家必須完成前一關才能解鎖下一關繼續 遊玩,待解鎖關卡後,則可返回任一關卡 再次挑戰獲取高分並獲得金幣。
遊戲畫面
服裝圖書館
臉部 身體 皮膚 遊戲中購買
Treeple Eco 客戶
BeGuava 是一個在募資平台Kickstarter上的新創團隊, 關注氣候變遷的議題,其產品為一款將環保生活型態追 蹤遊戲化並實際種植樹木的手機 APP,使用者可以透過 記錄每天的碳排放量、水資源使用、林木資源使用以及步 行狀況來累積成就,一旦達標公司便會為使用者實際在 土地上種植樹木。
目標
品牌重塑名為「Project Eco」的產品
品牌定位
Treeple Eco 是一目標為大眾提供有趣、創新且永續服務 的產品。透過追蹤用戶的日常排放數據,鼓勵用戶完成 任務並達成目標,最終能在真實世界中種下樹木。為了 保有原產品的品牌價值和特色,品牌重塑可朝年輕朝氣 和趣味性發展。
產出作品
全新的企業識別一套,包含以下內容:
•Logo
•識別應用規範 •APP全新設計 •18項延伸應用
種類 澳洲旋濱大學_品牌重塑專案 尺寸 多元尺寸
品牌名發想
Eco Combo
Ecoventure
Eco Journey
Eco Guide
Eco Savior
Eco Gamer
Green Hero
Green Action
Green Steps
Green Record
Green Life
Treeple Eco
Woody Goody
Seed Through You
心智圖
Eco-friendly
Motivate
Everyone can be an eco-hero starting with tracking their daily routines and learning how to live a more eco-friendly lifestyle by using this application.
Users will be rewarded by earning points after they devote themselves to eco-actions.
Action Making small and incremental changes to plant trees both in the virtual forest and real life. Make a real impact on the world.
Impact Innovative
Seeing others’ achievement will cheer you on and encourage you to invite your friends, family and colleagues to join in.
Sustainable
Project Eco is a practical and enjoyable application. Tracking daily carbon footprint becomes a farming simulation game. Grow your trees in virtual land and real life.
Uses can make our planet better by answering simple questions to track users’ CO2 emission, water usage and how much deforestation they are contributing to. As well as measuring their daily steps.
Guide
Sociable
Providing useful tips and advice on how to live a more eco-friendly lifestyle with regular articles and blog posts.
Building a community for people to interact with others and share their achievement across social media accounts. Everyone can be an eco-hero and influent others.
Logo草圖 關鍵字
• 樹木
• 葉子
• 鳥
• 種子
• 簡潔
選項 1
2
3
選項
選項
為何選擇此提案?
三個設計雖然非常不同但其追求的方向皆是簡 潔、明確且年輕。選擇選項二為最終品牌標誌 之原因為其充分的對應到品牌名稱「Treeple Eco」,展現了品牌的價值與個性:環境友 善、創新以及趣味性。
標誌以三個大寫英文字母E組成一片葉子,葉子 除了作為樹木的聯想提示之外,更扣緊品牌的 核心價值:「種更多的樹」。而標誌的立體結 構呈現了統一有序的視覺,另一方面,後期發 展品牌延伸物時,此結構特性具有朝歐普藝術 風格設計的可能性。
設計理念
品牌名稱為英文「 Triple」的同音字使其更容 易記憶。基於名稱的含義,標誌使用了三個大 寫英文字母E構成一片葉子,並以其象徵樹木與 品牌名稱產生連結。
標誌用色目標為展現品牌活力與年輕的特質, 圖像與文字間的對比用色則使其能從同領域中 眾多青綠色系的標誌中脫穎而出。 字體選用無 襯線字型Interstate粗體,其俐落尖銳以及傾斜 的升部和降部亦對應到葉子圖像的造型特色。
