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基家訊》2025年8月號

Page 1


陳偉盈 曠野的路

最近靈修時讀到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日子: 「……他們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 要繞過以東地。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 就怨讟神和摩西說:你們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 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裡沒有糧,沒有水, 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民21:4-5)

他們埋怨後,接著便是一連串的 「為何、為什麼、巴不得、難道、想 當年……」; 「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 及地……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 得飽足……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 眾都餓死啊。」(出16:3)「 祢 為什麼 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 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出17:3)「 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 們倒在刀下呢?……我們回埃及去豈 不好麼?」(民14:2)

這群在曠野漂流的以色列人,面 對逆境時的態度是埋怨、懷念過去( 在埃及的日子)、大聲喧嚷和哭號, 將一切責任推給別人,遷怒於人又埋 怨神,從未記得神一直對他們所說的 話,就是叫他們不要驚恐,祂會為他 們爭戰;在曠野路上,撫養他們如撫 養兒子一樣,為他們找安營的地方, 日間雲柱、夜間火柱,與他們同行, 直到迦南美地。

想想看,今天我們也常像昔日 的以色列人,覺得世界艱難,天災人 禍、經濟紛亂、罪惡頻生,感覺「此 路難行」;心中滿是怨氣,千萬個「 為什麼」,要求上帝給我們一個滿意 的答覆。過去主的平安保守、祂的應 許(如 「我必與你同在、不拋下丟棄 你……」 等話語),在遇到困境時竟 拋諸腦後。我們總是埋怨多於感恩, 總是緬懷以前安逸的日子,讓性情變 得暴躁,生活也變得更陰霾。

聖地之旅

在現實裡,生活之路的確難行。

幾次參加以色列聖地遊,都走過許多 碎石路,凹凸不平,的確很難行。加 上年紀漸長,體力漸弱,真的親身體 驗「路是難行」的滋味。

在2023年的旅程中,我曾有幾次 在黑暗中摸黑走路的恐懼經歷。其中 一次是涉水行走「希西家水道」,那 隧道又窄又漆黑,水深及膝,在黑暗 中我戰戰兢兢地跟著別人走;途中突 然失去了人影和人聲,望著前方漆黑 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心中有一種前 所未有的無助和恐懼,覺得「此路難 行」。我大聲求救,卻聽不到回音, 只能憑感覺向前行。好想放棄,但已 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摸黑前進。不 知過了多久,感覺到後方有微光(手 機電筒)照耀過來,又聽到有人唱 “I have decided to follow Jesus, no turning back, no turning back.”,心 便如釋重負,平靜下來,終於由黑暗 進入光明,深深體會到那些在肉身或 靈性瞎眼者的無助和恐懼。

主的道路

伍偉基所作的詩歌《十架的冠 冕》首三句:「路是難走,但比起 祢 的十架路,我今天算什麼……」真是 一語道破,叫我們啞口無言。我們的 路,的確難走,但比起主耶穌的十架 苦路又算得了什麼呢?

主耶穌明知釘十字架是死路一 條,祂明知山有虎,卻仍然順服地向 虎山行,為要擔負我們的罪。最難受 的是,祂在最後時刻,友叛親離,不 但被自己的門徒出賣,其他門徒也撇 下祂而去,要祂獨自面對一切;更甚 的是,那無罪的耶穌因背負我們的 罪,被父神離棄。祂在十字架上的呼 喊: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 我?」 令人心酸。世上最難受的事, 莫過於被親密的人所拋棄。

是的,路是難行,但主耶穌說: 「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

(賽43:2) 祂又說: 「我雖然以艱難給 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 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 你或向左或向右,必聽見後面有聲音 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 30:20-21)

「神的路最美善,神的路最正 確,雖我不明瞭,祂為我安排好;我 願緊握祂手,信靠祂引導。」「主能 帶領我經過曠野路,我只要跟隨主腳 步;今日路程主賜力量,明日需要已 備周詳。主能帶領我經過曠野路,我 只要跟隨主腳步。」

主領我路

「你們在曠野所行的路上,也 曾見耶和華你們的神撫養你們,如同 人撫養兒子一般,直等你們來到這地 方……祂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 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裡, 日間在雲柱裡,指示你們所當行的 路。」(申1:29-33)

主啊!凝望著十架的冠冕,仰望 祢 度過每一天, 祢 體恤我的軟弱,明 白世間路難行,無論遇著困苦憂愁, 祢 必會伴我身旁,陪我經過曠野路, 給我信心面對挑戰。我深信,行走在 祢旨意的路上,這路——不難! (作者為北約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華基家訊》編委會成員)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金齡活動中心十七週年慶典

鄧麗麗、朱紫明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狂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 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篇127:1)

感謝神!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金齡活動中心』(以下簡稱『金 齡』)在神的恩典帶領下,走過了十 七個年頭。『金齡』在今年六月十一 日舉辦了成立十七週年的慶祝會。當 日上午,在教會大禮堂舉行聚會,感 恩敬拜;下午在酒樓歡聚饗宴,並有 各種節目和遊戲穿插當中,與會者濟 濟一堂,情緒高漲。

城北堂粵語部有多位牧師和傳 道出席了上午的大會。大會首先由黃 馮玉賢牧師帶領祈禱,揭開了當天活 動的序幕。然後,葉志強牧師分享信 息,回顧『金齡』走過的恩典之路, 並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鼓勵參與金 齡事工的弟兄姊妹與同工齊心攜手邁 向下一個標竿。

今年的慶祝節目主要是播放視頻 短片,展示過去一年中『金齡』多姿 多彩的活動內容,包括:逢週二舉行 的網上查經課程;逢週三舉行的康樂 活動、各類專題講座、興趣班;逢週 四舉行的乒乓球和 Pickle Ball;逢週 五的網上鋼琴及電子琴班,以及在各 類節假日舉行的特別慶祝會和外出旅 行等。透過視頻短片,讓『金齡』的 現有會員以及潛在的參加者加深了解 『金齡』所舉辦的各種聚會活動的具 體情況。

大會也公佈了『金齡』以往的 各項績效統計數據,讓每位參與『金 齡』事工的委員、義工和會員感到歡 欣鼓舞。茲列舉若干數據如下:平均 每週出席人數達750人;十七年來在『

金齡』累積決志信主者超過300人;會 員號碼至今已超過4500號;興趣班項 目凡40多種,每季舉辦約25至30班; 除週三實體外,週二和週五亦開辦網上 查經和鋼琴/電子琴班課程;週四有實 體 Pickle Ball 和乒乓球類運動等。

大會中最感人的環節,就是有幾位 在去年和今年因參加『金齡』舉辦的『 啟發課程』而決志信主,並已接受洗禮 的會員上台作得救見證。

最後,上午的大會在歡樂的大合唱 「讓讚美飛揚」歌聲中和抽獎儀式後結 束。

下午『金齡』在酒樓筵開36席, 邀請了多位曾幫助『金齡』、主持各類 專題講座的講員們,包括牧者、醫生、 物理治療師、電腦專家、警察、政府議 員、消防員,社工和專業人士等共同出 席。在餐聚過程中,穿插了各種益智遊 戲和抽獎環節,大家吃得開心,玩得盡 興,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感謝神!願祂的名被高舉!願『金 齡』會員們在人生、家庭和社區中作光 作鹽,成為鄰舍的祝福,願榮耀歸主! (作者夫婦為城北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西區華基銀禧紀念

繪出恩典路上的里程碑

教會成立前期的景象 第一階段:溫馨團契、恆切禱告、扎根主話

2000年前後,我們來自密市同一間教會的大約七、八 個信徒家庭,遭遇當時一波淩厲的靈恩運動。魔鬼瞄準了信 徒,甚至教牧和領袖之間欠缺同心和互讓的弱點,把本來和 平的敬拜場所搞得天翻地覆。

蒙恩主揀選,我們幾個家庭活像初期教會的模式,深 感與其把歲月花費在人為形式的爭拗,不如好好地多同心禱 告,坦誠相交團契,一同學習主話,扎根於現實生活的每一 環,聽候主的心意,跟隨祂的前路。於是,我們開始了大約 兩年的「化零為整、化整為零」的教會前期生活:

˙ 週中:輪流開放家庭作祈禱會;

˙ 週六:借用社區場所舉行團契;

˙ 主日崇拜:各按自己情況,選擇適合的教會參與神家裡 的集體敬拜。

這段期間最難忘的是創堂委員朱紹明弟兄的離世。他 是最竭力、最忠心的準執事弟兄,然而突患肺癌,短短一年 內便蒙主寵召。患病期間,神卻使用弟兄和一家人的忠心、 信靠、順服與堅強,以及肢體之間的相愛與真誠。危病好像 臨到整個教會,透過臨急支援弟兄經營的咖啡店,直至安排 順利易手,我們一同投身義工協助店務的同時,也輪流關顧 這軟弱的家庭。這過程讓我們更深經歷神的權能、厚愛、預 備和帶領。

整個過程就如使徒保羅所言:「 因為我們成了一台 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林前四:9)

弟兄最後一次的生日會上,吳克定牧師親臨團契主領 慶祝,那個充滿信心與盼望的場景,至今仍深刻在我們心 中,印證著:「這是我所喜悅的。」

感謝主,我們在西區堂的建立上有參與和奉獻的位 份,成為蒙恩之人。 「他們手所作的,主必記念。」(路 二)

第二階段:天作之合——創堂美夢中與華基聯會相遇

大概在此時期,華基差傳聯會有議案計劃在多倫多以 西的城市植堂。經由主內屬靈長輩的引薦,我們與高雲漢牧 師代表華基聯會互相引證,植堂美夢就此開啟並一步步實 現。

往後,高牧師循循善誘地教導我們,在各方面裝備堂 委,加強使命感。最記得的是在天道神學院特別開了一科植 堂課,特准我們旁聽並受深度訓練,誠然上了一個極珍貴的 課程。感謝高牧師和他的高足霍應昌弟兄為我們所付上的努 力。

西區堂的建立,因高牧師、霍弟兄,以及後來植堂部 謝安國牧師的牧養,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緊隨華基教會的五 大支柱為導向,今日慶祝銀禧之際,不能不飲水思源,我們 立志向主回報祂的恩典。

教會聚會地點和模式轉變的過程

獻堂禮及初期聚會

2001年四月,西區堂第一次崇拜租用Mississauga Grand Banquet Hall舉行,並且一連三晚邀請溫偉耀博士主 持婚姻講座。

感謝主,從第一天開始,主就把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 我們!

City Centre 時期

教會初期租借City Centre的表演廳作主日崇拜,至於祈 禱會和小組活動則如以往分擔在肢體家中進行。

學校時期

主恩待我們,隨著友好教會的經驗,先後向Dolphin Senior Public School和Rick Hansen Secondary School租 用作崇拜。期間因處理教會事務需要尋覓理想的辦公室,這 成為教會進入社區的轉捩點。

黃金商場時期

黃金商場是密西沙加市近年發展成為最新且最主要的 唐(港)人街。雖然老業主一向不喜歡宗教團體的租客,但 在Rick Hansen中學聚會期間,業主竟然被打動,允許我們 租用作教會辦公室。這可能是多倫多市第一間在食肆商戶林 立的商場開設的華人教會。雖然只是辦公室,但後來成為擴 大租用單位至主日崇拜的契機。

幾年後,商場業主主動找牧師商量,提議教會進行租 約轉移。我們因此在大疫情前搬到現址——原為大貨倉的獨 立單位,繼續在社區發光發熱。

現階段

今年為華基聯會大家庭踏入金禧之年,而作為這個大 家庭成員之一,西區華人基督教會明年亦將迎來銀禧紀念, 適值此際,回顧這段美麗故事的同時,不由想起西區堂的幾

個特色,富有華基聯會屬靈的DNA。分享之餘,也覺得要 加倍感恩,努力傳揚福音,向普世宣講那奇妙救恩:

˙ 核心成員:西區堂有一班熱心愛主、信仰堅實、成熟而 又委身的創堂核心成員。成立25載以來,雖經艱難,限 於人數和財力,但秉承華基創會的信念,在「華基五大 異象」中平衡發展,願成為每肢體的異象,福音火炬點 燃四方。

˙ 栽培教牧:尤記得高牧師教導我們「一個牧師要帶出一 個牧師,一個執事要帶出一個執事,一個主日學老師要 帶出一個主日學老師……」。他也身體力行,在西區堂 親自栽培了教牧(盧佳定牧師、吳偉雄牧師)。

˙ 宣教事工:王玉梅宣教士獻身差傳事工,受差派於台灣 苗栗客家村。另外有弟兄恆常參與的泰緬醫療短宣,以 及巴拿馬、秘魯等地的短宣事奉。希望西區堂在宣教和 差傳方面有更多的參與。

(作者為西區華人基督教會會友、《華基家訊》編委成員)

看見靈魂的渴

宣教,很多人以為是話語的傳遞,是教義的說明,是 把聖經的故事一段段地講解出去,好讓聽的人理解、 接受、信靠。但當我在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土地上走 過,當我與一雙雙陌生卻哀傷的眼睛對視,我才深深 明白:真正的宣教,不僅僅是說話,而更多的是先要 看見。