品牌托特包發想
手機APP頁面
歡迎頁
問候、產品簡介以及行動呼籲(CTA)。
登入頁
創立新帳號註冊或使用社群媒體快速登 入,以便加入屬於Treeple Eco應用程式 及其社群,並記錄用戶數據。
主頁面
各項追蹤數據之儀表板,用戶可於此總 覽各項目的累積過程,並且點進特定項 目觀看更多資訊。
文章頁
每日文章和獎勵任務鼓勵玩家持續使用 應用程式。文章提供與永續生活相關的 實用資訊,用戶可將文章收藏至喜愛清 單以便再次閱讀或稍後閱讀。
產品成果
蘋果智慧手錶
用戶可透過智慧手錶便利的追蹤各項目的每日過程,無 需再拿出手機或於不方便使用手機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查 看應用程式中的內容。
產品成果
網站
網站設計為手機應用程式之延伸,主要用於行銷 推廣,並提供如何透過使用此應用程式更多種植 樹木的詳細資訊,同時也能與手機、智慧手錶上 的資訊同步。
首頁
Instagram為目前主流社群媒體之一,可於此與用 戶互動與開發潛在用戶,並持續發布環保永續的 相關資訊,為用戶提供新知或解決問題。此外, 也利用品牌標誌延伸出統一的視覺語彙,有系統 的製作圖文內容。
Instagram為一個影像為主的社群平台,因此 於此發布的內容須經簡化 ,並以圖片吸引讀 者,且須考慮微調製作有別於Facebook上的 內容,直接為讀者摘錄重點。
品牌識別規範
|標誌變體版本|
彩色
主要標誌,用於任何有色應用上
單色
次要標誌,用於色彩非展示重點之情況或色彩 相近、色彩繁雜影響標誌辨識時
白色
用於深色或黑色背景
圖標Logo
用於小尺寸需求應用物或不需文字之情況
|專用字體|
Interstate Bold 用於標題、副標以及引用文字 Frutiger
用於內文、圖說、註解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0123456789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0123456789
|色彩計畫|
主色
CMYK
C89 M40 Y59 K23
RGB R10 G102 B97
Hex #a6661
CMYK
C5 M58 Y52 K0
RGB R233 G135 B115
Hex #e98773
|淨空範圍|
|影像使用|
環繞標誌四周最小淨空範圍須與標誌中的英 文大寫字母T橫豎筆畫相等 需使用高解析度且與環保相關之影像,影像 風格則以充滿活力、愉悅且友善之圖片為佳
主要品牌標誌 圖示標誌
CMYK
C2 M39 Y39 K0
RGB R242 G170 B145
Hex #f2aa91
輔色
|最小尺寸|
CMYK
C53 M21 Y91 K3
RGB R133 G162 B75
Hex #85a24b
|應用限制|
請勿扭曲或拉伸標誌
請勿翻轉標誌中的標示
請勿加上外框線
請勿使用非品牌色彩計畫中之顏色
請勿更動標誌裡文字的對齊方式
請勿更動標誌裡文字的排版位置
請勿將標誌置於全彩圖面之上,請視需求 使用白色或黑色變體版本標誌
|輔助圖形|
傾斜有切角的長條延續了標誌的視覺特色, 捕捉了葉子類似3D的造型 ,並以此延伸出四 種不同圖形以供品牌使用。
輔助圖形可應用於文具或品牌周邊作為裝飾 紋樣,如:名片、資料夾及手機應用程式, 唯須注意僅適用於白色或淺色背景。
|應用程式使用圖示|
這些圖示主要用於手機應用程式以其網頁,也 可用於其他品牌周邊上
安靜的激進主義與 新業餘愛好者 目標
由於長時間以來編織被視為家庭文化與家居工藝,它常
被低估並被認為是業餘的。本設計旨在透過呈現編織的 特點,傳達工藝主義對女性的影響。
概念說明
以「身份建構」為設計的核心概念,因女性開始透過編 織表達自己的聲音並建立社會聯繫,這對她們的身份建 構與自我認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本來源
授課教師提供
影像來源
網路下載並後製
種類 澳洲旋濱大學_單一主題刊物編輯設計
尺寸 180 x 250mm
影像後製過程
挑選合適照片後,影像的處理方式為先於Photoshop調色,每一影像皆有 三個版本:灰階、彩色、單色,而後印出裁切成條狀並將其編織成新的影 像來傳達核心概念:「身份建構及轉變」。
此影像為兩位不同的女性,左為年幼的小女孩,右為成熟的女性,透過編 織的手法暗示女孩成長為女人;從前被低估的手工藝已發展為一種成熟且 安靜的抗議形式,另一方面,工藝主義在女性的身份建構與轉變中扮演了 至關重要的角色。
設計師簡介三摺頁: Carin Goldberg Goal
設計一本宣傳冊,以呈現 Carin Goldberg 作品的風格、 設計理念和特點。
Concept
Carin Goldberg擅長運用大量元素,創造密集的設計 風格,且因其在拼貼作品中大量融入手繪元素和打字機 字體,故在這本宣傳冊中,運用了鉛筆筆觸、打字機字 體和撕紙質感作為本設計的核心視覺元素以反映其作品 特色。又因其重視設計的內容與趣味兩者兼具,手冊用 色則選用黃與藍營造出活力有趣的氛圍。
Text
簡介: 網路摘錄
整合內容撰寫: 陳千儀
Image
網路下載並後製
種類 澳洲旋濱大學_摺頁冊設計
尺寸 297 x 420mm
澳洲維多利亞 皇家植物園年度報告 目標