看見是一種內在凝視

那是一種內在的凝視,是心靈裡的一種默默的靠近, 是不由自主地為一個靈魂的破碎而顫動的感覺。聖靈使我們 看見,不是肉眼的看,而是靈裡的洞察──那是一種更深的 「見」,像是走進了別人的孤單、他們內心的疲乏、被文化 壓住的信仰殘骸,以及他們無法言說的等待。

我記得在我們剛剛進入宣教工場所在的小村落裡,我 坐在一個樹蔭下,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在我對面,陽光穿過椰 林照在她黝黑的臉上。她沒有說話,只是低頭看著孩子,眼 神沉默而幽深,像是一口很久沒有汲水的井。那一刻,我心 裡一震。我知道我不是來講什麼「真理」的,我是來學著怎 麼去看、去理解、去陪伴、去幫助、去安慰。

有時候,那裡的人們不是不相信神,而是不敢相信。

他們被太多現實擊潰,被貧窮、戰亂、家庭破碎、社 會冷漠、一種又一種宗教文化的束縛壓得抬不起頭來。他們 不是不知道靈魂渴,而是習慣了口渴;不是沒感覺到孤單, 而是早已放棄尋求連結。他們的心像乾裂的田地,一眼望去 滿是皸裂,而我們若只是去說話、去傳遞道理,卻沒有先看 見那土地的乾旱,我們說的話也不過是風中的灰。

有一位當地村子裡的年輕人,曾 帶我走過他們村子後方的一條小徑。

路旁是破敗的房舍與斷裂的牆角,他 指著一棟低矮的屋子說:「我妹妹就 在那裡去世的,她那時才十四歲。」 他頓了一下,又輕輕說了一句:「我 們家祭了很多神,但從來沒有人真正 聽過我們的禱告。」

那一刻,我無言。

我知道,如果我說任何關於「 上帝是愛」的話語,都會顯得微不足 道。於是我靜靜地站在他身旁,陪他 看那棟屋子,看時間如何在高腳屋茅 草和竹板上沉積,看記憶如何在心裡 翻湧。然後我發現,他不需要我說什 麼,他需要的是一雙能看見他傷口的 眼睛。這樣的「看見」,比任何一句 福音四定律都來得深沉。

真正的宣教是靈裡的連結

真正的宣教,是一種靈裡的連 結,是一種讓村民感覺「你沒有走過 我,但你願意聽我、陪我」的溫柔。

耶穌來的時候,祂不也是先看見 人麼?祂看見稅吏撒該,就說:「今 天我必住在你家裡。」祂看見血漏婦 人,知道她的觸摸;祂看見門徒在風 浪中驚恐,就說:「是我,不要怕。 」祂不是先教導,而是先看見;不是 先訓誡,而是先與人同行。祂的眼 神,就是宣教;祂的凝視,就是恩典 的入口。

我開始學會放慢腳步,不僅不急 著安排事工與聚會,而是去探訪,多 花時間坐在人身邊。聽他們講祖母的 故事、家裡的柴火,講他們的信仰對 他們而言是一種「做功德」而不是「 得自由」的觀念。有一次,一位長者 對我說:「你跟別的宣教士不一樣, 你不講話,只是陪我抽菸。」

我笑了。我不抽菸,但我懂他的 意思。因為陪他坐著、陪他靜靜地看

著日頭落下,那是他這一天最不孤單 的時候。而靈魂的門,有時就在那樣 的寧靜裡打開了。

「去」──先從短期宣教或訪問宣教 開始

曾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發現90% 的長期宣教士都是先有短宣或訪宣的 開始。這種利用短暫的一段時間走出 去深入到未得之民中的價值,並不在 於我們能帶去多少資源或計劃,而在 於我們能否讓自己成為一雙真正「願 意看見」的眼睛。

很多人參加短宣,期待能有所 作為,能改變什麼。但短宣真正的轉 化,往往發生在自己裡面。當我們走 進另一個文化、另一群人當中,當我 們親眼看見他們生活的樣貌、敬拜的 方式、困苦的處境,我們才會發現, 信仰不再只是頭腦的知識,而是一種 關係、一種理解的開始。

記得一家多倫多教會的短宣隊 來到我們宣教工場村落時,我們就帶 大家一起探訪不同的村民家。有一位 姐妹,看得出她從第一家就顯得很驚 訝,看到簡陋的草棚,看到一家大小 家裡的家當就是竹片床上幾件破舊的 衣服,連被子都沒有,草棚外放著 幾隻碗和一個燒木材的土爐子時,記 得她反復問我們這就是整個家嗎。當 然這之後,她就突然大哭,很顯然她 因著看見的一幕,讓她心裡有一個很 大的憐憫和愛延伸。她之前不斷抱怨 這個國家的旅館不好,環境不好,吃 的也不合她的心。此刻神讓她藉著看 見,而重重地觸動她的心。她後來說 她平時浪費太多,應該節省下來支持 宣教支援有需要的未得之民。

所以短宣訪宣的腳步不是轟轟烈 烈,而是柔軟與傾聽的練習。當我們 放下「傳遞」的角色,學習站在他們 的田地裡仰望、坐在他們的木凳上禱 告、聽他們說話的方式來理解他們的

靈魂渴望,這就是宣教的神聖時刻。

這不僅改變他們,也悄悄地塑造了我 們,讓我們回到自己的城市時,能更 深地去「看見」那些身邊熟悉卻靈裡 飢渴的人。

短宣不只是一次任務,而是一場 凝視的操練,是一段讓我們重新學會 用主的眼睛看世界的旅程。

因為當你真正看見一個人,看見 他的孤獨、他的文化重擔、他心底的 失望與微光,那時候你就已經在宣教 了。你是耶穌愛的延伸,是那位「看 見撒瑪利亞婦人」的主,透過你,重 新看見她、看見他、看見這世界。

宣教,是靜靜地看、深深地愛

宣教不是去證明上帝存在,而是 活出一種眼神──那種深深凝視人靈 魂的眼神,像河流那樣不說話,卻讓 人願意靠近。

而這樣的眼神,是聖靈賜的,是 我們禱告後得著的能力。

因為經上說:「但聖靈降臨在你 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 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 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這「見證」,不是高聲呼喊,而 是一種靜靜地看,一種靈魂深處的陪 伴,一種懂得痛的同理。

從耶路撒冷開始的宣教,不是 說,而是看。從凝視開始,從愛開 始。

在我們的眼中,有祂的眼神;在 我們的凝望裡,有十字架的溫柔。如 此,人們會說:「你沒有解釋很多, 但我感覺到了神。」

這,就是宣教的開始。

(作者為華基聯會所支持的柬埔寨宣教 士)

亲爱的牧者同工与弟兄姊妹们,主内平安!

感谢主,这次青年福音营举办得出人意料的成功,整个营会的进展与我们之前所预备的完全不同,甚至 超出了我们所想所求。神让我们在营会中看到了祂的奇妙作为。原本我们以青年为邀请对象,但最终神 预备了一些少年,最小的只有10岁,大部分都是12至15岁之间。营会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使用手机,年 长者照顾年轻人,但神就是用这些少年去造就教会的青年。经过这次营会,不仅古城主恩堂的年轻人有 了成长,参加营会的古城长老教会的年轻人也同样受益。他们看到一群少年人在生活中缺乏爱,愿意在 营会里分享他们的生活,因此非常迫切想将福音传给这群少年,内心深深地爱着他们。感谢主,这次营 会不仅兴旺了年轻人的内心,还带领了四位少年人信主。营会不仅造就了年轻人,也造就了我自己。经 过这次营会,我的生命也得到了提升,这个过程的奇妙无法用言语表达,仿佛是重新得力一样。对于事 奉我更加得力,对于祷告也更有信心去依靠神。再一次感谢主让我们有这次恩典的经历,愿荣耀归给我 们在天上的父。

除了部分短宣队参加福音营外,另有一部分留守在教会中,他们对弟兄姊妹进行了针对性的建立,走访 了弟兄姊妹的家,进行晚餐、一起祷告、分享见证、鼓励劝勉,求神使他们在教会中积极事奉,活出见 证,荣耀主名。感谢短宣队为我们教会带来了这次奇妙的经历和成长。

也请为即将于8月到来的短宣队祷告,求神使用他们的事奉。他们将与教会配合举办一个义诊活动,希 望能够帮助和关怀当地华人的需要,因为当地华人每天忙于生活,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教会希望藉

着一点小小的帮助,向他们分享福音,求神预备人心,希望更多人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让更多人愿意 参与这次义诊,也让教会能够为主得着一些人。

代祷事项

1、请为年轻人福音对象的跟进事工代祷。

2、请为跟进信主的人代祷。

3、请为在SUZANO租聚会地方代祷。

4、请为我的事奉代祷。

感谢你们的关爱与代祷!愿主的平安常与你们同在!

主仆

张应造 2025年7月29日

(巴西华传教会 CURITIBA 古城主恩堂)

從蒙召到踏上旅程: 我短宣的屬靈經歷

這次巴拿馬貝諾諾美短宣旅程結束,平安回到家中, 轉眼已過去好幾天。腦海裡仍不斷浮現短宣時的情 景。

在吳克定牧師帶領下,我們一行8人,包括平信徒、 神學生、實習傳道——蒙主呼召踏上旅程。在這三週 的每一天,神讓我這位傻裡傻氣的長者,與短宣隊員 們一同,在溫馨的笑聲中敞開心房,讓聖靈在我心中 引導,學習如何同工,更讓我盡力單單仰望神,經歷 禱告的力量,經歷神的信實,看見祂福音的大能。這 段旅程不僅是「向外」的服事,更是「向內」的生命 塑造。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蒙召與預備:從「我願意」到「我們同行」——信心跨越之 旅

巴拿馬短宣隊在籌備組隊!大約在半年前,弟兄姊妹 來鼓勵我參加這次短宣。經過禱告和等候,我向神回應「我 願意」,與其他隊員一起同行前往。我們需自籌部分經費, 還要克服語言障礙,有些隊員工作在身需請假。但我們所需 用的一切,天父是知道的(太6:32)。

記得在5月初教會的差遣禮上,讓我清楚知道自己是在 神和眾人面前受差派,這不是隨便兒戲的事,要穿上屬靈的 軍裝,上屬靈的戰場,「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 」 (亞4:6) 我深知這條路不好走,特別是我這一把年紀,但 主耶穌差我去,祂必定保守我,無論遇到什麼情況,神與我 同在。

短宣中事工的挑戰與突破——神的帶領和信實,見證福音的 大能

六年前,有一個因交通意外而喪親的家庭,陳暉鴻牧 師和教會同工,加上短宣隊,隨即探訪,給予關懷安慰並協

助處理後續事宜。如今蒙神恩典,短宣隊再次走進這個有需 要的家庭,並以五色珠傳福音,帶領其家人歸信基督。

又有一位老姊妹,三年前因身體受損臥床,現在她能 起來行走。一見到短宣隊來探望,她就告訴我們:「是耶穌 醫好了我!」吳牧師還得她允許,將她家中的偶像拆除、打 碎;與陳牧師、短宣隊一起誦讀經文、禱告、唱詩歌敬拜主 《靠著耶穌得勝》, 「仇敵就四散」(詩68:1)。

團隊生命的塑造:從「同工」到「家人」

吳牧師帶領靈修查考《使徒行傳》,並作門徒培訓《 尼希米記》,確認短宣的方向和目標。隊員們有不同的恩 賜,服事時互相搭配。牧師負責講道、培訓教導;實習傳道 組織探訪兼任各樣事工;平信徒負責青少年事工、家庭講座 等,各盡其職(林前12:14-20)。有些成員害怕公開禱告、 作見證;有成員意外受傷,團隊便圍住他們按手禱告,結果 他們信心得到鼓勵,勇敢分享並領人歸主;受傷的也逐漸康 復。我們就像家人一樣生活在一起,彼此關心,彼此相顧。

短宣……

短宣是信心的考驗,倚靠神,而非自己。經歷禱告蒙

應允,語言不通卻能溝通,缺乏資 源卻夠用。親眼見證福音的大能! 有人信主、病得醫治、捆綁的被釋 放——「神是真實的!祂真的活 著!與我們同行,賜我們能力!」

短宣中看見自己的本相。在舒 適圈裡,我覺得自己很屬靈;但在 短宣中,我的耐心被考驗,我的愛 心被暴露(如害怕公開見證、不敢 為人禱告)。每一次的短宣都給我 不一樣的課題,在團隊中學習操練 信心、順服、謙虛、合一、放手、 彼此相愛。

短宣最大的果效,不是我們 做了多少,而是我們被神改變了多 少;不是高舉我們做了什麼,而是 神做了什麼。這是我多年在短宣中 真正的經歷,印證了 「你們要去, 直到地極」 不僅是耶穌的命令,更 是祂的應許—— 「那報佳音、傳平 安、報好信、傳救恩的……他們的 腳蹤何等佳美!」(羅10:15)