本年度報告的目標是展現維多利亞皇家植物園(RBGV) 委員會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同時回應 2020 年的核心 主題——永續發展。
概念說明
透過 X 光風格的影像呈現 RBGV 卓越的科學研究成果, 以此作為視覺框架為股東們及相關者提供一個新的視 角,使其了解植物園的專業成就,同時欣賞獨特植物的 細節之美。
挑戰
由於 2020 至 2021 年 仍受COVID-19 疫情的影響,無法 親自前往植物園取材和研究。因此,須於網路上搜集資 料並在台灣自行拍攝年度報告中使用的所有影像。
文本來源
授課教師提供
影像
自行拍攝
種類 澳洲旋濱大學_刊物編輯設計 尺寸 210 x 297mm
Entire Layout
澳洲統計局 動態圖像設計 主題
澳洲移民使用心理健康相關醫療資源的統計
資料來源
澳洲統計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ABS)
客戶
WayAhead 心理健康協會(非營利組織)
目標
製作一部 60 秒的影片,為正在承受心理困擾並需要幫 助的移民提供資訊。
內容背景
澳洲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移民,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 字。然而,他們在尋求心理健康服務時,往往面臨語 言與文化的障礙。根據統計數據,只有 5.6% 在家使用 非英語語言的人曾獲得《醫療福利計劃》(Medicare Benefits Schedule)補助的心理健康相關服務。
這裡看: vimeo.com/581822450
種類 澳洲旋濱大學_動態圖像設計
尺寸 1920 x 1080px, H.264 format
Do you know that 7.3 million Australians suffer from a lifetime mental disorder? That’s almost half of the amount in the group aged 16–85. How much of them actually reaching to the professionals and receiving help from them?
People tend to hide their mental issues from others since the social stigma and the fear of not being understood. There is a group of people now stuck in this dilemma and even worse. There are 7.6 million immigrants in Australia. Parts of them are facing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 when accessing mental health care.
From the Bureau of Statistics, people who speak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are less likely to use mental healthrelated resources than English speakers. Who can help them if they need to talk to someone they trust and understand them? To seek further help, go to WayAhead.org.au
草圖
VO: That’s almost half of the amount in the group aged 16-85.
VO: How much of them actually reaching to the professionals and receiving help from them?
VO: People tend to hide their mental issues from others since the social stigma and the fear of not being understood.
is
VO: There are 7.6 million immigrants in Australia.
VO: Parts of them are facing language and cultural barriers when accessing mental health care.
17
VO: From the Bureau of Statistics, people who speak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are less likely to use mental health-related resources than English speakers.