回程的腳步輕鬆許多,向人打 招呼、問候也主動了很多,聲音也 漸漸大了起來,喜樂和滿足充滿我 心。我禁不住要讚美感謝主!那份 心情就如同打勝了一場仗一般。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吳克定牧師為作者註解:

鍾太已經年屆八十高齡,已是 第八次短宣去巴拿馬貝諾諾美探望 服事,可見她記掛同胞骨肉之親福 音的需要。又以她流利客家話成為 探訪開福音之門的鑰匙,且以她專 業剪髮成為多人的祝福。一位謙和 的僕人,蒙神大大使用。

2025年5月 巴拿馬貝諾諾美 短宣感受

貝諾諾美華人基督教會是神在十多 年前開始使用的成果,當時華基教會的 眾多教牧及弟兄姐妹在當地付出了很多 時間和心血,流淚撒種,榮耀歸神! 短宣的目的主要是支持貝諾諾美華 基教會。筆者參與了三方面的事奉:

1. 中學生 – 國語 教會的一位年輕姐妹 關注到這個需要,正在醞釀開展服侍 中學生的事工,尋找機會凝聚大約 7-8位同讀一間學校的中學生。在短 宣期間,我們安排了兩次活動,首先 是輕鬆的戶外活動和遊戲,以便互相 認識和破冰,接著透過製作五色珠飾 物和手鍊,將福音向他們講解,將福 音的種子撒在他們的心中。感謝神, 經過後續的跟進工作,一位中學生決 志接受耶穌基督,祈願她在主裡紮根 並成長。也祈求神帶領這個事工的發 展。

2. 培訓教導 吳克定牧師設計了一個包含 13課的 「 僕人領袖管理學 」 課程,教

導聖經尼希米記作為裝備貝諾諾美華 基教會建堂的基礎。每位短宣隊員都 參與了教導。由於教會的肢體日間需 要工作,因此課程安排在晚上舉行。 他們雖然感到疲累,但仍然堅持學習 聖經。得知課程結束後,他們仍在群 組中繼續討論和深入探討。求神帶領 他們的建堂計劃,使教會成為吸引人 來認識基督耶穌的明燈。

3. 探訪貝諾諾美華基教會的人數不多, 因此探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夠維 繫和鞏固各肢體對教會的歸屬感及投 入。疫情過後,由於各種因素,有些 家庭尚未恆常參加實體崇拜。我們的 探訪特別鼓勵他們不要停止聚會,要 回到教會過肢體相交的生活,享受主 裡的團契。我們也探訪關懷生病的肢 體及需要福音的家庭。感謝神,聖靈 賜下福音的果子。祈求這些初生的嬰 兒能夠得到餵養並成長。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巴拿馬貝諾諾美 感恩見證

這一次能夠在巴拿馬貝諾諾美服侍,是上帝的恩典。

雖然是我第一次踏足這個地方,但感覺貝諾諾美教會的弟兄 姊妹非常友善、體貼且堅毅。在探訪的經歷中,我體會到他 們生活上的艱難與辛勞,一些信心堅定的弟兄姊妹仍然堅守 主日,願意回教會崇拜。然而,我也察覺到,還有很多肢體 其實在信仰的旅程中掙紮,寧願選擇世界。他們確實需要許 多成熟的兄姊扶助他們成長、靠近基督;一些身體有病患的 需要更多愛心的關懷和照顧,信心軟弱的需要別人的支持和 鼓勵,信仰還在初階的需要充足的屬靈養分餵養,年輕的青 年人需要同行者陪伴走天路,還有每個家庭內的婚姻問題、

夫妻關係不和、子女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前途被家庭、文化 和事業所轄制,自由彷彿成為一件奢侈品。巴拿馬的肢體每 天被工作纏繞和勞役,壓力使他們幾乎喘不過氣,甚至連禮 拜日也放棄了敬拜上帝。

上帝頒下《十誡》的第四誡: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 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 當守的安息日。這一日你和你的兒女、僕婢、牲畜,並你城 裡寄居的客旅,無論何工都不可做;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 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華 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出埃及記20:8-11)這是為 著釋放祂子民脫離奴役之家,得著自由、得著釋放,希望他 們世世代代享受上帝救贖的恩典和那份寶貴救恩的禮物。反

觀每一次探訪的店鋪、聽他們辛酸悲慘的故事、分享中無奈 的嘆息,我都默默為他們禱告,願福音的種子在每個聽聞福 音並願意歸信耶穌的心田中萌芽成長。願寶貝的福音繼續在 所到之處播下寬恕、釋放、順服和盼望的道種,願貝諾諾美 這地方繼續被靈火燃燒、興旺福音、真正享受被釋放的真自 由。

最後,觸動我心的是聽聞早些年已買地建堂的消息。 當我踏足那片等待建堂的廣大土地,眼前一片空曠無人無物 的景象,使我體會到尼希米聽聞聖城荒涼而心被攪動,他卻 憑著信心和堅毅,慎思嚇阻敵人的計謀,化危機為轉機,又 帶領回歸的領袖和眾人認罪悔改、立誓遵守摩西律法,後來 又為城牆舉行奉獻禮、什一奉獻,顯出與外族分離的決心。 願貝諾諾美興起更多願意委身的屬靈領袖,依靠上帝抵擋 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阻撓,以謙卑的心為主建立教會、興旺福 音。可知,與尼希米重建城牆的過程一樣,守著聖潔界線不 是容易的事。當短宣隊離開之時,禱告貝諾諾美的肢體對建 堂和敬拜讚美上帝的承諾,不只靠那一刻雄心壯志的決心, 願聖靈加添他們的信心和力量,使他們持續不斷為建堂的目 標努力,向著標竿直跑,時刻以心靈和誠實禱告: 「我的神 啊,求禰因這事記念我!」(尼希米記13:14, 22, 31)阿們!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趙錦儀

巴拿馬 短宣有感

鄭美華

與短宣隊一起服事的這十九天,徹底改變了我的生 命。在共同經歷挑戰並靠主得勝的過程中,儘管來自不同的 教會,我與其他隊友之間已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連結。能夠彼 此同心地傳揚福音、帶領工作坊,對我來說與有榮焉。無論 是委身、歡笑、淚水,還是彼此傾心吐意,都讓我們的關係 更加深厚。我非常感恩能加入這樣的團契,也珍惜我們一起 創造的美好回憶。這個團隊已經成為我的家人。 「我每逢想 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腓立比書1:3)」 這一段彼此服 事、關愛與支持的時光,將會長久留存在我心中,即使我們 將來各奔東西。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我們教會差派了一支短宣隊前往巴拿馬貝諾諾美,藉 著憐憫與善行服事當地社區,向社區居民分享神的愛。我們 走訪了周邊城鎮,透過傳講福音,為有需要的人帶來盼望與 救贖。貝諾諾美教會購置了一塊地皮,懷著異象為要建造新 的教堂和社區中心,以便為教會靈命成長、肢體團契和服事 提供一個神聖的場所。當地信徒慷慨地供應我們每日所需的 食物,展現出他們的熱情與溫暖。短宣隊員不遺餘力地分享 福音,帶領聖經工作坊,以愛心和關懷服事,滋養了所接觸 到的人們的心靈。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會友)

華基教會 ACEM Churches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 (TCCC)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100 Acadia Ave., Markham, ON Canada www.tccc.ca

城北華人基督教會 (RHCCC)

Richmond Hill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9670 Bayview Ave., Richmond Hill, ON Canada www.rhccc.ca

美堅華人基督教會 (MCCC)

Millike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90 Bamburgh Circle,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mccc.on.ca

麥城華人基督教會 (MHCCC)

Markham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77 Milliken Meadows Dr., Markham, ON Canada www.markhamchurch.com

北約華人基督教會 (NYCCC)

North York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Canada www.nyccc.ca

多倫多國語華人基督教會 (TMCCC)

Toronto Mandarin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230 Birchmount Rd., Scarborough, ON Canada www.tmccc.ca

西區華人基督教會 (WTCCC)

West Toronto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560 Erindale Station Rd., Mississauga, ON Canada www.wtccc.ca

尼亞加拉華人基督教會(NRCCC)

Niagara Regio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Kent School

4700 Epworth Cir., Niagara Falls., ON Canada www.nrccc.ca

奧城華人基督教會 (ACCC)

Aurora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The Campus Church 14430 Bathurst Street, King, ON Canada www.auroraccc.ca

旺市華人基督教會 (VCCC)

Vau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Vellore Village Community Centre

1 Villa Royale Ave., Vaughan, ON Canada www.vaughanccc.ca

貴湖華人基督教會 (GCCC)

Guelph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Worship: Priory Park Baptist Church

8 Torch Ln., Guelph, ON Canada https://guelphccc.ca

Cornerston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CCCC) 9680 Ninth Line, Markham, ON Canada www.cornerstonechurch.ca

巴拿馬貝諾諾美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Evangelica China de la Comunidad de Penonome Miraflores de Penonomé provincia de Coclé Panama

阿根廷華人基督教會

Iglesia Comunidad Cristiana Valentin Gomez 3560, Cap. Fed. Buenos Aires, Argentina

阿富汗群體植堂 (AFCCC)

Afghan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

32 Kern Road, North York, ON M3B 1T1

凱西華人基督教會 (KCCC)

Keswick Chinese Community Church 215 Glenwoods Ave., Keswick, ON L4P 2W6

我們起來 建造吧!

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

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奮勇做這善工。

(尼希米記2:18)

引言:從地理到屬靈的連接 巴拿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標之 一,就是舉世聞名的巴拿馬運河。這 條橫貫東西、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 水道,使原本必須繞行整個南美洲的 漫長航運,變成一條直通的路徑,大 大縮短了航程。而耶穌基督,不也正 是那唯一通向天父的道路嗎?祂來到 世間,藉著十字架打通了罪的阻隔, 為迷失、破碎的心靈開闢出一條屬天 的「救恩通道」,使人不再與神隔 絕,得以與祂重新相連(參提摩太前 書2:5),且通航永恆。

帶著使命的短宣服事

再次跟隨吳克定牧師帶領的短 宣隊,踏上巴拿馬這塊熟悉而深具召 喚的土地,服事貝諾諾美教會以及 周邊地區。過程中,讓我們深深體 會到——我們所做的不止是短暫數週 的行程活動,而是在屬靈上「引水開 道」。我們帶去的不是我們自己,而 是那位「道成肉身」的基督(約1:14 )。雖然我們的腳步微小,在探訪、 陪談、講座教導和主日證道的服事 中,我們一次次向當地民眾見證:耶 穌基督就是那條唯一通向父神的道路 (約14:6)。我們如同福音的「工程 隊」,帶著一項比運河更加宏偉的使 命——將耶穌介紹給人,幫助人發現 這條通道,打開福音的連接點,讓人 的心有機會與神重新對接,使生命不

再繞路行,而是直達救恩核心,回歸 與神的親密關係。

在語言有限、文化差異的環境 中,我們學習用行動與愛心傳遞這條 獨一無二的道路,用禱告與陪伴幫助 人們看見那看不見的盼望。為每一個 靈魂歸信主基督,我們全隊拍掌,滿 心感恩;為每一位屬神的子民回到教 會一同敬拜主,我們齊聲歌頌讚美! 尼希米記的屬靈鏡子

此行最令我感動的,是當地教會 正預備進行建堂事工。隨著年輕人事 工的發展,福音進入當地社區的需要 增加,他們渴望有一個能夠容納西文 語言團契、青少年牧養與主日崇拜的 場地空間。在那一塊預備建堂的土地 上,在那一張張圖紙的背後,是一群 渴望為神建立聖所、讓福音深根的信 徒。他們的心志,讓我們聯想到《尼 希米記》中的那段重建之路。尼希米 並非建築專家,但他深知重建城牆的 核心意義並不在於磚石,而在於敬拜 的恢復與關係的重建。當他看見耶路 撒冷城門毀壞、百姓受辱時,他不是 先拿起工具立刻著手修補,而是跪下 禱告,認罪悔改,從神那裡領受使命 (尼1:4–11)。

吳牧師也以相同的屬靈眼光來教 導我們。他以門徒訓練的方式,使每 一位短宣隊員都能和當地教會的弟兄

姊妹一同研讀《尼希米記》,一同參與 建造的異象。讓我們學習到,建堂不只 是為了建造一棟建築物,而是要建立一 群以神話語為根基、以敬拜為核心的「 屬神的百姓」,在這地成為神榮耀的見 證。

觸動我們的,還有看到當地教會弟 兄姊妹有顆謙卑受教的心。他們白天長 時間工作,晚上來參加聚會,需要克服 炎熱的天氣和身體的疲倦,由開始的第 一堂課專心學習,一直堅持參與到十三 堂課的結束,實在為他們感謝主。

就如同當年尼希米面對外在敵人 的挑戰與內部的困難,貝諾諾美教會也 同樣面臨資源有限、人力緊縮與信心受 試煉的處境。但我們深信,當神的百 姓同心建造,神必要親自成為他們的盾 牌、供應與保障(參尼希米記4:14)。

建堂,不單是築牆立屋的過程,更是一 場對準神心意、悔改、立志、委身的更 新,是屬靈生命被重建,整個信仰群體 被復興的神聖行動。

結語:我們是神的工人,與 神同工

巴拿馬運河改變了世界航運,因它 打通並連接兩大洋;耶穌基督是那唯一 打通並連結人與神原本隔絕的道路。從 昔日耶路撒冷的城牆重建,到今天正在 籌備建堂的巴拿馬貝諾諾美教會,神都 在呼召屬於祂的子民百姓。不論是短宣 隊、當地教會,或遠方代禱者,我們都 可以成為祂工程的一部分。耶穌基督這 條「救恩通道」的設計圖早已在聖經中 寫明,它的中心是十字架、動力是愛、 終點是敬拜。願我們繼續與神同工,在 地上拓展祂的國度,直到那一日,我們 在天上一同歡呼:這聖工已經完成,榮 耀全歸主名!