19
VO: Who can help them if they need to talk to someone they trust and understand them? 21
VO: To seek further help, go to WayAhead.org.au • Light dot tracing the outline of the heart shape
影格風格測試
Chosen
選項1
•簡單有趣的角色 •有機的形狀
•明亮活潑的色彩 •友善的氛圍 •扁平填色插畫
選項2
•對比色框線 •僅用3-4種顏色 •漫畫風網點背景 •局部留白 •不規則邊框
選項3
•部分簍空輪廓線與色塊重疊 •明亮的色彩 •僅用3-4種顏色 •暖色調 •裝飾性色塊 •圓滑順暢的輪廓線
「澎湖花火節」海報 目標
設計一張具有啟發性的宣傳海報,以推廣台灣觀光。
概念:花火節的聲音 一年一度的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表演總是搭配各種音樂 與舞蹈演出,可謂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且由於這 是一項充滿歡樂的活動,因此希望設計一張充滿趣味性
與互動性的海報,以吸引遊客的目光,並鼓勵他們未來 有機會能造訪台灣。此海報成品可以轉換成樂譜,並透 過手搖機械音樂盒演奏樂曲。
種類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
競賽作品
尺寸 420 x 594mm (A2)
5Ws What 國際澎湖海上花火節
Who 喜愛旅遊、喜愛音樂的人
Where 公共場合、旅遊展
Why 互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When 四月至六月
如何運作? 此海報可以裁切成六條等寬的紙條,紙面上佈滿了 細小的孔洞。遊客可選擇其中一張紙條,放入音樂 盒機構中,轉動手柄時,每條紙條都會演奏出不同 的旋律。
每一條紙條都是不同的樂譜,需要親自轉動 音樂盒才能聆聽音樂,希望藉此勾起眾人的 好奇心,因此透過這個裝置設計了一場有趣
且難忘的體驗,將煙火與音樂聯繫在一起, 同時吸引人們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澎湖國際 海上花火節。
「隱藏之美」海報 目標
本專案的目標是發掘台灣隱藏的美,它靜靜地存在於不起 眼的叢林之中,而非廣為人知的外在形象。
概念: 返璞歸真
在觀察比賽場地周遭的環境時,發現捲曲的落葉形狀宛如 花瓶,而葉脈則與宋代瓷器上的「冰裂紋」相似。受落葉 的啟發聯想到瓷器與自然之間的連結。
自然的本質之一便是「不完美」。瓷器上的冰裂紋原本是 工匠製作時的美麗意外。當人們能接受自然的消逝與不完 美,便能欣賞瓷器裂紋之中的獨特之美。
種類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
競賽作品
尺寸 594 x 841mm (A1)
Wabi Sabi 侘寂 以接受短暫與不完美為核心的世界觀。
Takaaki Bando 教授透過日本的傳統文化, 如書法、侘寂美學與木喰精神啟發了我,作 為同樣成長於東方文化的亞洲人,深刻感受 到教授對在地文化的尊重,而此種對本土文 化的視角值得學習。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對於 自身成長文化的認知,且意識到唯有透過細 膩的觀察,設計師才能發現日常生活中隱藏 的美。
(左至右) 武藏野美術大學 Takaaki Bando 教授與我。(拍攝於雲林科技大學)
Broken-Ice Crackle porcelain, Song Dynasty
Close–up of Broken-Ice Crackle porcelain, Song Dynasty
名言語錄系列海報 目標
透過客觀與主觀視角以及分析性的符號來傳達一則引言及其含義。
名言
"In order for the light to shine so brightly, the darkness must be present. " siad Sir Francis Bacon.
「為了讓光芒閃耀得如此明亮,黑暗必須存在。」-法蘭西斯·培根
種類 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
競賽作品
尺寸 700 x 1000mm
1 quotation, 2 perspectives. “In order for the light to shine so brightly, the darkness must be present.” —Sir Francis Bacon 客觀詮釋
概念:共存
從客觀角度思考光影之間的關係,便浮現一個關鍵詞 「共存」。因此,設計者將字母連接在一起,意味著觀 眾應該在黑與白(正負空間)之間閱讀字母,才能讀出 這句話。
主觀詮釋 概念:讀書壓力
基於求學時期的學習壓力經歷,設計者將厚重的書本堆 疊在一起,書背變成了一條黑暗深邃的隧道,利用光影 營造出了沈重的氛圍。作為一名學生,光代表了所學的 知識,黑暗代表未知。為了學習(光),壓力(黑暗)必 須存在。
在解釋文章、句子,甚至單詞時,對人 們來說保持客觀是一個挑戰。每個人可 能會為自己的客觀解釋辯護。然而,他 們用來捍衛自己立場的,可能也是一種 主觀意見。
非常感謝 Ann Morris
教授指導我如何啟動設計方法,將設計項 目逐步發展出來,幫助我在設計主觀的海報時,能夠高效地定 義自己的信念並反映在設計上。
(左至右) 我與紐約普瑞特兼任助理教授 Ann Mor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