(作者為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國語堂實習 傳道)

馮俊賢

親愛的同行者:

上星期,我與認識超過三十年的大學團友重聚。人到中年,交談的話題不再像青年時期那樣充滿豪情壯 志,而是更多地分享生命中的脆弱與真誠。成功的見證未必能帶來很大的共鳴,但承認自己在人性上的 限制和軟弱,卻能反映群體中基本的信任。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提到愛的群體並不是靠彼此的能力 去維持,而是靠相互的脆弱在眾人之間開放和釋放,從而產生互為相屬、彼此豐富的連結。如果我們能 看見受造生命所帶有的這種脆弱特質,就能邁向與上主及身邊肢體更深契合的關係。

我也向團友分享了父親在兩星期前安詳離世的消息。他走過了九十五年的勞碌人生,近幾年因行動不便 需要更多照顧,我與他的接觸比以往更加親近,彼此的關係也被主的愛滋養。在面對離世時,家人雖然 早有心理準備,但死亡的突襲仍讓人措手不及,來不及向父親作最後的道別。然而,死亡並不是人生的 答案,生命的終點也不是失去,而是被納入創造萬有者的合一之中,回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之源。正

如保羅所言:「『死亡啊!你的得勝權勢在哪裡?你的毒刺在哪裡?』⋯⋯感謝上帝,祂藉著主耶穌基督, 把勝利賜給我們」(林前十五55-57)。

既然我們無法掌握自己在世的日子,豈不更應該趁白日作差遣者的工?這個暑假,我們透過整全使命暑 期計劃、DSE門訓計劃、ISCF聯校營、大專基督徒神學Day Camp、Youth Bible Conference等活動,接觸並 培育了百多位學生。我們所重視的,是學生的生命如何在這個時代中經歷信仰的成長。許多人都說,當 今青少年工作不容易做,但願我們的目光能放在上主的國度降臨之上,並定睛於其中每一個受包紮、得 治癒的寶貴生命。我們深信,上主定意賜福給每一位追求祂的年輕人,讓他們共同經歷生命的豐盛。

FES董事會剛剛通過了新一年度的財政預算。雖然展望未來一年時,無疑充滿著經濟不景氣的陰霾,但 我們憑信心在人力預算上不減反增,期待有更多合適的同工加入,一同參與這極具意義的學生事工,見 證上主奇妙的作為。在結算上年度的經常費奉獻時,我們看到上主藉著各教會及支持者的供應,讓我們 所需的一切都沒有缺少。這提醒我們的團隊,要專注於上主所賜給我們的獨特託付,因為祂必會賜下豐 足的恩惠。

在此,盼望您為FES未來一年的事工發展禱告。若您有感動以實際行動回應,懇請填交附上的回應表, 以自動轉帳的方式按月支持我們。若您認同FES在這個時代中的異象,邀請您同樣以信心擺上。昔日以 色列人踏步在紅海中,今日我們在香港同樣走入黑暗中覓路的人群,必能看見上主的同在和引導。

願上主的恩光照亮您的生命!

您的弟兄

蔣文忠總幹事 2025年7月23日

華基聯會暨各堂報告

華基聯會

1. 請為各華基教會8月出發到英國、洪都拉 斯、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南非、美國和安 省雷灣的訪宣隊代禱,求神保守他們旅程 途平安和身體健康。也求神預備當地人有 慕道的心,讓他們與訪宣隊員們一同經歷 和成長。

2. 華基聯會差傳部於7月26日舉辦了環球宣教士 分享會,來自台灣、柬埔寨與和中東的宣教士 們分享了他們的事奉經歷。

3. Urbana 2025 將於12月28日在美國亞利桑那 州鳳凰城舉行。華基聯會差傳部將資助全時間 參加者。申請者須為華基教會會員或定時參加 華基教會至少兩年。合資格申請者資助為:

1) 每人的總支出的50%或最高不超過 CAD$600 ,以較低者為准;或 2) 每位牧者的總支出的100%或最高不超 過 CAD $1,200 ,以較低者為准;或 3) 以總資助額CAD$7,000 按比例分配(每位 牧者作2人計算)。

請在2025 年 8 月 18 日之前通過電子郵件發送 申請表(可在 www.acem.ca 下載)到missions@ acem.

查詢請致電聯會事工幹事Christine Yu,905-4792236 x500。

多倫多華基

1. 多倫多華人基督教會國語堂於7月19日舉行郊 游活動。

城北華基

1. 教會第170屆浸禮已於7月12日舉行,今期共 有47位朋友接受浸禮。

2. 夏日繽紛同樂日已於7月19日圓滿結束,共吸 引數千人參與,場面熱鬧,充滿歡樂氣氛。

3. 城北40周年慶賀之「舊鞋捐贈」祝福行動:感 謝神的供應,在「夏日繽紛同樂日」已收集到 5,000對舊鞋!為達到25,000對的目標,教會 於7-9月繼續收取舊鞋,鼓勵兄姊透過經常奉 獻支付$3作為每對捐贈舊鞋的運費。

美堅華基

1. 粵語堂8月9日舉行「功夫健康分享」武術基本 手法和步法、福音拳等。分享︰陸君樂弟兄。

2. 粵語堂敬拜部於8月16日(星期六)在 L’Arche Daybreak( St. Richmond Hill) 舉行敬拜退修日 營。主題:活出敬拜的生命。講員︰莫家承牧 師。

3. 教會兒童暑期日營已圓滿結束,共有50多名兒 童參加,並能接獨福音。另外教會初中青少年 日營亦於7 月28 - 8月1日舉行。

4. 堂於8月31日舉行福音主日,主題:道路、真 理、和生命。並於9月13日舉行小組聯誼活 動。

北約華基

1. 教會於8月16日(星期六上午11點至下午4點)舉 行社區夏日嘉年華,精彩節目:美食、遊戲、 表演、免費活動等。歡迎社區人士參加。更多 資訊:NYCCC.ca/events

國語華基

1. 教會於7月7-25日舉辦兒童暑期聖經日營(為期 三星期)。

2. 教會於7月5、12、19、26日舉辦「十部查經 法」培訓課程的第二階段:「約拿書」。

3. 教會於7月27日舉行兒童基教主日。 西區華基

1. 浸禮於8月10日(主日)在中文堂祟拜內舉行。

2. 「活力人生」逢星期四早上 10:30 至 12:30 在 教會舉行,內容包括: 太極運動、乒乓球及 棋類運動;另有茶點招待及生活分享。

3. 「讚美操」逢星期六早上10:00至11:00在教會 舉行。

4. 輕歌妙韻將於8月29日晚上7:30在教會舉行。

5. 日裔長者將於8月20日在本堂舉行社區午餐及 講座。

旺市華基

1. 教會於4-6月舉辦了10個星期的啟發課程,並 於7月10日晚舉行感恩回顧會議。

2. 教會於7-8月舉辦福音班,跟進在啟發課程中 信主的新朋友和慕道朋友。

3. 教會於7月31日舉行堂委會會議,商討明年的 方向和自立的各項安排。

貴湖華基

1. 教會在7月27日主日上午舉行了戶外崇拜和 之後的戶外聚餐。 成人和孩子共有40多人參 加。

2. 教會今年VBS將在8月18至22日舉行。這是教 會成立八周年以來第四年舉辦VBS。

人事

城北

1. DTM兒童青少年事工統籌(半職)魏后琳 (Giovanna)於8月1日至12月31日休產假。在 此期間,媒體事工統籌李衍晨(Abby)姊妹從半 職轉為全職同工,除負責媒體工作外,並暫兼 代DTM兒童青少年事工事宜。

2. 劉靜雯(Alice)結束產假後已向教會請辭,於8 月1日離任兒童部事工助理及中央團隊職務。

3. 卓的欣Sherrie姊妹將於8月1日從暫代產假職 位轉為半職兒童事工助理。

貴湖:梅世君牧師七月31日合約期滿離任貴湖華 基教會駐堂牧師一職。

招聘

國語華基: 聘請詩班司琴,要求是基督徒,有 合唱伴奏的經驗,並能用中文交流。PartTime Job,每星期三個小時(特別事工時間另計),其中包 括:每星期四7:30pm-9:30pm練詩;每星期日 10:15AM練習當天獻唱的歌曲及11:00點崇拜 開始後的獻詩,2025年7月31日開始。聯係人: 楊亞蘭,電話:416-299-3399;郵箱:yalan. yang@tmccc.ca.

浸禮

城北:招翠玉(Ellen Chui Yuk Chiu)、林周寶 英(Eunice Po Ying Lam)、劉潔茵(Doris Lau)、吳永康(Wing Hong Ng)、 賀明華(Monica Phung)、黃麗儀(Fanny Lai Yee Wong)、王達明(Patrick Tat Ming Wong)、關樂牽(Kelly Kwan)、羅偉明 (Dicky Law)、文麗瑛(Lai Ying Man)、 莫恩希(Janice Mok)、Edward Yiu Fai Tang、李海泉(Haiquan John Li)、 劉超君(Lucy Liu)、宋輝(Hui Song)、 史淑梅(Selina Shumei Shi)、鬱寶華 (Baohua Yu)、張冬梅(Dongmei Zhang)、 金可之(Cathy Jin)、林點點(Samuel Lin)、 羅蔓萍(Amy Luo)、邵科(Ke Shao)、

岳濤(Tao Yue)、周小潔(Xiaojie Tina Zhou)、朱宏任(Hong Ren Zhu)、 劉文昊(Sherlock Wenhao Liu)、沈惠芳 (Huifang Shen)、Ernest Koh、Jonathan Lai、Yvonne Lam、Ernest Lau、Jonathan Tang、Roland Wong、Max Xu、David Duan、Misia Lui、Michael Satira、Taylor Yip、Max Yu、何清顯(Ching Hin Ho)、Edmond Wing Hang To、邱奇金(Kee Kim Khoo) 、袁琳(Lin Yuan)、謝丕漢(Pee Hon Tse) 、黎佩寶(Pui Po Lai)、黃元龍(Yuan-Lung Huang)、蘇玉蓮(Yulian Su)。

西區:陳德蘭、鄭秀欽。

新會員

城北:王莉莉(Lily)、梁德基、黃進明(Andrew) 、饒志斌、嚴紅梅(Melissa)、黃秀群 (Crystal)、傅蕊蘭(Ellen)、李彥樺(Angie) 、蔡雪兒(Shirley)、鄧偉雄(Alan)、Aaron Li、LuHua Lizzie Rao(饒璐華)、Cheuk Kan Matthew Chan(陳卓勤)、Natalie Lokget Chow(周樂兒)、Joseph Tol Chung Wong(黃道忠)、Justin Cheng、 溫彥勝(Yens) 、龍小慧Karen)、Suzette Dagandan。

西區:唐黃秀琴(Elsa Tong)、唐慶成(Matthew Tong)。

旺市:金潔、何三妹、黃周愛金、李桂蘭、 徐碧絲、伍昆秀、薑洋、蔣明瑄、陳露、 李若凡、韋蓮、洪瀾、湯唯一、黃瑩、 黃文宣、陳淑君、劉雪艷、韓衛東、 潘志全、陳麗昭、白志中、張錫忠、 郭明玉、李相祿、孫玉惠、王莉、 高媛媛、王瑾、馮定安、俞惠國、成宏、 梁睿、黃逸勉、董多加、吳麗夢、 謝昀珊、黃明浞、洪郁盛、程歆婷、 周彥、連薇、劉松、蔣穎、陳勇、張瑩、 胥珂、白雪、張瑩、譚銀秀、張廣仁、 劉文雁、陳佩君、何康寧、馬志華、劉 允、馬存群、邵榮凱、徐聖心、 簡鳳萍、梁求光、李偉業、王燕貽、 康新躍、沈玥、邱爽、王迪、鄭皓、 朱立紅、李維森、陳盼、鄭妙 結、Simon Kwan、Jim Li、Mui Ngo、German De La Rosa、Raymond Lee、Rita Lee、Walter Cho。

離世

城北:李行熙Stephen弟兄於7月6日安息主懷。 國語:鄧維儀弟兄於8月1日安息主懷。

旺市華基教會於4-6月舉辦了10個星期的啟發課程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